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心明月笑文瓢吧 关注:21贴子:8,639

回复:【水楼三】第三梦,当下,即幸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饿来吃饭困来眠,睡觉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08楼2016-07-12 13:48
回复
    满血复活,开心,有朋自远方来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09楼2016-07-12 16:42
    回复
      修行,修的就是这颗心,心调柔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净了,周围无一不是菩萨。一念苦,一念乐,一念得,一念失,胡思乱想,心乱如麻,欲望太多,是我们烦恼痛苦的根源,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没有谁能主宰你的情绪,要做自己的主人,做个智慧的主人,知足、宽厚、仁爱、快乐、无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14楼2016-07-12 22:03
      回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16楼2016-07-12 22:08
        回复
          晚安,无梦~(^V^)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17楼2016-07-12 22:08
          回复
            不圆满的是自己的烦恼,不清净的是自己的业障。你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的智慧不够;你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的慈悲不够。有慈悲的人,没有看不起的人;具有智慧的人,没有看不惯的事。其实,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都是正常的,没有不正常的。只是众生的因缘不同,所以才有不同的显相。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18楼2016-07-13 14:32
            回复
              哈哈哈,笑尿的学车经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19楼2016-07-13 14:34
              回复
                当我们开始享受一个人的生活,开始懂得了用读书,工作,吃饭,看电影,或者坚持一些小爱好来填满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一味的将排挤孤独的方式寄托于另一个人,才能真切的感受到生活的舒适和自由,才不会在面对所爱的人时,试图用孤独,付出来打动对方,捆绑对方,而是应该彼此支撑,彼此成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20楼2016-07-13 20:57
                回复
                  不惊扰别人的宁静,就是慈悲; 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就是善良。 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做自己该做的事。包容别人,是一种修养,不是懦弱,也不是胆怯,而是谅人所难,扬人所长,恕人之过。包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善待,善待别人的同时,也是善待自己。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23楼2016-07-14 20:50
                  回复
                    常念知足。就是内在的觉醒,知道万法因缘生,不妄求,知道自性本自具足,自性能生万法,所以内心得到最深刻的满足。这是佛法所说的常念知足,不同于世间法说,描述一个人要知足常乐,那还只是修养,不是修行,只是说这个人修养好了,不跟人家争了,但是他还没有真正达到佛法所说的常念知足。
                    佛法所说的常念知足,它是内在的觉醒。内在的觉醒又可以分为浅层和深层来说,浅层是知道一切万法都是因缘生的,“各有因缘莫羡人”,不要羡慕人家,各有各的因缘,也不是你贪求贪得到的。我们学佛以后,懂得万法因缘生就不会妄求,不会一直贪求,知道“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冤枉做小人就是一直贪求,君子乐得为君子是懂得万法因缘生,所以不妄求而提高道德,而增长福报,自然就能够所求如意,这是浅层的觉醒。
                    深层的觉醒是什么?就是像六祖慧能大师一样知道“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从这五个何其自性来描述他开悟以后的境界,他心开意解以后的境界,他桶底脱落、解脱以后、见性以后的境界是什么?完整地开显了自性的体、相、用,空性、明性、觉性完整地呈现出来了。
                    他懂得自性本自具足能生万法了,所以,内心之中对于世间没有一丝一毫的留恋,没有一丝一毫的念想,内心之中有最深刻的、最深层的满足。这个是真正的常念知足,所以常念知足是内在的觉醒。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24楼2016-07-14 20:51
                    回复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谁?
                      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26楼2016-07-14 23:33
                      回复
                        紫色曼陀罗花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28楼2016-07-14 23:42
                        回复
                          国际非战主义者释迦牟尼佛如何面对冲突纷争
                          一、从释迦世尊正觉缘起谈世界和平
