ENIGMA的兴亡
人类使用密码的历史,从今天已知的,最早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巴
比伦人的泥板文字。古埃及人,古罗马人,古阿拉伯人……几乎世界
历史上所有文明都使用过密码。军事和外交一直是密码应用的最重要
的领域,国王、将军、外交官以及阴谋分子等,为了在通讯过程中保
护自己信息不被外人所知,使用过形形色色的密码;而为了刺探于己
不利的秘密,他们又绞尽脑汁地试图破译对手的密码。加密与解密一
直是密码学这枚硬币互相对抗又互相促进的两面。在所有用于军事和
外交的密码里,最著名的恐怕应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方面使用的
ENIGMA(读作“恩尼格玛”,意为“谜”)。
一、诞生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所有密码都是使用手工来编码的。
直接了当地说,就是铅笔加纸的方式。在我国,邮电局电报编码和译
码直到很晚(大概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还在使用这种手工方法。
手工编码的方式给使用密码的一方带来很多的不便。首先,这使得发
送信息的效率极其低下。明文(就是没有经过加密的原始文本)必须
由加密员人工一个一个字母地转换为密文。考虑到不能多次重复同一
种明文到密文的转换方式(这很容易使敌人猜出这种转换方式),和
民用的电报编码解码不同,加密人员并不能把转换方式牢记于心。转
换通常是采用查表的方法,所查表又每日不同,所以解码速度极慢。
而接收密码一方又要用同样的方式将密文转为明文。其次,这种效率
的低下的手工操作也使得许多复杂的保密性能更好的加密方法不能被
实际应用,而简单的加密方法根本不能抵挡解密学的威力。
解密一方当时正值春风得意之时,几百年来被认为坚不可破的维
吉耐尔(Vigenere)密码和它的变种也被破解。而无线电报的发明,使得
截获密文易如反掌。无论是军事方面还是民用商业方面都需要一种可
靠而又有效的方法来保证通讯的安全。
1918年,德国发明家亚瑟·谢尔比乌斯(Arthur Scherbius)和他的朋
友理查德·里特(Richard Ritter)创办了谢尔比乌斯和里特公司。这是一
家专营把新技术转化为应用方面的企业,很象现在的高新技术公司,
利润不小,可是风险也很大。谢尔比乌斯负责研究和开发方面,紧追
当时的新潮流。他曾在汉诺威和慕尼黑研究过电气应用,他的一个想
法就是要用二十世纪的电气技术来取代那种过时的铅笔加纸的加密方
法。
亚瑟·谢尔比乌斯
谢尔比乌斯发明的加密电子机械名叫ENIGMA,在以后的年代里,
它将被证明是有史以来最为可靠的加密系统之一,而对这种可靠性的
盲目乐观,又使它的使用者遭到了灭顶之灾。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ENIGMA
ENIGMA看起来是一个装满了复杂而精致的元件的盒子。不过要是
我们把它打开来,就可以看到它可以被分解成相当简单的几部分。下
面的图是它的最基本部分的示意图,我们可以看见它的三个部分:键
盘、转子和显示器。
在上面ENIGMA的照片上,我们看见水平面板的下面部分就是键
盘,一共有26个键,键盘排列接近我们现在使用的计算机键盘。为了
使消息尽量地短和更难以破译,空格和标点符号都被省略。在示意图
中我们只画了六个键。实物照片中,键盘上方就是显示器,它由标示
了同样字母的26个小灯组成,当键盘上的某个键被按下时,和此字母
被加密后的密文相对应的小灯就在显示器上亮起来。同样地,在示意
图上我们只画了六个小灯。在显示器的上方是三个转子,它们的主要
部分隐藏在面板之下,在示意图中我们暂时只画了一个转子。
键盘、转子和显示器由电线相连,转子本身也集成了6条线路(在
实物中是26条),把键盘的信号对应到显示器不同的小灯上去。在示
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按下a键,那么灯B就会亮,这意味着a被加
