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看上去有点儿奇怪的唱片,封套上只标明协奏的巴伐利亚广播室内乐团,指挥却破天荒地或缺。与原定乐团指挥、古典乐界的泰山北斗阿巴多(Claudio Abbado)保持缄默不同,格里莫在受访时隐晦地解释了取消合作的原委:音乐工业缺少自发性,都是精密准确而千篇一律,自由发挥的空间越来小。我想证明与之相反的事实,绝不在艺术完整性这一基本原则方面作出让步。
起先,格里莫与阿巴多为录制莫札特“第二十三号钢琴协奏曲”进行排练,在柔板乐章上,格里莫坚持使用意大利作曲家费鲁吉欧·布索尼的华彩乐段,认为其“灿烂,富于灵感,极具想象力”,并例举霍洛维茨与朱里尼合作的版本,试图说服指挥家,而阿巴多则希望钢琴家弹奏莫札特本人的华彩乐段。
尚在籍籍无名的求学时代,格里莫倔强不羁的个性便表露无遗,此番遇到“原则问题”,注定无法妥协。最终,格里莫与阿巴多十五年的合作因为一分二十秒的华彩乐段而终结。格里莫保留“独奏者的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录制发行了唱片,阿巴多则取消了两人接下来在琉森音乐节的合作……
格里莫的这个柔板乐章,比霍洛维茨当年的演奏还要长上两分钟,姑且不说这样的处理在音乐的阐释和内涵的挖掘上是否更具深度,但纤细绮丽的独特韵味却也着实令乐句愈加呈现出丰富细腻的魅力。回眸过往,格里莫与阿巴多的分歧并不罕见,如同之前的两个著名瞬间:古尔德与伯恩斯坦由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速度之争而引发风波;波格雷利奇录制老柴“第一钢琴协奏曲”奚落卡拉扬“缺乏艺术素养”。八卦一句,当年卡拉扬拂袖而去之后,接盘的人正是阿巴多。
在协奏曲里,以谁为主?是独奏家?还是指挥?伯恩斯坦当年提出的这个“古老问题”,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