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感悟
春节七天假转眼间就过去了,觉得还没有好好休息一天享受一下假期,就又到了该上班的时间了。
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是那么盼望过年的呢?记不得了。
不知从何时起,不像儿时那些一进入腊月,便掰着手指头计算离过年还有多少日子,企盼着父母给自己买新衣服,想像着有鱼有肉各种好吃的饭菜,当然更免不了对鞭炮的渴望,还有对压岁钱的殷切期望。
那时,从进入腊月二十三过了小年开始,就缠着父母让买鞭炮了,而父母往往是一拖再拖。因为知道买得早了,小孩子玩着玩着到了年底就放得差不多了,还得再买一次。一直拖到二十七八才带着孩子去买,拿到鞭炮的孩子兴高彩烈,比穿上了新衣服还要开心。从家里点枝香拿着,将小鞭小炮装入口袋,再邀上几位小伙伴,在胡同前后啪啪啪地放起来。还有一种甩炮,不用点火,直接甩在地上就可以炸响,也是小伙伴们的最爱,远远的看到人,便将其甩过去,炸响后将其吓一跳。这种快乐,决不亚于现在孩子玩游戏时刷掉大BOSS的快感。也许因为甩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现在已看不到卖的了。
大年三十或二十九晚上煮肉也是让人非常开心的时刻。早早的等啊等,终于等到父母将锅架起,将肉煮进锅里,然后就等啊等的,一直等得迷迷糊糊要睡着了。突然听到大人一声吆喝道,醒醒 ,吃肉了。然后马上一个激灵爬起来,出锅的第一口肉放进嘴里时,那种香醇的美感绝对无与伦比。每个骨头缝里的肉丝都要弄出来消化掉,就连骨头里的骨髓也想办法吸出来慢慢咽下去。一年之中,好像只有这一晚大人可以让孩子们放开肚子将肉吃个够,一直吃得撑了吃不下去了,将手指上的油再嗫一嗫,才依依不舍得进入被窝。
对压岁钱的回忆并不是很多,也许因为家里都是穷亲戚,也许因为那时无论收到多少压岁钱,转眼就会被父母给没收掉。从内心里从未感觉到压岁钱是自己的,一直认为那只是大人间互想给钱的一种方式,而我们这些孩子,只是他们的一个道具罢了。当然,作为道具,父母也会开恩拿出很若干的一部分给孩子作为酬谢。给的时候往往还要交待,一定要省着花,不能乱买东西之类的教导。嘴里诺诺着,但一拿着钱走出家门便将那些话抛之脑后,跑到玩具摊或者鞭炮摊上,一会会工夫便将之花个净光。
做孩子时感觉过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就算你做些什么错事大人们往往也不会批评你。过年嘛,要讨个好口彩,大家的脾气似乎也变了好多。一个人遇事想要发火时,只要跟前有有劝一句,大过年的,何必呢?然后那个人就会压往怒火笑笑就过去了。所以常常天真地想,要是每个月都过一次年该有多好。
然后,日子一天天地过。突然有一天,发现对鞭炮的渴望已经淡了许多。穿上新衣服也不再那么喜悦了。而吃肉时的那种满足感也荡然无存了。
从某一天开始,大人们买菜和其他东西时要跟着去帮忙拿东西了;再从某一天开始,自己一人独自承担了购置年货的任务;再再从某一天开始,自己开始筹划过年的大扫除、孩子的新衣服、跑亲戚时的礼物、各种年货的安排等等。
然后,就突然觉得,过年好累,好没意思。
年少时,除了玩和有点头疼的寒假作业,什么也不用操心,过年是一种享受,坐享其成。
青年时,任意挥霍着青春,过年是与久不见面的小伙伴们玩耍聚会的日子,每次都要喝醉,然后打牌、唱歌,尽情娱乐,还不懂得生活的艰辛。
待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才真真明白了为什么有人会说过年是过年关,过年真的像过关一样,需要步步为营,早早谋划,才不至于到时手忙脚乱尴尬丛生。
有人说现在过年就像过钱一样了,这里需要花钱,那里也需要花钱。如何将有限的财力应用到无限的过年需求中,每个家庭都会发挥会计职能,这个买多少,那个买多少,如果超出预算,则需要另行安排。
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年的烦恼也改变了许多。
生意人最头疼的莫过于年底要帐了吧。许多新帐旧帐找出来列个单子,一家一家去讨。然而,能说话算数马上付帐的往往都是少数。多半是去一趟找不到人,打电话要么是不接要么是说不好意思过几天吧。一年到头,许多希望年底可以结清的帐目却随着除夕的鞭炮声化为了失望。一次次的失望,心中怒屈不已但还要强颜欢笑。不管是面对赖帐的客户,要低声细气乞求;还是面对家人,也要微笑着说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听着震耳的鞭炮,看着孩子的笑容,只好安慰自己,无论如何,一年过去了,明年一定会好起来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切都在改变。
当年春节假期里沉浸于朋友们之间的杯斛交错,迷恋在牌桌上的吆五喝六,过年的日子往往在家也吃不上几顿饭。而如今,才体会到在这有闲的日子陪家人一起吃吃饭,打打牌,看看电视,说说话,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会推掉一些应酬牌局,坐下来听听老人的唠叨,带着孩子走一走,感受一下家庭团聚的温暖。
