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源于中国,在浙江余姚田螺山最早发现的人工种植茶叶的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源于中国,茶叶含有茶多酚、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等营养成分,被视为有益人体健康的饮品。迄今为止,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喜爱饮茶,甚至将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茶叶与可可、咖啡一同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 然而,近日一则中国出口欧洲茶叶中检出高含量高氯酸盐,欧盟准备制订严苛标准来限制中国含高氯酸盐茶叶进口的报道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考虑的限量是750ug/kg茶叶。高氯酸盐是什么? 茶叶为何会有高氯酸盐?茶叶中的高氯酸盐会给我们的健康造成什么影响?这恐怕也是中国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高氯酸盐为高氯酸根(ClO4-)与不同阳离子(如NH4+、Na+、K+、Mg2+等)结合形成的一类无机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十分稳定, 可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存在数十年,被认为是一种持久的化学污染物。环境中的高氯酸盐分为自然生成和人类合成二种来源;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大气中可以自然产生少量的高氯酸盐,而高氯酸盐的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的大量生产和使用。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将高氯酸盐应用于火箭与导弹的固体推进剂、航天器材、军火、烟花爆竹、爆破剂等生产领域;还可以用于纺织物固定剂、电镀、橡胶制品、染料、涂料、冶炼、机动车安全气囊和镁电池等产品的生产过程。广泛的需求促进了其作为工业产品的大量生产,并随后排放到环境中。高氯酸盐易溶于水,易在环境中迁移,可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及饮用水水源,随着地下水、地表水的迁移,造成污染范围的不断扩大;也可经过土壤和水被植物所吸收并进一步富集。 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环境保护署在多地的饮用水中发现了高氯酸盐。1997 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某饮用水源中检测到浓度高达260μg/L的高氯酸根,此后,在内华达州、犹他州和德克萨斯州等多处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都检测到了高氯酸盐的存在。高氯酸盐的高溶解度和低吸附性,决定了其对人类的危害主要通过水环境系统来实现。一方面饮用水中高浓度高氯酸盐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另一方面植物吸收的高氯酸盐可以被人摄入后吸收。 美国是目前对高氯酸污染研究最多和最深入的国家,已经对其境内的高氯酸盐的污染状况、污染源、迁移转化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曾经公布,在美国几乎所有监测点的西红柿、菠菜、莴苣、胡萝卜以及海产品中均检测到了高氯酸盐的存在。因此,在高氯酸盐污染的总体背景条件下,茶叶很难独善其身。 我国对高氯酸盐污染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数据,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高氯酸盐在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有研究者曾采集9个饮用水厂的原水和出厂水样品,经检测发现其中有6个水厂的原水和出厂水都含有高氯酸盐,原水的平均浓度为0.8-13.6ug/L,出厂水的平均浓度为0.5-2.4ug/L,而多数国家尚没有制定相关的卫生标准。还有人检测出春节后因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导致雪水样品中高氯酸盐的浓度高达85.99ug/L。 高氯酸盐有何危害?有毒理学研究报道高氯酸盐对雄性小鼠的LD50 为3155mg/kg,其急性毒性属于低毒类物质;有高氯酸盐致突变性实验研究表明对菌株无致突变活性,说明高氯酸盐不会引起基因点突变。目前, 高氯酸盐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面。由于高氯酸盐分子与碘分子的结构非常相似,可以妨碍甲状腺对碘的吸收,进而导致甲状腺激素T3和T4的合成量减少。有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氯酸盐可导致甲状腺发生组织病理学改变和激素水平的变化;也有研究表明孕期大鼠和新生鼠对高氯酸盐更为敏感。有美国的研究报道,在高氯酸盐集中排放的地区,婴儿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不足的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倍。甲状腺激素显著减少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对胎儿和婴儿的大脑发育有负面影响。还有人认为, 一旦婴幼儿体内的高氯酸盐过量,儿童会出现智商偏低、学习障碍、发育迟缓、多动症、注意力分散等症状,是否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紊乱有关,尚待进一步的研究予以证实。 除了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当前围绕高氯酸盐的健康危害研究还涉及到神经系统毒性、生长发育毒性、生殖毒性等方面。由于动物实验的高氯酸盐暴露剂量明显高于人体目前在日常生活环节的高氯酸盐暴露水平,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动物实验的结果作为人类目前在接触高氯酸盐时所面临的健康风险。即便是在高氯酸盐比较确定的甲状腺功能危害方面,确认人类面临的风险依然有许多研究工作需要完成。例如2000年,有美国研究人员在受高氯酸铵污染的科罗拉多河地区开展了生态学调查,发现饮用水受污染城市新生儿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明显比饮用水未受污染城市的新生儿高,提示高氯酸盐暴露和新生儿TSH水平可能有关联;然而在其他地区开展的类似研究,却未能发现高氯酸盐暴露和新生儿的甲状腺功能有关。 化学品危害普遍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高氯酸盐也如是,日前关于中国出口欧洲茶叶中检出高含量高氯酸盐的报道并未披露中国出口茶叶中高氯酸盐的具体含量。因此,在我国尚未对高氯酸盐环境污染水平、健康危害现状和健康危害阈值进行系统研究的情况下,控制暴露水平是有效的预防手段,从现有的研究结果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高氯酸盐的途径决不仅限于饮茶这么单一。2002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建议规定饮用水中高氯酸盐的最大允许浓度为1ug/L;但是由于相关的毒理学实验结果的差异,人们在关于饮用水中高氯酸盐最高浓度值这一问题上还存在很多争议,因此美国环境保护署仍然未颁布统一的饮用水中高氯酸盐的最大允许浓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