人类使用密码的历史,从今天已知的,最早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巴
比伦人的泥板文字。古埃及人,古罗马人,古阿拉伯人……几乎世界
历史上所有文明都使用过密码。军事和外交一直是密码应用的最重要
的领域,国王、将军、外交官以及阴谋分子等,为了在通讯过程中保
护自己信息不被外人所知,使用过形形色色的密码;而为了刺探于己
不利的秘密,他们又绞尽脑汁地试图破译对手的密码。加密与解密一
直是密码学这枚硬币互相对抗又互相促进的两面。在所有用于军事和
外交的密码里,最著名的恐怕应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方面使用的
ENIGMA(读作“恩尼格玛”,意为“谜”)。
一、诞生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所有密码都是使用手工来编码的。
直接了当地说,就是铅笔加纸的方式。在我国,邮电局电报编码和译
码直到很晚(大概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还在使用这种手工方法。
手工编码的方式给使用密码的一方带来很多的不便。首先,这使得发
送信息的效率极其低下。明文(就是没有经过加密的原始文本)必须
由加密员人工一个一个字母地转换为密文。考虑到不能多次重复同一
种明文到密文的转换方式(这很容易使敌人猜出这种转换方式),和
民用的电报编码解码不同,加密人员并不能把转换方式牢记于心。转
换通常是采用查表的方法,所查表又每日不同,所以解码速度极慢。
而接收密码一方又要用同样的方式将密文转为明文。其次,这种效率
的低下的手工操作也使得许多复杂的保密性能更好的加密方法不能被
实际应用,而简单的加密方法根本不能抵挡解密学的威力。
解密一方当时正值春风得意之时,几百年来被认为坚不可破的维
吉耐尔(Vigenere)密码和它的变种也被破解。而无线电报的发明,使得
截获密文易如反掌。无论是军事方面还是民用商业方面都需要一种可
靠而又有效的方法来保证通讯的安全。
1918年,德国发明家亚瑟·谢尔比乌斯(Arthur Scherbius)和他的朋
友理查德·里特(Richard Ritter)创办了谢尔比乌斯和里特公司。这是一
家专营把新技术转化为应用方面的企业,很象现在的高新技术公司,
利润不小,可是风险也很大。谢尔比乌斯负责研究和开发方面,紧追
当时的新潮流。他曾在汉诺威和慕尼黑研究过电气应用,他的一个想
法就是要用二十世纪的电气技术来取代那种过时的铅笔加纸的加密方
法。
亚瑟·谢尔比乌斯
谢尔比乌斯发明的加密电子机械名叫ENIGMA,在以后的年代里,
它将被证明是有史以来最为可靠的加密系统之一,而对这种可靠性的
盲目乐观,又使它的使用者遭到了灭顶之灾。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ENIGMA
ENIGMA看起来是一个装满了复杂而精致的元件的盒子。不过要是
我们把它打开来,就可以看到它可以被分解成相当简单的几部分。下
面的图是它的最基本部分的示意图,我们可以看见它的三个部分:键
盘、转子和显示器。
在上面ENIGMA的照片上,我们看见水平面板的下面部分就是键
盘,一共有26个键,键盘排列接近我们现在使用的计算机键盘。为了
使消息尽量地短和更难以破译,空格和标点符号都被省略。在示意图
中我们只画了六个键。实物照片中,键盘上方就是显示器,它由标示
了同样字母的26个小灯组成,当键盘上的某个键被按下时,和此字母
被加密后的密文相对应的小灯就在显示器上亮起来。同样地,在示意
图上我们只画了六个小灯。在显示器的上方是三个转子,它们的主要
部分隐藏在面板之下,在示意图中我们暂时只画了一个转子。
键盘、转子和显示器由电线相连,转子本身也集成了6条线路(在
实物中是26条),把键盘的信号对应到显示器不同的小灯上去。在示
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按下a键,那么灯B就会亮,这意味着a被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