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人吧 关注:74,643贴子:503,846

关于同情、残酷与回避的思考:浅谈对亚人某些角色的个人理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给女神

(Martha Nussbaum)


IP属地:浙江1楼2016-02-05 15:23回复
    2L放本文目次:
    一、同情与行动(上):中岛
    二、同情与行动(下):户崎
    三、试阐释两个情节:永井
    四、精神分析与家庭罗曼司:永井
    五、alter ego:海斗
    --------------------------------------------------
    The opposite of love is not hate, but indifference.
    -------------威塞尔的分割线---------------------
    声明:截至本文完成漫画更新至第36话,若本文分析与后期情节不符,请见谅。.
    受个人立场影响,欢迎探讨客观性
    本文原创,谢绝转载,不过我猜这文自带沉贴属性
    不用写注释和参考书目的感觉实在棒!!!


    IP属地:浙江2楼2016-02-05 15:25
    收起回复
      那我就开始缓慢地更第一节咯。。。


      IP属地:浙江3楼2016-02-05 15:25
      回复
        亚里士多德将同情定义为:因为相信不应受害之人遭受了毁灭性的或令人苦痛的不幸,并想到自己或所爱之人亦有可能面临同样遭遇而感到痛苦的一种情感。换言之,1)对灾难严重性的判断2)对灾难不应得的判断3)对类似灾难可能性的判断,构成了同情的充分条件。纳斯鲍姆对条件3)用幸福论(eudaimonistic)判断做出了有趣的修正:情感对象是我的生活目标体系当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我要致力于促进他的善的一个目的自身。相似可能性的判断是人类产生同情的一个重要的常常不可或缺的认识论要求,但并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类修正实质上属于同情伦理学的经典辩题:同情的与利己性与利他性,纳斯鲍姆的修正突出了同情的利他性质。换言之,我同情你,并不是因为我害怕类似的灾难发生在自己头上,而是你的受难令我无法保持自己的整全。比纳斯鲍姆走得更远的是非认知主义伦理学,如克瑞斯普等认为可抛弃条件3),也即抛弃对“为何应当减少他人的痛苦”这一问题的形而上论证。
        中岛在其情境里显然已做出了条件1)和2)的判断,问题在于条件3)。

        “亚人也和人类没差别吧?”中岛同情亚人的理由是基于普遍人性的天赋人权,也即将亚人承认为人,从而肯定其对尊严的权利。但这一理由遭到了嘲笑,“亚人不是人类”反倒是一条更适合明哲保身的公理。“亚人”这一情境的有趣之处在于,“什么是人”作为不证自明的前提难以延续。而事实上,人权的概念基础可能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牢固,“把人作为人”本身是一项现代性的伟大遗产,毕竟废奴运动距离我们不足两个世纪,而距离种族灭绝也仅仅五十年左右。
        休谟的情感道德论将同情作为道德的基础,认为它起源自人类对疼痛进行反应的天性(尽管舍勒指责其为“自然主义”),因此“残酷”被视为最为首要的邪恶。作为道德基础的同情必须被修正从而具有普遍性,也即要求“公正的旁观者”存在。康德怀疑同情作为道德基础的可靠性,进而将同情的基础归结为“承认双方都是理性存在”。问题在于,正如理查德.罗蒂指出的,承认普遍人性未必能成为采取道德行动的有力动因,但抛弃康德的立场更多时候是在回避问题。
        为什么要同情这个人?他与我究竟有何干系?
        同情在休谟眼中本质上需要创造一种共同体的想象,即feeling-fellow。中岛发现这个想象在自身遭遇的真实的痛苦面前不堪一击,或者说这种想象缺乏达到道德所需的强度。想象的虚弱让同情异化为虚伪。然而即使达成了同情所必要的情感强度,同情又该如何导向行动呢?是否应当转向康德的立场,将“义务”而非“同情”视为社会联系的根本?


