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恐怖的核导弹列车
在南方设计局,从1969年开始,就着手以之前的PT-21和PT-22洲际弹道导弹为基础进行从发射井中发射、从地面移动式发射装置发射和从移动式铁路发射装置发射的PT-23导弹系统的研制。1976年6月,苏联政府作出决议,由南方设计局研制新型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系统,代号PT-23。1979年6月,再次做出决议,要求导弹带有分导式多弹头,可以采用井下和铁路机动发射。由于导弹系统部分部件可靠性较差以及铁路机动部署作战系统难以达到试验要求,因而虽然导弹进行了多次试验发射,但并未最终装备部队。
导弹设计射程8000-10000千米,携带1枚单弹头或10枚分弹头,弹长18.9米,弹体最大直径2.4米,发射重量80吨。
1983年8月,苏联政府作出决议,命令南方设计局研制代号PT-23УТТХ的导弹系统,并明确要求性能不能比美国正在研制的“和平卫士”差。经过近20年的工作,拥有10个分导弹头的三级固体推进剂洲际弹道导弹PT-23УТТХ研制成功并列入装备。具体型号有
铁路机动发射型:1980年6月完成草图设计,1985年2月27日-1987年12月22日进行了飞行试验。共发射32次,进行了18次寿命试验和运输试验,总机动里程40万千米。1987年10月20日第一个导弹团进入战斗值勤,1989年列入装备。
单发井下发射型:1990年列入装备,1988年8月19日第一个导弹团在别勒沃马伊斯克郊区进入战斗值勤,共部署56枚。
导弹在乌克兰的巴夫罗斯克机械厂(即南方机械制造厂生产联合体)生产,共生产了200枚。该导弹的地面机动发射型“处女地-2”没有列入装备,但为此研制了重量140吨的发射装置:功率1200马力的МАЗ-7906发射车和功率1500马力的МАЗ-7907发射车。
PT-23УТТХ(PC-22)导弹(在运输发射筒内)结构示意图注释
1-整流罩前锥壳;2-头部整流罩;3-弹头;4-分导级;5-三级过渡段;6-三级固体火箭主发动机;7-二级过渡段;8-二级固体火箭主发动机;9-二级主发动机的延伸喷管;10-一级过渡段;11-一级固体火箭主发动机;12-一级尾段;13-固体燃气发生器;14-运输发射筒
导弹各级结构布局基本一致。发动机壳体采用全纤维缠绕的复合材料结构,发动机中央固定喷管局部潜入燃烧室。一级主发动机使用转动控制喷管,显著提高了导弹在飞行中的控制效能,还采取了一些提高导弹抗核固能力的措施。二级和三级发动机喷管可以在飞行中延伸。铁路机动型的一级和二级表面没有多功能涂层,气动整流罩也稍有不同。
不间断工作的制导系统采用高效能弹载计算机,有两套(弹上和地面)抗辐射电子元件的指挥仪表系统(铁路机动型只有一套,没有地面陀螺仪),此外还采取了防止核效应破坏的结构与防护措施。制导系统可以保证导弹自动进行射前准备和发射,射前有效更换攻击目标,控制导弹飞行,保证给定的高命中精度和进行地面检测。地面陀螺仪可与弹载陀螺稳定平台仪器用于导弹的瞄准。
导弹借助固体燃气发生器从运输发射筒发射导弹,飞行中间分离依靠导爆索和固体晚期发生期。飞行控制在一级飞行期间靠摆动主发动机喷管,在二、三级飞行期间靠战斗级的偏摆,以及部分利用安装在整流罩上的气动舵。
导弹最大射程10000-11000千米,携带10枚33-55万吨TNT当量核弹头,弹长23.3米,最大弹体直径2.4米,发射重量104.5吨,投掷重量4.05吨,命中精度500-7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