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祝国灭亡之年析
《郎峰世家》第五期文《祝国的前世今生》称:“春秋时,(公元前768年)祝国亡于齐国。”经查古文献知:祝国在西周末,被齐国吞并而亡。春秋时祝国都城祝柯(公羊传作祝阿)已属齐地。所以祝国亡国之年,不可能是公元前768年,也不在春秋时期。
历史记载:周幽王十一年,申侯,缯侯联合犬戎,大举入侵周朝国都镐京,幽王突围逃出,被犬戎追杀于骊山之下,戏水之畔。消息传出后,由卫、晋、郑,秦等国诸侯组成联军,急赴镐京,击退犬戎,收复镐京,并将在申国避难的太子宜臼迎回镐京即位,称周平王,当年镐京经战争摧残,已一片荒凉无法立足,才决定迁都洛邑,史称“平王东迁”。是年是公元前770年。
当年齐国趁西周末战乱之机,南侵弱小邻国,吞并祝国,疆土南扩,与鲁国接壤。祝国十一世方,逃奔周天子为上大夫,随平王东迁于洛,后出现以地为氏,以国为姓始得祝姓。
历史表明,祝国被齐国吞并之时,应在西周末年,即公元前772年或公元前771年之际,不是公元前768年,更不在春秋时期。
据我祝氏历代谱牒记载:“武王克商,封黄帝后(彭祖裔孙光)于祝,始有祝国。国在齐鲁之间,都城祝柯,春秋时齐地。鲁襄公十九年(公元前554年)诸侯盟于柯,即此。《公羊》(传)作祝阿。汉置祝阿县,故城在山东长清县东北。唐移治今之禹城,而故县废。”
这段记述,文字简洁,明确无误,是历史的佐证。说明春秋时,古祝国彊土已为齐国所有,成为齐地了。
依笔者愚见,把公元前768年说成祝国灭亡之年,不如说这年是我祝氏得姓之年,较为确切,接近历史的真实。
因为平王东迁后,出现以地为姓,以国为姓。我十一世祖方公,从祝氏方,或祝国方,发展成祝方而获祝姓,不是一朝而定,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至公元前768年形成祝姓,且尊祝国一世祖光,为祝氏得姓始祖,较符合历史,具有说服田力。
《祝宏绪读谱笔记》
2016年元月30日
《郎峰世家》第五期文《祝国的前世今生》称:“春秋时,(公元前768年)祝国亡于齐国。”经查古文献知:祝国在西周末,被齐国吞并而亡。春秋时祝国都城祝柯(公羊传作祝阿)已属齐地。所以祝国亡国之年,不可能是公元前768年,也不在春秋时期。
历史记载:周幽王十一年,申侯,缯侯联合犬戎,大举入侵周朝国都镐京,幽王突围逃出,被犬戎追杀于骊山之下,戏水之畔。消息传出后,由卫、晋、郑,秦等国诸侯组成联军,急赴镐京,击退犬戎,收复镐京,并将在申国避难的太子宜臼迎回镐京即位,称周平王,当年镐京经战争摧残,已一片荒凉无法立足,才决定迁都洛邑,史称“平王东迁”。是年是公元前770年。
当年齐国趁西周末战乱之机,南侵弱小邻国,吞并祝国,疆土南扩,与鲁国接壤。祝国十一世方,逃奔周天子为上大夫,随平王东迁于洛,后出现以地为氏,以国为姓始得祝姓。
历史表明,祝国被齐国吞并之时,应在西周末年,即公元前772年或公元前771年之际,不是公元前768年,更不在春秋时期。
据我祝氏历代谱牒记载:“武王克商,封黄帝后(彭祖裔孙光)于祝,始有祝国。国在齐鲁之间,都城祝柯,春秋时齐地。鲁襄公十九年(公元前554年)诸侯盟于柯,即此。《公羊》(传)作祝阿。汉置祝阿县,故城在山东长清县东北。唐移治今之禹城,而故县废。”
这段记述,文字简洁,明确无误,是历史的佐证。说明春秋时,古祝国彊土已为齐国所有,成为齐地了。
依笔者愚见,把公元前768年说成祝国灭亡之年,不如说这年是我祝氏得姓之年,较为确切,接近历史的真实。
因为平王东迁后,出现以地为姓,以国为姓。我十一世祖方公,从祝氏方,或祝国方,发展成祝方而获祝姓,不是一朝而定,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至公元前768年形成祝姓,且尊祝国一世祖光,为祝氏得姓始祖,较符合历史,具有说服田力。
《祝宏绪读谱笔记》
2016年元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