        IP属地:浙江5楼2016-02-05 15:30
        收起回复
          技术插


          IP属地:广东7楼2016-02-05 15:33
          收起回复
            越來越覺得是來自一本書裏面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2-05 16:53
            回复
              技术贴先顶一下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6-02-05 16:56
              回复
                wocao这个篇幅超长啊!太技术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2-05 17:38
                回复
                  技术性啊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6-02-06 04:01
                  回复
                    二、同情与行动(下):户崎
                    帕斯卡: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即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
                    首先应当声明,我认为任何社会对其一部分成员组织性的迫害都是一项国家罪行,对《纽伦堡法典》与《赫尔辛基宣言》的公然冒犯无异于法西斯主义。如果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能够对此视而不见,便有理由怀疑这是一个极权主义社会。这种社会将恐惧作为统治手段,迫使每个人退缩为原子状态。
                    户崎让人想到奥威尔笔下的奥布莱恩,冷静精明至行恶时让人感觉不到恶意。我不认为利维坦的化身可以被称为英雄,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无法认同其所作所为。这不是道德至上论或同情心泛滥,历史中的英雄,哪怕如拿破仑、俾斯麦或列宁,在道德上多半是混账,不过户崎这架官僚统治机器与其说是在行动不如说是在运转,其精确与完美既令人钦佩也令人绝望。
                    这部作品中人物行动的理由可以是多重的甚至矛盾的。户崎的吊诡之处在于:他是这部作品中国家暴力的体现,本身却没有很强的权力欲,在最初接手工作时甚至郁郁不乐。他是一个忠于职守的官僚,其作为却绝非言听计从:无论是时不时的腹诽、与亚人的合作、对大臣的暗杀计划还是在大臣放弃之后继续对抗佐藤。奥威尔将极权主义的官僚想象为权力欲远大于物质欲的怪物,“权力的目的就是权力”,但在户崎身上这一点无法得到确认。户崎计划暗杀大臣是出于自保,他对同僚的恼怒也不是因为争权夺利。户崎行事的动因是什么?他厌恶亚人,维持了对亚人惨无人道的研究,却似乎并不是虐待狂。


                    IP属地:浙江13楼2016-02-06 09:33
                    收起回复

                      补一张图


                      IP属地:浙江16楼2016-02-06 09:37
                      回复

                        决断论是理解户崎的关键。他将自我分裂为公共与私人两部分,但实质上,他在两个情境中的行事是类似的。户崎对他的恋人保持了令人惊异的忠诚和爱,但当他对病床上的未婚妻说出“唯独她我一定要让她幸福,即使会把全世界的人拖入地狱也在所不惜”的时候,很难说他到底是在爱她还是决意爱她。爱似乎应该是某种更为自然、更为人性的东西,而非康德式的艰难的道德斗争。户崎的爱情就像《叶隐闻书》所说的武士道的爱情:恋慕的是恋情本身。一个无法醒来的恋人事实上是一个爱情的符号,一个不动的偶像,被这样供奉起来的女子,或许与承诺与牺牲有关,却与幸福无关。

                        但户崎毕竟并非木石之造,在中野说出“我们无论如何都会打倒佐藤,也算是为了这个女人”时户崎一瞬间的表情变化,可能是刻画这个人物至为微妙的手笔。是否应相信亚人?没有必然性可以为其担保,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导致抱憾终身的错误。在这剑拔弩张之际,突然出现的中野与他那这句没有任何逻辑性的宣言却打动了户崎,这一瞬间,户崎用私人情感代替了工具理性,踏入了无法知晓抉择对错的偶然性的领域。西蒙娜.薇依认为荷马史诗动人之处在于,有个更高的、名为“命运”的力量高悬于这些英雄头上,他们在这一时刻可能旗开得胜,下一场合便可能马革裹尸。他们的生死在这种脆弱性里隐秘地挽着手,让那些半神的英雄真实无比。上帝死了,上帝死于对人类的同情。在踌躇游移的时候,上帝化为肉身的新约救主。
                        户崎体现了一种可能性:为了行动彻底抛弃同情,由此行动也成为必然性支配的对象,被必然性驱使的行为所需要的道德责任不比一棵树高,因而也缺乏道德判断的空间。


                        IP属地:浙江17楼2016-02-06 09:38
                        收起回复
                          继续跪度妈的排版。。。于是今天就这么TBC吧,感谢阅读


                          IP属地:浙江18楼2016-02-06 09:39
                          收起回复
                            认真看完!然而由于不太能理解一些引证所以迷迷糊糊qwq。那个啥..不能理解啥是尸体的生产,楼主可以解答一下吗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2-06 10:26
                            收起回复
                              好棒的技術帖!!雖然有些地方我大概也沒有完全看個明白,但真的分析得很棒很深入(原諒我語早死)!!!樓主是修哲學或是心理學的嗎?
                              另外很期待樓主對海斗的分析,看亞人的時候就一直對海斗這個角色行徑背後的心理活動十分好奇(剛剛查了一下alter ego的意思,是說樓主是認為海斗有兩種人格這樣?不明覺厲


                              20楼2016-02-06 11: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