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找个不同的角度来写我眼中的阿哲。前几天看到一篇名为《阿哲的幸运与情商》的文,作者既是他的歌迷同时又是记者。这让我有了些灵感,就从阿哲的职业成长史的角度来写写吧,因为我做过猎头。
喜欢阿哲的歌由来已久,但注意到这个人是看了“隐藏的歌手”之后(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读者跟作者的关系:读者只要喜欢作品就好了,不用对作者知道太多。就好像,如果你喜欢一只鸡蛋,不必非要认识下蛋的母鸡。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刻意去追寻下了那只蛋的母鸡。但素,这次木有忍住)。印象里,张信哲秀气沉郁,是个看起来有点窝囊的男生;但隐藏的歌手里的他活泼有趣、游刃有余,关键是岁月仿佛并未在他那里留下任何痕迹。这就好比:原来他只是你学生时代默默无闻的男同学,二十年之后再见,发现他从容自信、风度翩翩!岁月是一把杀猪刀的同时,也是一块试金石。
于是开始,一张一张重听他的专辑,又在网上找他参与的节目来看。赫然发现:原来好看的不仅是他参加的那些娱乐节目,更是他做的演讲。他的演讲有逻辑、有条理,内容又实在、言之有物。拜阿哲的演讲所赐,终于理解了为何20年后的今天,他看起来是如此的惊艳了。
出于职业习惯,我想写写自己对于他的成长之路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刚刚进入职场的小伙伴有点帮助(本人只是遥远的路人甲,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大神不吝指教,么么哒)
首先,不得不说:阿哲实在是幸运的--不论大背景,还是小气候。那是70-80年代,正是台湾流行音乐方兴未艾的时期。那个时代,是出了多少我们能数得出名字的歌手和经典歌曲啊。而且,他出生于宗教家庭,父亲爱音乐,于是小时候便开始有了唱歌的条件和机会。这为他后来很年轻便进入这个行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幸运,幸运,毫无疑问。
虽然一度学业不顺利,虽然也曾年少懵懂,但是因为有音乐天赋,还是在很年轻的时候便成为专业的音乐人,做着跟音乐有关的事情。作为普通人,我们可能没有特别的天赋和才华,但是却可以尽早选定自己的事业方向--也许缘于喜欢,也许缘于机会。总之,要尽早确定自己的方向。一路上,不同的时期,也许会有不同的目标,但大方向最好不要变。当然,初入职场,我们可能并不确定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更可能并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在最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尝试做不同的工作,但尝试的时间不宜太长。个人感觉,最好2年之内能够确定自己要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最多不能超过五年,然后就要一直坚持下去,不要随意乱换行业和领域。最好选择有深度和广度的领域,这样将来发展的方向也会更加有弹性。我承认,有全才,做什么都能做好,想什么时候转换跑道都可以。没错,的确有这样的人,但只是少数,只能是少数,所以我们不妨假定自己是大多数。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是少数天才里的一个,那再换来换去不迟。嘿嘿嘿!
选定行业之后,就专注地投入吧,坚持不懈地在专业领域努力。努力,也是阿哲一直在强调的自己对待工作得态度。见过很多candidate,那些简历漂亮的,基本都是围绕一个专业领域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段位。比如,最开始是工程师,然后转为buyer,接着sourcing,再下来是supply chain。又好比做HR ,也许最初是招聘专员,接着也许有机会接触C&B,然后慢慢有机会处理员工关系,总之后来逐渐接触了HR的各个领域,让你有机会继续向前(不过现在很多大公司的做法是只让你涉足其中的一部分领域,反倒是一些小公司,你能接触到专业的各个方向。所以,如何取舍:是在大公司里偏安一隅,还是在小公司拳打脚踢,就取决于你的选择了)。
为自己设定底线,并坚持之。阿哲的演讲里有一句话让人记忆深刻“作为一名艺人,要严格管理自己的私生活”,因为他选择了靠自己的专业而不是花边新闻来塑造自己的形象。虽然艺人这个行业比较特殊,但其实我觉得坚持自己的底线这条对于从事普通行业的我们也同样有意义。比如,你是个财务人员,那就要对自己出的报表负责,而不是对某个上司负责。随和是不错的,但是过分随和就是不负责任和随波逐流,就是软弱。长此以往,也就没有人会尊重你。你看那些美剧里,受人尊敬的基本上都是tough的人,虽然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因为坚守,经历时间之后,还是会获得足够的尊重。
嗯哼。我说要tough一点,并不是说你要成为一个二愣子,不知进退,不知天高地厚。我想说的是:要--修--炼--自--己!该坚持的时候坚持,该随和的时候随和。这一路上,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喜欢我们的,讨厌我们的。遇上喜欢我们的,自然很好,他们或许会直接给我们以帮助。比如,阿哲遇到李宗盛,可能正是因为李宗盛的发现和严格要求,有了阿哲专业的进步和精益求精。遇上不那么喜欢我们的,其实对我们来说就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帮助。比如:出第一张专辑时,并不看好阿哲的策划。正是因为那个人的不作为,阿哲才会自己主动去学习一些以前未曾接触过的东西。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那些不看好我们的人,反倒更容易让我们去发现和激发自己以前并为发现的、存在于我们身上的潜能。他们,也是值得我们感谢的人。哈哈,必须为阿哲的情商点赞。也许换了你我,在年轻气盛的时候,会因消极抵抗,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呢。从现在开始,换个角度看问题,好好修练自己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要培养一个爱好。因为除了工作,我们还要生活。即使你十分热爱自己的专业,也不要变成一只工作狂,一份持久的爱好都是极好的。众所周知,除了做个歌手,阿哲的业余爱好是各种稀奇古怪的收藏,不仅如此,他还把这些收藏用于自己的生活之中,好赞啊!!!嗯,如果你想变得有趣,不想在退休之后无聊致死,就赶紧培养自己的爱好吧。
以上,就是我想说的。可能有点严肃,又有点啰嗦。各位看官见谅!
p.s. 文中提到的演讲主要有两个,一个叫“开坛青春季”,另外一个是“开讲啦”。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去看看。
p.s.s. 我更愿意把阿哲称作“歌者”,把自己称作“歌迷”而非“粉丝”。说到底,我们喜欢他,是从他的歌开始的。
p.s.s.s. 上面说了一大堆,貌似都是在说他的“内涵”。对那些喜欢他的颜的人来说,可能枯燥无味。大家继续颜控,继续继续。因为世间的事本来并无高下之分,只要按自己的喜欢就好了。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即使再有内涵、再多学问,也敌不过大自然千锤百炼出来的人的身体本身。大家,请随意。
p.s.s.s.s. 以前看过有网友说,阿哲有点臭屁,不太愿意过于接近粉丝(大概是这个意思)。这个我觉得还真是有点冤啊。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他,一个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跑过来,要跟你拥抱,合影,你愿意吗?反正我是不愿意的。
p.s.s.s.s.s. 本来还想说说他的感情问题的。因为我觉得在这方面跟他心有戚戚,但是太长了,改天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