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家代表吧 关注:284贴子:1,060
  • 12回复贴,共1

160223【名厨】中国古代十大名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伊尹:
商朝辅国宰相,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为人传颂千年而不衰。在我国内地的不少地方和港、澳、台地区,赴宴开席第一道菜要先上汤菜,可能就是沿于此。
2.易牙:
又名狄牙,春秋时期名巫、著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得宠于齐桓公。
3.太和公:
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以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而闻名天下。
4.膳祖:
为唐朝一代女名厨。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书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5.梵正:
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以创制“辋川小祥”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
6.刘娘子:
南宋高宗宫中女厨,历史上第一个宫廷女厨师,称为“尚食刘娘子”。
7.宋五嫂:
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高宗赵构乘龙舟游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
8.董小宛:
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点,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闻名于江南。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为她所创制。
9.萧美人:
清朝著名女点心师,以善制馒头、糕点、饺子等点心而闻名,袁枚颇为推崇她,《随园食单》中盛赞其点心“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10.王小余:
清朝乾隆时期名厨,烹饪手艺高超,并有丰富的理论经验。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有许多方面得益于王小余的见解。


IP属地:辽宁1楼2016-02-23 22:50回复
    易牙
    舍弃儿子的[url]http://名厨[/url]-[url]http://易牙[/url]的名字非常复杂,他还有两个名字叫[url]http://狄牙[/url]和雍巫。
    先说易牙。易牙名牙,但并不姓易,姓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因为出身[url]http://有易氏[/url]部落,才称为易牙。
    再说狄牙。一种说法是“狄”、“易”古音相通,因此易牙又称狄牙。另一种说法是易牙出身北方的少数民族狄人,故称狄牙。
    易牙是[url]http://齐桓公[/url]的御用厨师。
    齐桓公国事劳神,患上了失眠症,夜里睡不着觉,想起烦心事就翻来覆去,唉声叹气。易牙就问齐桓公:“国君您反正也睡不着觉,要不我给您做点东西吃?俗话说心情不好的时候胃口就会大开。”齐桓公一想也行,就说:“那你就炒两个菜下酒吧。”[url]http://易牙[/url]穿衣起床,抖擞起全部精神,煎、熬、燔、炙,调和五味,做了一桌子菜,[url]http://色香味俱全[/url]。齐桓公立马来了精神,大啖一顿。第一口下去,滋味鲜得差点连舌头都吞下肚去,结果连[url]http://酒都[/url]忘了喝。吃饱之后,齐桓公一觉睡到天亮,失眠症[url]http://不治而愈[/url]。从此,齐桓公再也离不开易牙了。易牙[url]http://知恩图报[/url],趁机替长[url]http://卫姬[/url]说话,齐桓公于是答应立长卫姬的儿子武孟为太子。可是此前已经立了郑姬生的孝公为太子,如此一来埋下了齐国日后的危机。
    “杀子以适君”:一次桓公对易牙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桓公此言本是无心的戏言,而易牙却把这话牢记在心,一心想着卖弄好自己的本事,好博得桓公的欢心。国君何等尊贵,绝不能食用死囚、平民之肉。后来他看见自己4岁的儿子,选了用自己儿子的肉。桓公在一次[url]http://午膳[/url]上,喝到一小金鼎鲜嫩无比,从未尝过的肉汤,便询问易牙:“此系何肉?”易牙哭着说是自己儿子的肉,为祈国君身体安泰无虞,杀子以献主公。当桓公得知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内心很是不舒服,却被易牙杀子为自己食的行为所感动,认为[url]http://易牙[/url]爱他胜过亲骨肉,从此桓公宠信易牙。


    IP属地:辽宁3楼2016-02-23 22:52
    回复
      太和公
      烹鱼大王-太和公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以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而闻名天下。
      长期生活在太湖之滨,擅烹水产为原料的菜肴。
      他烹制的炙鱼,名噪天下,曾得到吴王僚的赞赏。
      吴公子光为了谋夺王位,设计刺僚,就派专诸到太湖向太和公学烹炙鱼手艺,学成后,吴公子设宴请僚,并令专诸在献炙鱼时刺杀吴王僚。
      僚是死,专诸也被吴王卫士杀死,成了王公贵族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太和公的超凡手艺,竟被用于宫廷之乱,是连他自己也始料不及的。


      IP属地:辽宁4楼2016-02-23 22:54
      回复
        膳祖
        唐代名厨-膳祖
        为唐朝丞相段文昌的家厨。
        段曾自编《食经》50章,主持段府厨房的女厨师膳祖,烹调技艺原本精湛,又得段的调教,如虎添翼,身手更加不凡。
        她对原料修治,滋味调配,火候文武,无不得心应手,具有独特本领。
        她烹制的名食,后来太多记载在段文昌之子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中。
        膳祖是唐朝一代女名厨,唐朝丞相段文昌的家厨。
        段文昌对饮食很讲究,曾自编《食经》50章。
        因他曾被封过邹平郡公,当世人称此书为《邹平郡公食宪章》。
        段文昌府中厨房题额叫 “炼珍堂”,出差在外,住在馆驿,段文昌便把供食的厨房叫“行珍馆”。
        主持“炼珍堂”和“行珍馆”日常工作的就是膳祖,她对原料修治,滋味调配,火候文武,无不得心应手,具有独特本领。
        段府40年间,这女厨师长从100名女婢只选中9名传艺。
        段文昌的儿子段成式编《酉阳杂俎》,里面的吃食就是出自他们家那位女厨师所做的饮食。


