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道友吧 关注:47贴子:411
  • 8回复贴,共1

隐居参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压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隐居参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压力的升高,不断有人产生了以隐居的方式来减轻堪已负重的压力。在现实生活中,的的确确有不少人因难堪重压而产生厌世的念头。这些情绪主要来源于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矛盾、情感的纠纷和婚姻的不睦,给自身和下一代不同程度的增加了身上的压力和心理上的阴影。再加上物欲横流的今天,各行各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得不择手段的来丰盈自己的生活,继而产生了诸多的唯利是图、背信弃义、尔虞我诈。使得六亲疏远、道义贬值,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今诸多的年轻人在心理上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抑郁寡欢和社交恐惧症。这等等诸多原因使人们逐渐产生了厌世、逃避和悲观的情绪!所以愈来愈多的人们选择了以隐居的方式来释压,想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来获取身心上的平衡。然而,很少有人用正确的心态来看待和理解“隐居”的真正含义。下面,我们就以“隐居”为话题来展开讨论。
隐居词解: “隐居”是指 深居乡野,远离官场是非不问政事涉交,淡薄名利欲求任它繁华喧嚣。过着自给自足的清闲生活。
隐居释义: 真正意义上的隐居是淡薄一切名利,放下一切物欲,让心回归自性本源。 寻求至高无上的精神领域。顺应自然 、溶于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来洗涤人们在纷扰尘世中沉淀的不良习气。从而让心灵回归到纯净的本源。也就是说回归到三字经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的初始状态。因人性的智慧只有在至善至纯中才能发出无尽的光芒! 也只有有大智大慧的人才能传承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瑰宝,才能领悟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才能承上启下社会和谐。只有合理利用自然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隐居的真正含义。所以说隐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对现实生活中归隐心态的括总:
不得志型: 即,事业心盛,有鸿鹄之志,一生奔波,可因种种原因终究一事无成。又因在奔波之中常遇背信弃义、尔虞我诈之人。尝尽人间冷暖,徒生世态炎凉之感!悲观厌世之心与日俱增,逃离现实惫心求衡!因志被红尘淹没,乃没志之人是也。
情感受挫型:即,想家庭和睦夫唱妇随、父慈子孝渴望美好、憧憬未来之人,可因种种原因夫爆妇烈,因爱成恨终究劳燕分飞。另有儿女已大想飞被敷,不得不冷情度日,终日以泪洗面。心伤情竭,万念俱灰!父母成矛,儿女为盾,久生叛逆,父不再慈子不再孝,家不敢亲,社不敢交,抑郁恐惧接踵而至,家不和庭不睦,不知心该安何处?另有情字最害人,山盟海誓都是假,棒打鸳鸯才是真!爱之深,恨之切,擦干眼泪隐深林。这是情挫一类人。
疲惫负压型: 即,一生奔波苦,苍天不负有心人,虽然苦过、哭过、累过没停过,如今成家立业总算有所成。儿女长大已成人。看看两髻银丝柳,天未苍苍人苍苍!回看春秋几十载,其实人生如梦也荒凉!儿女覆己从前路,忙忙碌碌远爹娘!人到中年有所悟,反正兜里有大洋,走一走,看一看,松松筋骨减减压,总比孤在家里强。这是“休”心一类人。
体验生活型:即,家里有钱富二代,年轻气盛往外迈。山清水秀风光好,租个房子人不在。宾馆酒店鸡鱼肉,大把钞票往外带。烦了就往山上跑,刨点土地种点菜。不为吃来不为卖,微信贴吧夸能耐。还有不是富二代,工作压力他不爱,跑到田园图自在。这是惰性一派。
修心养性型(又称宗教型)包含儒释道。儒:即喜爱琴棋书画以及气功界的强身健体。他们利用大自然固有的纯性来产生意境,以此得到心灵的升华和提高自身的素质。释:除有着其它二者共同的特性外,他们还有着对大自然缘生缘灭法则更深层次的体悟!他们借用春看百花开,秋观落叶黄的念起来证悟色空不二的真实义諦。从而进入所谓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自性本体。 道:即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乃至万物生长的演变来从有还无。以此来达到天人合一,心形合一的无我之境来体悟大道。精气神的炼化是他们体悟的比修之课! 儒释道统称他们为修真派。
终上所述,除了修真派的部分人可以全隐外,其它只能称其是“试隐”“时隐”和“半隐” 所以想隐居友友们,不管您们出于什么原因和目的,一定要慎之又慎,慎重考虑后再做出决定,选好适合自己隐居的地方,规划好正确的出行路线。不管怎样都要以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敢于面对!敢于承担!特别是那些时隐和半隐的友友们一定不要因一时的冲动而耽误了自己大好的前程!
