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时何地,文学都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固定的形式。荒诞剧是具有革新性的,但它发生于欧洲文学的风口浪尖处,周身仅有寥寥几位作家和少数观众。与此同时,在英伦的土地上正崛起着一股“愤怒”的力量。这批新式的戏剧作品具有超写实风格,不事荒诞,且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大批观众群—以年轻人居多。在英国戏剧节引起这次新浪潮的作品是约翰·奥斯本(John Osborne)的《愤怒中回顾》(Look Back in Anger)。这部戏剧在《等待戈多》上演后一年初登舞台,首演于1956年。然而,它却吸引了与前者截然不同的观众群。
对奥斯本笔下的主人公吉米·伯特来说,反叛者并非西绪弗斯的形象,而是一位“愤怒的青年”,对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怒不可遏。他们不再向政府施加压力,而是直接向他们掷石子以表愤怒。因为,在英国历史上,这一时期代表着四分五裂,整个帝国经历着垂死挣扎。此时,英国与埃及之间针对苏伊士运河权属问题的殖民战争正值最后阶段,英国颜面尽失。此外,英国的阶级制度俨然成了遏制国家生命力的不良因素。奥斯本正是在自己的戏剧中陈述并宣扬了这些观点。正如奥斯本笔下的人物所言,君主制犹如腐烂的下颚上的一颗金牙。
剧中,吉米与艾莉森一同住在一间破旧的阁楼公寓中。艾莉森是一位陆军上校的女儿。在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之前,这位上校是那里的殖民统治者。吉米是愤怒的化身。尽管他接受过大学教育,却是不知名的一所学院,并非“牛津或者剑桥”。吉米养成了一种浮夸的工人阶级生活习气,爱夸夸其谈,实际上却毫不关心政治。他原始的愤怒殃及艾莉森。对于这位女友,吉米情绪复杂。他既爱她本身,又鄙视她的阶级背景。吉米的愤怒在他慷慨激昂的谩骂声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愤怒实际上就是对于改革的原始激情。然而,如何改革呢?戏剧评论家肯尼斯·泰南(Kenneth Tynan)将《愤怒中回顾》称为一个“小奇迹”。它“真实地表现了战后年轻人的状态”。它为20世纪60年代的“青年革命”(性、毒品和摇滚乐)扫清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