其实,过年也就是这样,春节也只是一个日期。只是,中国人赋予了它太多的内容。有人将它看作是商机,有人将它看作是拉拢关系的机会,有人将它看作休整养生的假期,也有人将它看作是与家人相聚团圆的日子。
在临近过年和过年的那段时间里,什么都多了起来。最显著的就是车多了 ,人多了。大街上小巷里到处是摆摊的和购物的,马路上车比平时多了好几倍,开车出来经常就走不动了 ,堵在街上的感觉真不好受 ,感叹着车一年比一年多了,缓慢地随着车流移动着,提醒自己下次出来还不如不要开车走路好了。各式各样的年货琳琅满目,卖的人多买的人也多,都是大包小包的恨不得将所有东西都买回家去,好像过了这几天商店就不开门了似的。
然后就是什么价格都高了起来。出租车贵了,起步价翻了一倍,说是过年就这样,蔬菜啦、肉啦什么的两三天一个价格,但都是只会高不会低。就连景点的门票也跟着涨了起来,随着高速路的免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过年了。往日冬季里无人问津的景点都人满为患了,到处都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都叹息道还不如安稳呆在家里过年。
还有一个印象就是到处都堵,大街上就不用说了,找不下停车位不说还经常被前后车夹击一动也不动不得。免费的高速路当然也是要堵一堵的,国人都喜欢跟风凑热闹,既然免费,有事没事都要上高速上逛一逛的,然后就有新闻说被堵的时候有人在车道上跳广场舞,有人路上支桌子野餐,航拍的镜头看过去密密码码的车龙排得好长好长,好吓人的样子。除了路堵,那种忙乱就连人心都开始有点堵了,这个不顺那个不得当,有时越想把这个年过得和和美美顺顺当当的越不能如人所愿。只能在嘴里抱怨几句,也不知道过这年是干啥里。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叹过年没意思了,就连期盼的春晚也都开始纷纷吐槽。但无论如何,就象某种程序一样,纵然有再多的不满意也要按部就班地过这个年。
终于过了春节,接着就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跑完,随着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到来,日子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各种的忙,各种的乱,各种的笑,各种的烦,各种的幸福,各种的失落,都总算过去了。
那么就这样吧,再等待下一个年的到来吧。
春节七天假转眼间就过去了,觉得还没有好好休息一天享受一下假期,就又到了该上班的时间了。
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是那么盼望过年的呢?记不得了。
不知从何时起,不像儿时那些一进入腊月,便掰着手指头计算离过年还有多少日子,企盼着父母给自己买新衣服,想像着有鱼有肉各种好吃的饭菜,当然更免不了对鞭炮的渴望,还有对压岁钱的殷切期望。
那时,从进入腊月二十三过了小年开始,就缠着父母让买鞭炮了,而父母往往是一拖再拖。因为知道买得早了,小孩子玩着玩着到了年底就放得差不多了,还得再买一次。一直拖到二十七八才带着孩子去买,拿到鞭炮的孩子兴高彩烈,比穿上了新衣服还要开心。从家里点枝香拿着,将小鞭小炮装入口袋,再邀上几位小伙伴,在胡同前后啪啪啪地放起来。还有一种甩炮,不用点火,直接甩在地上就可以炸响,也是小伙伴们的最爱,远远的看到人,便将其甩过去,炸响后将其吓一跳。这种快乐,决不亚于现在孩子玩游戏时刷掉大BOSS的快感。也许因为甩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现在已看不到卖的了。
大年三十或二十九晚上煮肉也是让人非常开心的时刻。早早的等啊等,终于等到父母将锅架起,将肉煮进锅里,然后就等啊等的,一直等得迷迷糊糊要睡着了。突然听到大人一声吆喝道,醒醒 ,吃肉了。然后马上一个激灵爬起来,出锅的第一口肉放进嘴里时,那种香醇的美感绝对无与伦比。每个骨头缝里的肉丝都要弄出来消化掉,就连骨头里的骨髓也想办法吸出来慢慢咽下去。一年之中,好像只有这一晚大人可以让孩子们放开肚子将肉吃个够,一直吃得撑了吃不下去了,将手指上的油再嗫一嗫,才依依不舍得进入被窝。
对压岁钱的回忆并不是很多,也许因为家里都是穷亲戚,也许因为那时无论收到多少压岁钱,转眼就会被父母给没收掉。从内心里从未感觉到压岁钱是自己的,一直认为那只是大人间互想给钱的一种方式,而我们这些孩子,只是他们的一个道具罢了。当然,作为道具,父母也会开恩拿出很若干的一部分给孩子作为酬谢。给的时候往往还要交待,一定要省着花,不能乱买东西之类的教导。嘴里诺诺着,但一拿着钱走出家门便将那些话抛之脑后,跑到玩具摊或者鞭炮摊上,一会会工夫便将之花个净光。
做孩子时感觉过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就算你做些什么错事大人们往往也不会批评你。过年嘛,要讨个好口彩,大家的脾气似乎也变了好多。一个人遇事想要发火时,只要跟前有有劝一句,大过年的,何必呢?然后那个人就会压往怒火笑笑就过去了。所以常常天真地想,要是每个月都过一次年该有多好。