祝友友们开心快乐每一天!
【注】以上只代表个人观点仅作参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2-14 11:31回复
    希望友友们把您好的建议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2-19 02:34
    回复
      现在多数人所喜好的隐居 是农耕文化所产的自然式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而真隐居去修行的占少数。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6-06-13 10:02
      收起回复
        转载别人的几句话

          隐居,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指退居乡里或乡野,深居不肯出仕。或指出世,不关注世俗之事的生活。在现代社会,这对很多心向往之的人,应该是一件难事。因为要避居一地,至少有两种困难:一是这样的地方太少,人类数量达到七十亿,分布在地球每个角落,连珠峰都人满为患,登个顶都要排大队,极少有清静闲适之处供人隐居。二是现代物质生活发达,特别是上世纪初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发现之后,整个文明发生改观,衣食住行舒适度大大提升,躲在深山老林,生活上还是很艰苦的,大部分现代人难以适应。所以看报道,不少隐居者,常常是进山一阵后,就又出山了。对外解释是修行成功,但实际上怎样,只有自己知道。但就算如此,据说真正的隐居者还是有的。

          隐居成为一个话题,可能跟前几年一位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的文章有关,他描写了终南山的隐居现象,说那里有五千名隐居者,这些人“不知魏晋”,居住的茅棚内无沙发,无空调,更无佳肴美酒,他们吃野菜,喝泉水,观日落,听鸟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根据比尔波特的说法,百分之九十五都是真正的隐居者。那么怎么区分真正的隐居者和虚假的隐居者呢?重要的标准是看熬不熬得过一个冬天,因为山里冬天非常寒冷,没有暖气,搞不好冻出病来,甚至冻死。人是蜕去毛发的动物,必须用人工办法来保暖。但他们这样子搞,不住在城里暖暖和和的房子里,跟前工业化时期的人类一样,熬这寒冬,是真正的隐居。这需要身体茁壮,意志顽强。这样的人如今中国还有五千人。
          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为什么要隐居呢?一种典型说法正是由于现代文明。大城市,活得很累,挤地铁上班,堵车,空气污染,贷款买房子,人际斗争,家庭生活不顺,外遇小三什么的,吃醋争风,矛盾重重,心烦意乱,于是想到逃离,逃至一个没有喧嚣的地方去,打造理想国,以为在那里就会快活。这像是对现代化的一种反叛,跟古代似有些不同,因为古代还没有现代化。比如许由,是尧舜时代贤人。帝尧曾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他严词拒绝。他逃到箕山隐居起来。帝尧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他如此淡泊名利,赢得了后世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鼻祖。巢父也是同时期的隐士。是阳城(今山西洪洞)大贤。山居不营世利,筑巢居于树上,时人号曰巢父。传说尧帝以天下让巢父,巢父不肯受。再有伯夷,为商末孤竹君之长子。最早,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父亲死后,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认为逆父命,就逃走了,而叔齐也不肯就位,也逃走了。后来周武王克商,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采野菜而食,最后饿死了。这都是隐居的早期发源,隐居的都是些大家和名士,后世还有陶渊明、陶弘景,以及李白等“竹溪六逸”,都是很大的思想家、文艺家。现在像这样的名人,一般不会去隐居的,都是在微博上高谈阔论,做大V,再到央视去做嘉宾。现在隐居的人大都是些屌丝。腐败分子赚了钱,也没有跑去终南山的,往往移民国外了,住进了豪华别墅。这是否是另一种隐居?我们还不好说。还有像“特异功能大师”王林那样的隐士,如果不是马云拜访,还会隐下去。这也不好说。
