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回复贴,共1

跆拳道的技术简介【未完 请勿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胡杨洋
【曾在跆拳道吧首发 现经修改 并加了一些新的想法】
“跆拳道的未来在我们的手中”--李起夏师圣
其实一直想写一些东西 向一些不了解跆拳道的朋友去介绍这一门我自己深爱的技艺 但是又自觉自己学艺不精一直怕写下来的东西误人子弟, 像很多我的前辈一般, 在越对这门技艺的熟悉后, 越加的发现了自己有更多的地方需要去学习, 越加学会了 “慎言”. 据李起夏师圣口述 创始人崔鸿熙将军在世的时候 每次见到了新晋升的黑带 总爱告诉他们 他们的路才开始。 这句话何尝不是对我们说 我们仅仅开始而已。
接下来的话仅仅只是介绍. 一篇介绍文自然会有很多的遗漏, 也因为自己的学艺不精难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认知, 忘原谅。
在很多不熟悉的朋友看来, 跆拳道似乎是表演多过了实战, 腿法多过了拳法 没有摔法 其实这些这些的认知并不是正确的, 当然我也不否认市面上的有许多所谓“跆拳道”馆滥竽充数 会给很多的朋友造成误解
但是跆拳道是一门防身的技艺 是一门在战火中诞生 在战火中延续的技艺 其中包含的每一项技术 都有着许多前辈千锤百炼的验证 并且会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做出创新。笔者想要做的就是在这篇介绍文中去除一些这样的偏见。
在这之前破除一个小偏见先。“跆拳道是否有摔法”。 答案是有! 而且很重要!
其实在崔将军早起的著作 吾道馆教本中 有非常明确说了这么一句话 "虽然投技不像倒技那么重要,但是不同情况决定了不同的用法。更多的是 作为一个跆拳
者 我们也应该知道如何投倒对手" 1965年 【苍轩 崔鸿熙】


1楼2016-02-21 13:11回复
    在以上简单的介绍了打击工具和打击目的两个概念。这两样的概念是构成跆拳道一击必胜的特点中很重要的一环。合理的应用打击工具和打击目的不单单可以用于攻击,也同时可以延伸至防御中去。读者无论是学生还是前辈对三步对打,两步对打,一步对打应该都非常熟悉。在最早的学习中,师范们都会强调在三步对打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学会距离和力量发挥的关系,同时我们也学会了格挡应该格挡在什么位置,这样的一个概念。笔者有注意到大部分道馆的两步对打和一步对打是不尽相同的 但是三步对打大致是一致的。第一个是弓步冲拳而格挡方为中段外格挡。在这里格挡工具是你的手臂外侧,这个时候格挡工具应该也是你的攻击工具,通过正确的发力,利用对手出拳的速度去迎击对手的手腕关节处,此关节处附近有两条动脉,桡动脉以及回腕动脉。攻击的目标就应该是在此关节处通过迎击的理论去砸向对手的攻击工具。防御的目的,不单单最小化对手的攻击力,而应该是废除对手的攻击能力。这里可能笔者会被批评脑洞大开。其实并不是如此, 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其实可以感觉到每一次对手的攻击,你都会不由自主看向对手攻击工具的薄弱点,并格挡反击。这点笔者在和一些前辈训练的时候深有感触,每一次我的冲拳,总被师贤轻而易举地格挡砸到我的关节。然后笔者装作没事,把手抽后面捂着揉 大喊 师父我没事! 我去下厕所! 各种吐槽师傅的心狠手辣···。
    【题外话 笔者后来有幸和一群北美松涛馆空手道的师范训练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格挡风格 如果说我们跆拳道的格挡其实是击打 那他们的格挡就更似乎引导 通过格挡 引导攻击方的身体重心 再续击 非常有意思 再说个题外话。一开始师范很有意思的让我演示了跆拳道的格挡 我也成功击打到师范冲拳的关节处 师范温柔地和旁边的学生说 我手还挺黑 在接下来的训练中 我抱着大靶子被师范用前踢 踢到吐········】
    为了更好的解释,笔者再放张图,这张图是在解释合理的使用打击工具。既然只是延续上面所说的防御 那只用看 左侧中间的那个图 一方侧踢 另一方的格挡 位置是对手的胫后肌腱 这就是合理格挡的很好的演示。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6-02-21 13:18
    回复
      一击必胜的击打哲学应该可以说跆拳道非常鲜明的一个特点,但是在训练里许多学生却很容易把竞技得分的比赛当做跆拳道的表现方式。这一点给许多学员甚至新晋黑带造成了一些困扰。笔者有幸找到了李起夏师圣在2014年一月十七号的解释,大家可以不妨看看师圣的解释:“之所以我们在比赛里并没有用一击或者一击必胜的概念,是因为崔将军在介绍实战比赛这个概念的时候希望选手们能再赛场上能够应用他们学到的各种不同的技术,同时在赛场这样可控的环境下,尽量避免选手们伤害到他们的对手。崔将军对比赛的理念是希望可以有应该激动人心的氛围可以鼓励学生去训练去发展去更新他们的技术,同时观赏者可以享受他们的表演。但是要记住比赛是无法与真实情况中一击必胜保护自己性命相比较的。”基本可以从师圣的解释里看到,实战比赛并不能取代跆拳道最核心的击打哲学也就是这一击必胜的概念。在训练里各位师范有着训练方法规定的自主权,但是如果用比赛实战的概念盖过了崔将军赋予跆拳道本身击打哲学则多多少少有些买椟还珠的感觉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6-02-21 13:19
      回复
        再多说一些关于 攻击工具和攻击目标的概念。
        从下面三幅图可以看到 动作一致, 却是攻击目的不一样。 攻击工具是脚刀, 和脚后跟。 第一幅攻击目标是在人中 鼻子而攻击工具可以是脚刀或者 脚后跟。看下格挡方,格挡方的攻击工具是内手臂,对应的攻击目的是攻击方的小腿。 而下面两张攻击工具是在脚后跟 在这里侧踢可以变挂踢攻击,人中,鼻子以及 最后一张的太阳穴。腿法攻击,往往消耗体力大,也就需要每一次攻击都构成一次有效攻击。 目的必须明确。通常我们看到在运动中的侧踢,目的有些并不是 这些急所或者致命点,而是在对手移动的时候的肩部侧身范围,其实攻击目的也是非常明确的,不是具体的穴位但是,对手移动的重心。 从这里可以看到,踢法不单单要有目标,也同时需要目的。如果双方在移动中,很难打击到对手的致命点,那么目的应该从致命点转换为破坏对手重心。格斗是计算,是技术和心态的统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比赛前都会喊 Ki A,因为Ki A 在汉字里是气合的意思。也就是精气神合一的代表。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6-02-22 14: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