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音字师召,号愧斋,明代大臣,跟著名的西厂厂花(大雾)汪直是同时代人。
陈音以文章气节名世,专业与道德双轮同转两翼齐飞,做本职工作非常认真,写文章不打草稿一挥而就倚马可待下笔千言,经常被求写稿的人踏破门槛,不趋炎附势,还留下了不畏西厂、西厂敢在他邻居家办案他就敢站在墙头痛斥西厂的佳话。
此人既官高名显又才高胆大,却没有什么架子,据说为人很随和,凡事不多计较,江湖人称“陈也罢”。当然不计较是指生活琐事,涉及公务或者道德原则就毫不含糊了,所以也有人认为他很迂腐。
同时陈音还有一个巨大的特点就是天然呆萌,大家如果想看好笑的笑话,直接百度“陈师召”就可以了。
比如我们可以百度出来这么一条:
“李东阳尝得良马,送陈师召骑入朝。归,成诗二章,怪而还其马,曰:“吾旧所乘马朝回必成六诗,此马上止二诗,非良也。”东阳笑曰:“马以善走为良。”公思之良久,复骑而去。
这段话的出处是冯梦龙编辑的《古今笑史》,瞧,陈音已经正式被编入笑话集了。
译文:
李东阳(明代大臣,号西涯)曾经到了一匹好马,送给陈音骑着去上朝。陈音在朝罢归来的路上写了两首诗,觉得奇怪,就把这匹马还给李东阳说:“我以前骑我那匹马下朝回来,必然能写出六首诗,在这匹马上只写了两首,这马不好。”李东阳笑着说:“快马才是好马。”陈音想了半天,又骑着这匹马走了。
他“思之良久”的脑回路可能是这样的:善走……善走……你是说这马快……那也不行,虽然快但是它让我写诗少了啊!等一下……你是说因为它快所以路上时间短?时间短所以只来得及写两首?所以是时间的问题不是我才能的问题……哦我还以为是这马什么地方不对影响了我的灵感迸发……等一下……我回来只用了平时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有那么快吗?好像没有啊!有吗?没有吗?有吗?没有吗?不知道啊……那我再骑着试试就知道了,于是“复骑而去”。
《玉堂丛话》里的相关内容是这样的:
1、太常卿陈公音,字师召,福建莆田人。有文行,而性恍惚多误,前辈传其事以为笑。刑部郎中浙江杨某,字文卿,又有山西人杨文卿为户部郎中,一日,浙江杨氏招饮,而师召造山西杨氏,时文卿尚寝,闻其来,亟起迎之。坐久,师召不见酒肴,乃谓曰:“觞酒豆肉足矣,毋劳盛设。”文卿愕然,应曰:“诺。”入告家人使治具。俄而浙江使人至,白以主翁久俟,师召始悟曰:“乃汝主耶?我误矣。”一笑而去。
译文:
太常寺卿陈音字师召,福建莆田人,有文才有品格,然而性格迷迷糊糊。经常搞错事情。前辈们传扬陈音的事迹作为笑谈。
刑部郎中杨某字文卿,是浙江人;户部郎中杨某字文卿,是山西人。一天,浙江杨某邀请陈音喝酒,而陈音造访山西杨某。当时山西杨某还在睡觉,听说陈音来了,赶紧起床迎接。陈音在杨某家坐了很久,不见酒菜摆上来,就对杨某说:“一杯酒一碗肉就够了,不用多预备。”杨某惊讶地回答:“好吧……”
(山西杨某心声:您这么强行上门白吃,脸皮也太厚了)
杨某进去告诉家里人,让准备饮食。
一会儿,浙江杨某派人来告诉陈音,自己的主人等很久了。陈音才醒悟说:“是你的主人啊?我错了。”一笑而去。
2、陈清旦入朝,误置冠缨于背,及睹同列垂缨,俯视颔下而骇曰:“公等悉冠缨,而吾独无,何也?”一人遽持其缨而正之曰:“公自有缨,独无背后眼耳。”诸公大噱。
译文:
陈音清早上朝,误把冠缨放在背后。等到看见同事们的冠缨都垂在各人胸前,俯视自己胸前,惊骇地说:“你们都有冠缨,唯独我没有,为什么?”