          我认为,隐居者很多其实是现代文明的失败者。他们不能适应这个高科技、高物质的时代,而渴望逃到想象中的古代去,但那个古代早已不存在了。为了恢复对古代的记忆,他们就让隐居刻意地带有一种神秘性,比如说,约定暗号什么的,到别的隐居者家拜访,敲门时,信佛教的,就说“阿弥陀佛”,学道的,则说“无量寿福”。听到这个,里面的人才开门,革命年代的地下工作者似的,时刻警惕着,不让坏人闯进来。一有风吹草动,大门紧闭。不像古代,柴扉都开着,走到哪里都很放松和随意。但这是我的臆想,现代隐居者大概觉得自己是放松的,或者正是从这种警惕性中,获得了无上快乐,以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了。当然有的隐居者是想要得道,想要此生成佛,长生不老。这是对佛和道的一种理解,虽很矫情,但也可以包容。
          也有的暂时性的隐居者,并不是文明的失败者,倒也是小小成功的,有点儿文化的,日子本过得舒畅的。如陕西的马守仁那样,正常时间还到单位上班,周末才跑到终南山的庵中,换上古代的衣服,喝点小酒,吃点小菜,弹点小曲,抄篇小文,画点小花。这是有闲情的,还得有点闲钱,“养一身净气”。不是过苦日子,而是两不误。比较好的是像成都人那样,有空就到农家乐打个小牌什么的,或者访访尼姑庵。这也是隐居的气质。我觉得成都人从广义上讲都是隐居者。成都因此也颇吸引全国人民,有人累了,就说“去成都隐居一个月吧”。因为成都除了打个小牌,同时还有花天酒地,有桑拿歌厅,还有火锅吃。这成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很多人,其实是在城市里隐居,既要享受舒服,又要体味闲寂。御宅族里面,应该有不少是这样的吧。饿了就叫外卖。他们会玩电脑游戏,进入一个更宏大的、更激烈壮观的世界。是的,玩电脑游戏,跟古代那些隐居的文人玩诗不是一回事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1-25 04:19
        回复
          如果那时有电脑,李白他们就会对着月亮在山林中比赛攻略。隐居成为了一种“玩法”。有人玩政治,有人玩隐居,这有什么差别呢?
            我觉得,隐居者中的一些人,有志气的话,应该成为思想家。这样的人,外国有一些,比如卢梭和梭罗,通过隐居,留下了文明的宝贵遗产。说远一些,佛陀也是,他逃出了人世繁华,是要经历思想上的痛苦的,这本质上又不是逃避,而是承载起整个人类的复杂和沉重,以这样的态度去隐居修行,而不是体味野外生活的小情趣。后来佛陀的生活当然是较好的,他不再劳碌形骸地苦修,而是喝了羊奶,吃饱肚子,这样才开悟。他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后来到袛树给孤独园,黄金铺就的道场,有王子供养,在这儿传道。这是终南山的冻得瑟瑟发抖的隐居者不能想象的吧。还有些大隐者,如爱因斯坦,他也发现了自己的新世界,大部分时间隐居在那个世界中,全球只有几个人能够真正走进他的世界,与他有交流。纳什之流的也是吧。真正的隐居者,要有自己的独立世界,而不是去依靠一个外在的世界。大隐不是隐于野,也不是隐于世,而是隐于己。离开了终南山的茅屋,离开了那点清泉和野花,就不能隐居了吗?这仍然是有持和边见。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1-25 04:23
          回复
            赞!行至山穷水尽处,卧看风生水起时,QQ 2292963901


            IP属地:湖南6楼2017-11-03 21:42
            回复
              好帖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6-01 21: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