                          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发展到消亡,都是因缘条件组合、安住与分离的过程。从时间上看,是因果序列、前后相续的必然性;从空间上看,即表现为彼此相即不离、对立统一的因待性;从存在于时空的运动来看,即是刹那不住、无常变异的空寂性。这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所得出的结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说明了世间相待而存在的法则。若遵循佛陀揭示的因果法则来理解人类的相依共存,就可以发现世界和平与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个体、家庭、民族、社会、国家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尊重生命的平等性、神圣性与不可侵犯性,以慈悲、智慧、宽容的胸襟,化干戈、怨恨、戾气为玉帛、慈爱、祥和,才能维护人类社会的和平环境,在发展中努力建设无诤无瞋、自他相依、和谐共处、互惠互利的地球共同体。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释迦世尊,舍弃了王者的权位、勘破家庭私有制的染著而出家。从解脱自我的束缚中,自觉觉他,自悯悯人,将自己的痛苦与众生的痛苦打成一片,终于在深彻的慧照中,正觉缘起法性而成佛。《增一阿含经·力品》中释尊曾说:“为家忘一人,为村忘一家,为国忘一村,为身忘世间。”这“为身忘世”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忘却我所有的世间,勘破自我,不从自我的立场看世间,才能真正的理解世间,促进世间的和乐善生。
                          释尊为国际非战主义者,是倡导世界和平的使者。据《长阿含经·游行经》记载:摩竭陀国阿阇世王准备讨伐邻国跋祇族,派遣雨势大臣拜访佛陀,佛陀借此机缘说服并阻止了这场战争。一次,释迦族同邻族克萨喇人因使用灌田的沟渠引起争执,相持不下,几乎酿成灾祸。佛陀得知此事后,即刻前往劝阻,解决了争端,使两族和睦相处。当琉璃王发动战争攻打迦毗罗卫国的时候,释尊曾安祥地坐在一株没有枝叶覆蔽的舍夷树下,以他大慈无畏的精神感动了琉璃王,从而化解了一场残酷的杀戮。“战胜增怨敌,战败卧不安,胜败两俱舍,卧觉寂静乐。”这是佛陀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圣训。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29楼2016-07-15 20:45
                          回复
                            三、佛教和平观在今日世界的作用与价值
                            今日世界是一个文化多元、结构多变、形式多样的缘生体。在和平的环境中谋求人类共同发展,是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主题。佛教能否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而努力,为人类的和乐善生而奉献,关键在于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与脉搏,从缘起论的核心思想“诸法无我”中,契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地开展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倡导慈悲仁爱、戒杀止暴、净心行善的人类德行,才能化解人类的思想矛盾、斗争冲突、恐怖暴力等行径,实现人类永久的和平与人间净土的圆成。
                            从佛教缘起论的思想立场来观察世界:和平与战争、恩情与怨仇、善良与暴恶皆源于人心。《说无垢称经·声闻品》云:“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由此可知,净化人心,提升人的品质,实为世界和平的活水源头。人类无始以来,内心即为贪欲、瞋恚、愚痴、憍慢、狐疑、恶见等蒙蔽,对财物、美色、名闻、权势、地位等产生强烈的自我归属感与无尽的占有欲。《中阿含经》说:“以欲为本故,母共子诤,子共母诤,父子、兄弟、亲族展转共诤。……以欲为本故,王王共诤……民民共诤,国国共诤。彼因斗诤共相憎故,以种种器仗转相加害,或以拳叉石掷,或以杖打刀斫。”这种家族、社会、国际间的争斗,自古以来就在人类世界重复上演,酿造了多少惨祸、屠戮、战争。今日世界的矛盾、对抗、冲突以欲为本故,已转化成航空母舰、洲际导弹等足以毁灭整个地球的高科技武器。总之,古今事本同,只要人类的欲望得不到遏制,内心得不到净化,世界就没有真正的和平。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是佛陀对弟子们的教导。戒是人类道德伦理的规范,定是调剂身心平衡的方法,慧是明辨是非邪正的能力。只有提倡道德、净化人心、增进智慧,才能转化瞋恚、忿怒、敌视、仇恨、怨结、残酷等迷妄的心行为正觉的德行。戒定慧三无漏学是佛法的总纲,是转迷成悟的根本。戒能防非止恶,定能降伏散乱,慧能照破痴暗。因此佛教是今日人类世界根除三毒所必须的一剂良药,是维护和平、缓和冲突、化解暴力、制止战争的积极因素。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30楼2016-07-15 20:45
                            回复
                              五、内外因缘的净化铸就人类永久和平
                              古往今来,人类社会一直在聚散离合、忧悲苦恼的流转中徘徊。财富的积聚与消散、名利的角逐与失落、民族的兴旺与衰败、社会的文明与愚昧、国家的和平与战争,这一切都在缘起相对的世界中发生、发展以致消亡。检索人类历史,就会发现世界是苦聚的集合,而这种“苦”是依着人类本身而存在的。在生理方面,人生有生、老、病、死的痛苦;在社会方面,有政治纠纷、社会动乱和战争破坏造成的爱别离与怨憎会的痛苦;在自然方面,有风雨失时、旱涝频仍、谷物不丰等导致的求不得苦。佛陀把世间的一切大苦归结为五蕴炽盛苦。
                              色、受、想、行、识构成有情生命的自体。在这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体中,人类直觉认为有个真实的自我。于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我所有为半径,勾勒出一幅似乎真实不虚的我相。我见、我爱、我慢、我痴此四大根本烦恼,是世界动乱的根源。由于人类固有的成见、偏见、倒见、邪见等自我意识作祟,自是非他,聚讼纷纭,论诤不休。物质的欲爱、男女的贪爱等使人类自身陷入欲望的深渊,不能自拔。仗着自己的权势、财富、知识、智能等超过别人,而恃己凌他、藐视一切、傲慢无礼、狂妄自大。这见、爱、慢烦恼的深隐处,是人类自我意欲的蒙昧、颠倒、错乱,是人人都直觉有我的痴病。世界正是因为有我,人类才不得安宁。因此我们说: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人类虽有着自身的缺陷和根本烦恼的迷乱,但并非无药可救,佛陀给世界和平开出了良方。并且呼吁在政治体制上建立一个和平、民主、文明的良好社会秩序;在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等领域,保持财利的均衡、发展的同步、素质的提高;在法制教育等思想领域里一律平等。政治、经济、法制三大体系的平等性、无碍性、统一性,是人类和平的基本条件。若更进一步地寻求最极究竟的和平,那一定得从净化自心、净化众生、净化世界中完成。《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告诉我们“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涅槃是止、息、寂灭、安稳的意思,究竟涅槃是心地最极清净、最极和平的境界,一切的烦恼、瞋慢、贪欲、执见等皆消归于平等的法性之中,从而实现世界的永久和平。
                              ————————学诚法师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33楼2016-07-15 20: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