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美之为美】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于是丑陋的观念就形成了。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善,于是恶的观念就形成了。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听任万物自然生长、变化而不干涉,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这是个认识问题的辩证法思想。本来人只是一个生物,与动物是没有区别的。
美女她美在何处?女神又神在哪里?美的定义是谁最先定的?正是这种人们极端捧高那些五官端正、身材苗条的人,那么那些五官不端正、身材不苗条的女生就不是美女了,也就是丑。这对她们来说是极大不公平的。小狗看人大概就跟看猴子一样,是分辨不出美丑的,可是人偏要说谁谁谁美、谁谁谁丑,这样从出生一刻起,长得美的人就是这个世界的既得利益者。
在举一个例子。在募捐的时候,人们对捐款的人是表示敬意的,认为捐款是善意的行为。那么,不捐款的人就是没有善心的么?有人会说,自己经济条件困难,并不是不想捐。不止如此,人们常对有钱人的捐款特别关注,认为捐的多的就是善心大,捐的少的就是善心少,进行道德绑架。实际上呢,捐款多的人都是大慈善家吗?
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老子提出了“无为”(本书核心)的观点。“无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