        IP属地:辽宁5楼2016-02-23 22:55
        回复
          梵正
          尼姑名厨-梵正,五代时的著名尼姑厨师,以创制《辋川小样》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
          辋川小样是用脍、肉脯、肉酱、瓜果、蔬菜等原料雕刻、拼制而成。
          拼摆时,她以王维所画辋川别墅20个风景图为蓝本,制成别墅风景,使菜上有风景,盘中溢诗情。
          宋代陶谷在《清异录·馔羞门》中备加夸赞:“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肉脯、肉酱、瓜果 ,黄赤色汁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


          IP属地:辽宁6楼2016-02-23 22:57
          回复
            刘娘子
            南宋版大长今-刘娘子是南宋高宗宫中女厨,主管皇帝御食。
            刘娘子手艺高超,虽宫中规定作为“五品”官的“尚食”,应由男厨师担任,但她以烧得一手皇帝喜爱的好菜,而被破格任用。
            人们尊称她为“尚食刘娘子”。
            刘娘子是我国第一位著名的宫廷女厨师。
            据《春渚纪闻》载:宋高宗宫中,有位女厨师刘娘子,高宗继位之前,她就在赵构的藩府做菜了,宋高宗想吃什么菜,她就在案板上切配好,烹制成熟后献食,高宗总是十分满意的。
            按照宫廷规定:主管皇帝御食的负责官员叫尚食,只能由男人担任,而且是个五品官,刘娘子身为女流,不能担当此官,然而皇宫里的人多称她是“尚食刘娘子”。


            IP属地:辽宁7楼2016-02-23 22:58
            回复
              董小宛
              美女厨师-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董小宛,名白,字宛君,一字青莲,艺名小宛,别号青莲女史。
              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亦称“金陵八艳”)之一、时饮“东南第一美女”之誉。
              1639 年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
              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另有认为董小宛与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妃实为一人,并导致了顺治出家,不过,此系误传,顺治皇帝生于1638年,董小宛长他14岁,董小宛去世时顺治皇帝仅13岁,况且董小宛从未去过北方。
              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点,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闻名于江南。
              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为她所创制。
              小宛腌制的咸菜能使黄者如蜡,绿者如翠。各色野菜一经她手都有一种异香绝味。她做的火肉有松柏之味,风鱼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虾如龙须,油鲳如鲟鱼,烘兔酥鸡如饼饵,一匕一脔,妙不可言。
              小宛经常研究食谱,看到哪里有奇异的风味就去访求它的制作方法。现在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她的发明,因此,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和“东坡肉”相映成趣。
              小宛还善于制作糖点,她在秦淮时曾用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长五分、宽三分、厚一分的方块,这种酥糖外黄内酥,甜而不腻,人们称为“董糖”,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也叫寸金董糖)、卷酥董糖(也叫芝麻酥糖)和如皋水明楼牌董糖都是名扬海内的土特产。
              董小宛与董糖
              董糖已有350多年历史了,它原名为“秦淮董糖”。制作创始人是明末清初“金陵八艳”之一的董小宛。
              崇祯十二年(1639年)春,“四公子”之一的如皋才子冒辟疆(1611年——1693年),名襄,自号巢民,途径苏州,慕名亲访小宛数次,都因小宛外出未归不遇。
              待小宛归来时,辟疆已离苏还乡,小宛深为遗憾。
              她返回南京秦淮后,终日思念辟疆,特亲自下厨,以精细白糖、褪壳芝麻、纯净饴糖加上等面粉制成一种酥糖,从秦淮托人转带给如皋辟疆,以寄深情厚意。
              两人经历企慕、相识、热恋,小宛终于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委身辟疆为妾。
              归隐辟疆私家宅院——如皋城东北角水绘庵(后改名水绘园)。
              因小宛制的酥糖酥松香甜、入口易化、食后留香,疲倦喜食,故小宛常年制作,并以此糖飨客,馈赠亲友,天长日久,商贾仿作供市,称作“董糖”。
              《崇川咫闻录》记载:“‘董糖’,冒巢民之妾董小宛所造。未归巢民时,以此糖自秦淮寄巢民,古至今号‘秦邮董糖’。
              ”抗日战争前,坐落在如皋西大街、如皋最大的茶食店——“大麒麟阁”生产的董糖,就是使用“秦淮董糖”牌号。
              现在如皋生产的“水明楼”(董小宛当年居住的楼台、现辟作供游人游赏)牌号董糖,仍沿用当年小宛原有的配方。
              畅销上海、北京、南京各城市。
              如皋籍台胞回乡探亲返台时,总要买上几盒带回台湾和家人共食或款待客人。


              IP属地:辽宁8楼2016-02-23 23:01
              回复
                萧美人
                首位点心女大师-萧美人,清朝著名女点心师,以善制馒头、糕点、饺子等点心而闻名,袁枚颇为推崇她,《随园食单》中盛赞其点心“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IP属地:辽宁10楼2016-02-23 23:03
                回复
                  王小余
                  清乾隆时是袁枚家的掌勺大厨师,是一位烹饪专家,身怀技艺,有高明丰富的理论经验。他烧的菜肴香味散发“闻其臭香,十步以外无不颐逐逐然”。
                  他对于烹饪技艺颇有研究,曾发表过一系列高见,这些技术上的真知灼见,对袁枚影响很大,《随园食单》有很多篇幅得力于王小余的见解。
                  袁枚喜欢王小余,对王的要求亦很严。王小余死后,袁枚为了纪念这位优秀厨师,专门写了一篇《厨者王小余传》。
                  王小余是中国古代唯一死后有传的名厨师。


                  IP属地:辽宁11楼2016-02-23 23:03
                  回复
                    想看中国也弄一个类似的节目 表示很喜欢锋味1 很有味道的节目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6-05-19 0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