然后,日子一天天地过。突然有一天,发现对鞭炮的渴望已经淡了许多。穿上新衣服也不再那么喜悦了。而吃肉时的那种满足感也荡然无存了。
从某一天开始,大人们买菜和其他东西时要跟着去帮忙拿东西了;再从某一天开始,自己一人独自承担了购置年货的任务;再再从某一天开始,自己开始筹划过年的大扫除、孩子的新衣服、跑亲戚时的礼物、各种年货的安排等等。
然后,就突然觉得,过年好累,好没意思。
年少时,除了玩和有点头疼的寒假作业,什么也不用操心,过年是一种享受,坐享其成。
青年时,任意挥霍着青春,过年是与久不见面的小伙伴们玩耍聚会的日子,每次都要喝醉,然后打牌、唱歌,尽情娱乐,还不懂得生活的艰辛。
待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才真真明白了为什么有人会说过年是过年关,过年真的像过关一样,需要步步为营,早早谋划,才不至于到时手忙脚乱尴尬丛生。
有人说现在过年就像过钱一样了,这里需要花钱,那里也需要花钱。如何将有限的财力应用到无限的过年需求中,每个家庭都会发挥会计职能,这个买多少,那个买多少,如果超出预算,则需要另行安排。
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年的烦恼也改变了许多。
生意人最头疼的莫过于年底要帐了吧。许多新帐旧帐找出来列个单子,一家一家去讨。然而,能说话算数马上付帐的往往都是少数。多半是去一趟找不到人,打电话要么是不接要么是说不好意思过几天吧。一年到头,许多希望年底可以结清的帐目却随着除夕的鞭炮声化为了失望。一次次的失望,心中怒屈不已但还要强颜欢笑。不管是面对赖帐的客户,要低声细气乞求;还是面对家人,也要微笑着说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听着震耳的鞭炮,看着孩子的笑容,只好安慰自己,无论如何,一年过去了,明年一定会好起来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切都在改变。
当年春节假期里沉浸于朋友们之间的杯斛交错,迷恋在牌桌上的吆五喝六,过年的日子往往在家也吃不上几顿饭。而如今,才体会到在这有闲的日子陪家人一起吃吃饭,打打牌,看看电视,说说话,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会推掉一些应酬牌局,坐下来听听老人的唠叨,带着孩子走一走,感受一下家庭团聚的温暖。
其实,过年也就是这样,春节也只是一个日期。只是,中国人赋予了它太多的内容。有人将它看作是商机,有人将它看作是拉拢关系的机会,有人将它看作休整养生的假期,也有人将它看作是与家人相聚团圆的日子。
在临近过年和过年的那段时间里,什么都多了起来。最显著的就是车多了 ,人多了。大街上小巷里到处是摆摊的和购物的,马路上车比平时多了好几倍,开车出来经常就走不动了 ,堵在街上的感觉真不好受 ,感叹着车一年比一年多了,缓慢地随着车流移动着,提醒自己下次出来还不如不要开车走路好了。各式各样的年货琳琅满目,卖的人多买的人也多,都是大包小包的恨不得将所有东西都买回家去,好像过了这几天商店就不开门了似的。
然后就是什么价格都高了起来。出租车贵了,起步价翻了一倍,说是过年就这样,蔬菜啦、肉啦什么的两三天一个价格,但都是只会高不会低。就连景点的门票也跟着涨了起来,随着高速路的免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过年了。往日冬季里无人问津的景点都人满为患了,到处都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都叹息道还不如安稳呆在家里过年。
还有一个印象就是到处都堵,大街上就不用说了,找不下停车位不说还经常被前后车夹击一动也不动不得。免费的高速路当然也是要堵一堵的,国人都喜欢跟风凑热闹,既然免费,有事没事都要上高速上逛一逛的,然后就有新闻说被堵的时候有人在车道上跳广场舞,有人路上支桌子野餐,航拍的镜头看过去密密码码的车龙排得好长好长,好吓人的样子。除了路堵,那种忙乱就连人心都开始有点堵了,这个不顺那个不得当,有时越想把这个年过得和和美美顺顺当当的越不能如人所愿。只能在嘴里抱怨几句,也不知道过这年是干啥里。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叹过年没意思了,就连期盼的春晚也都开始纷纷吐槽。但无论如何,就象某种程序一样,纵然有再多的不满意也要按部就班地过这个年。
终于过了春节,接着就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跑完,随着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到来,日子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各种的忙,各种的乱,各种的笑,各种的烦,各种的幸福,各种的失落,都总算过去了。
那么就这样吧,再等待下一个年的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