有一个人迅速拿起陈音的冠缨放到应该放的地方,说:“您自然有冠缨,只是背后没有长眼睛罢了。”
其他大臣都笑抽了。
3、陈尝自院中归,语从者曰:“今日访某官。”从者偶不闻,引辔归舍。师召谓至某官家矣,升堂周览曰:“境界全似吾家,何也?”又睹壁间画曰:“是我家物,何缘在此?”既而家僮出,叱之曰:“汝何为亦来乎?”僮曰:“是吾家也。”师召始悟。(此节与北齐刘仪同相类,初疑讹传,及闻蔡林屋云,尝见吴匏翁述之为笑谈,乃信真师召事也。)
译文:
陈音有一次从翰林院下班,告诉仆人:“我今天要去访问某位官员。”偏巧仆人没听见,拉着马载着陈音回家了。陈音以为到了某位官员家里,走上堂环视四周说:“这环境为什么跟我家一模一样?”又看见墙上挂的画说:“这是我家的画,为什么挂在这儿?”等一会儿家里的侍童出来了,陈音斥责侍童说:“你也来这儿干嘛?”侍童说:“这是咱家啊。”陈音才明白过来。
(因为这件事太不像真的,《玉堂丛话》作者曾经怀疑是讹传,结果发现是真的)
4、陈太常音尝考满,误入户部,见入税银者,惊曰:“贿赂公行,至此已极。”
译文:陈音参加考核的时候不小心走错路,进了户部,看见有人把税银送到户部,震惊地说:“贿赂国家部门,这已经做到极点了。”
(他以为行贿的人会大白天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一大堆银子往办公室送啊……)
陈音以文章气节名世,专业与道德双轮同转两翼齐飞,做本职工作非常认真,写文章不打草稿一挥而就倚马可待下笔千言,经常被求写稿的人踏破门槛,不趋炎附势,还留下了不畏西厂、西厂敢在他邻居家办案他就敢站在墙头痛斥西厂的佳话。
此人既官高名显又才高胆大,却没有什么架子,据说为人很随和,凡事不多计较,江湖人称“陈也罢”。当然不计较是指生活琐事,涉及公务或者道德原则就毫不含糊了,所以也有人认为他很迂腐。
同时陈音还有一个巨大的特点就是天然呆萌,大家如果想看好笑的笑话,直接百度“陈师召”就可以了。
比如我们可以百度出来这么一条:
“李东阳尝得良马,送陈师召骑入朝。归,成诗二章,怪而还其马,曰:“吾旧所乘马朝回必成六诗,此马上止二诗,非良也。”东阳笑曰:“马以善走为良。”公思之良久,复骑而去。
这段话的出处是冯梦龙编辑的《古今笑史》,瞧,陈音已经正式被编入笑话集了。
译文:
李东阳(明代大臣,号西涯)曾经到了一匹好马,送给陈音骑着去上朝。陈音在朝罢归来的路上写了两首诗,觉得奇怪,就把这匹马还给李东阳说:“我以前骑我那匹马下朝回来,必然能写出六首诗,在这匹马上只写了两首,这马不好。”李东阳笑着说:“快马才是好马。”陈音想了半天,又骑着这匹马走了。
他“思之良久”的脑回路可能是这样的:善走……善走……你是说这马快……那也不行,虽然快但是它让我写诗少了啊!等一下……你是说因为它快所以路上时间短?时间短所以只来得及写两首?所以是时间的问题不是我才能的问题……哦我还以为是这马什么地方不对影响了我的灵感迸发……等一下……我回来只用了平时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有那么快吗?好像没有啊!有吗?没有吗?有吗?没有吗?不知道啊……那我再骑着试试就知道了,于是“复骑而去”。
《玉堂丛话》里的相关内容是这样的:
1、太常卿陈公音,字师召,福建莆田人。有文行,而性恍惚多误,前辈传其事以为笑。刑部郎中浙江杨某,字文卿,又有山西人杨文卿为户部郎中,一日,浙江杨氏招饮,而师召造山西杨氏,时文卿尚寝,闻其来,亟起迎之。坐久,师召不见酒肴,乃谓曰:“觞酒豆肉足矣,毋劳盛设。”文卿愕然,应曰:“诺。”入告家人使治具。俄而浙江使人至,白以主翁久俟,师召始悟曰:“乃汝主耶?我误矣。”一笑而去。
译文:
太常寺卿陈音字师召,福建莆田人,有文才有品格,然而性格迷迷糊糊。经常搞错事情。前辈们传扬陈音的事迹作为笑谈。
刑部郎中杨某字文卿,是浙江人;户部郎中杨某字文卿,是山西人。一天,浙江杨某邀请陈音喝酒,而陈音造访山西杨某。当时山西杨某还在睡觉,听说陈音来了,赶紧起床迎接。陈音在杨某家坐了很久,不见酒菜摆上来,就对杨某说:“一杯酒一碗肉就够了,不用多预备。”杨某惊讶地回答:“好吧……”
(山西杨某心声:您这么强行上门白吃,脸皮也太厚了)
杨某进去告诉家里人,让准备饮食。
一会儿,浙江杨某派人来告诉陈音,自己的主人等很久了。陈音才醒悟说:“是你的主人啊?我错了。”一笑而去。
2、陈清旦入朝,误置冠缨于背,及睹同列垂缨,俯视颔下而骇曰:“公等悉冠缨,而吾独无,何也?”一人遽持其缨而正之曰:“公自有缨,独无背后眼耳。”诸公大噱。
译文:
陈音清早上朝,误把冠缨放在背后。等到看见同事们的冠缨都垂在各人胸前,俯视自己胸前,惊骇地说:“你们都有冠缨,唯独我没有,为什么?”
有一个人迅速拿起陈音的冠缨放到应该放的地方,说:“您自然有冠缨,只是背后没有长眼睛罢了。”
其他大臣都笑抽了。
3、陈尝自院中归,语从者曰:“今日访某官。”从者偶不闻,引辔归舍。师召谓至某官家矣,升堂周览曰:“境界全似吾家,何也?”又睹壁间画曰:“是我家物,何缘在此?”既而家僮出,叱之曰:“汝何为亦来乎?”僮曰:“是吾家也。”师召始悟。(此节与北齐刘仪同相类,初疑讹传,及闻蔡林屋云,尝见吴匏翁述之为笑谈,乃信真师召事也。)
译文:
陈音有一次从翰林院下班,告诉仆人:“我今天要去访问某位官员。”偏巧仆人没听见,拉着马载着陈音回家了。陈音以为到了某位官员家里,走上堂环视四周说:“这环境为什么跟我家一模一样?”又看见墙上挂的画说:“这是我家的画,为什么挂在这儿?”等一会儿家里的侍童出来了,陈音斥责侍童说:“你也来这儿干嘛?”侍童说:“这是咱家啊。”陈音才明白过来。
(因为这件事太不像真的,《玉堂丛话》作者曾经怀疑是讹传,结果发现是真的)
4、陈太常音尝考满,误入户部,见入税银者,惊曰:“贿赂公行,至此已极。”
译文:陈音参加考核的时候不小心走错路,进了户部,看见有人把税银送到户部,震惊地说:“贿赂国家部门,这已经做到极点了。”
(他以为行贿的人会大白天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一大堆银子往办公室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