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931贴子:87,759,960
  • 4回复贴,共1

宋朝的年夜饭什么样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宋朝是一个很有魅力的朝代,这个朝代商业发达,文化繁荣,皇帝有人味儿,大臣有风骨,市井小民的小日子相比其他任何朝代而言都要舒服得多。在相对宽松的政治制度下,在相对自由的文化环境下,这个朝代自然而依然发展出璀璨夺目的经济成果,自然而然衍生出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从很多方面看上去,这个朝代都非常前卫,非常现代,以至于我们可以将宋朝称之为“前现代社会”。


1楼2016-02-07 14:29回复
    到底是什么呢


    IP属地:广西2楼2016-02-07 14:30
    回复
      我们中华民族的国民性格、文化特征、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几乎都能从宋朝找到源头,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传承至今的新年习俗。
      宋朝人的年夜饭非常丰富,七碟子八碗堆满餐桌,有鸡有鱼有荤有素。除此之外,还有必不可少的“馎饦”与“春盘”。
      现在南方除夕的主食则是汤圆或甜粿,而宋朝年夜饭却以馎饦为主。《岁时广记》卷5《元旦上·食索饼》:“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者或此类。”《新编醉翁谈录》卷3《京城风俗记·除夜》:“民庶之家以馎饦享先。”陆游《岁首书事》亦云:“中夕祭余分馎饦。”可见无论在北宋还是在南宋,都流行用馎饦来祭祖,然后全家老小一起分食。
      进入宋朝,手擀面大行其道(擀面杖早在先秦就已被发明出来,但一直用于做饼,以擀切方式做面的习惯是直到北宋才出现的),手搓而成的原始面食馎饦眼见不是对手,灰头土脸地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宋朝人出于语言上的强大惯性,继续将手擀面称为馎饦。
      也就是说,宋朝的馎饦其实就是面条,用菜羹或肉羹煮熟的面条。这种面食做法简易,无需过水,无需打卤,无需浇头,无需菜码,一把面条放入沸腾的羹汤,一会儿就煮熟了,盛出来就可以吃。在南宋中叶,上述做法传入日本,所以日本人也把用羹汤煮熟的面条叫做馎饦。
      宋朝人过冬至,主食是馄饨,即现在的饺子。过冬至吃饺子,到了除夕却吃馎饦,单从主食上看,冬至的宴席确实比年夜饭还要丰盛,所以北宋就有“肥冬瘦年”以及“冬馄饨,年馎饦”这样的民谚。
      介绍完了馎饦,再说说春盘。
      春盘最初叫“五辛盘”,将韭菜、芸薹、芫荽洗净,撕开,不切断,在盘子里摆出好看的造型,然后再拌以腊八当天腌渍的大蒜和藠头,最后在这堆蔬菜的中间插一根线香,线香顶端粘一朵纸花即可。因为这盘菜共含五种蔬菜,而且这五种蔬菜都有发散的功效,故此以“五辛”为名。
      五辛盘在隋唐时期颇为流行,唐朝人除夕祭祖,供桌上必放五辛盘。祭祀之后,拔掉盘子中间的线香和纸花,转移到年夜饭的餐桌上,全家人一起分享,据说可以祛病,能保来年百病不生。
      宋朝生产力相对进步,食物相对丰富,祭祖的春盘不只五辛,也有腊肉有其他蔬菜了。宋朝人喜欢用萝卜和生菜来制作春盘:
      萝卜去皮切丝,生菜撕成长段,一同摆放到盘子里,绿白分明,煞是好看,再插上纸花和绸花,更有一股喜庆气氛。
      除了五辛、萝卜和生菜,别的蔬菜也可以制作春盘。苏东坡有诗云:“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这是用青蒿做春盘。青蒿是一种野菜,叶片青绿细碎,味道清鲜微甜,有清肝明目之功效,俗名“茵陈”。
      还有用猪肉和主食制作春盘的。例如《岁时广记》记载,
      宋朝宫廷厨师将腊肉蒸熟,切成细丝,在盘中摆出花型;
      或将油饼、馓子、麻花、馒头摆入大盘,垒出金字塔形状,中间插以金银丝扎成的花朵。
      在宋朝,春盘的用途颇为广泛,既用于祭祖,又是年夜饭的一部分,到了正月初一早晨,还可以用来“馈岁”——在亲朋好友之间互相馈送。到了立春那天,春盘更是每家每户的主食。


      3楼2016-02-07 14:30
      回复
        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5楼2016-02-07 14: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