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24日漏签0天
内丹吧 关注:6,627贴子:15,524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1回复贴,共1页
<<返回内丹吧
>0< 加载中...

炼丹奇书--《道乡集》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kmk58591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kmk58591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即观《太上道德经》首章大义,便自了然。如“有欲观窍,无欲观妙”八字,已将修身要道,合盘托出。而后学者皆忽略过去,不知真机固在斯矣。然“无欲观妙”,即虚极静笃,无为之妙也。“有欲观窍”,即回风混合,有作之时也。神仙不传之秘,即在斯矣。“万物并作,以观其复”,即言阳气发生,万物皆藉之以生。观其复,即是遇此阳生,以神光紧对玄窍,神返气亦自回。此亦上所云,有欲观窍之神功也。
亦不必问其何处是玄关,能将虚灵不昧之神,凝于气机动处,即是配合阴阳。阴阳既合,两不相离,我之真息,亦随之伏矣。凝取既久,神气充足,真种发生,冲关荡窍,皆是自然之机。有一点勉强,便碍天机矣。
道原不难,唯守不易耳。故古仙对于筑基一事,非常谨慎。遇机一动,即可起坐,不然当面错过矣。总要随机而应,常自静观,即保精化气之要道。一离了观,火即散矣。火散,炉则寒矣。炉寒,丹则耗矣。能三月不问人事,筑基成矣。
基成阳缩,此亦必然之势。阳稍有不缩,精未尽化气,仍须炼之,必俟阳缩尽,基始完全成立。此即六通之一,所谓漏气通者是也。得此一通,即入人仙之境。彭祖八百遐龄,不过是道。
能修大药,而后可以移炉换鼎,行十月之功,即可气化为神,胎圆亲为佛子矣。到此六通俱足,变化无穷,三丰游戏市曹,采和赤臂卧雪,其神通诚有不可思议者。
余谓至此景况亦不难,唯学者不能死其心耳。君能发大志愿,竭力行之,年余之功,便见神妙不可测之神效,请君试之,余不汝欺也。
果老大仙师降
道法玄微不易求,天机岂肯付庸流?
从容一指迷云破,虎啸龙行水逆流。
临坛几度笑从龙,壶里乾坤道味浓。
一得玄微性转妙,慧生无边不通灵。
白云常处隐仙家,半掩柴扉远世华。
一旦谪降人间世,山陬俗了耐冬花。
天下事本乎中庸即好,过于离奇,反致谤焉。出家人以道为本,稍得趋避之术,亦是道之一助耳。况道成法亦尽备,如三丰游戏市曹,周颠侮弄权贵,皆神通作用耳。得到身外有身,自得妙中之妙。我与太虚合体,我亦太虚也。故天眼难瞒,我与天合,天眼即我眼也。天高听卑,我与天同体,天耳即我耳也。所不能成者,道未成也。
如今之谈道者,皆口头三昧,考其道行,均是空谈无补。余谓道是至简至易,毫无掺杂其间。学者不能死心行去,终难成就。况道成脱胎,亲为佛子,中间奥妙,诚有不可思议者。如初步功夫在凝神,试问名山大川,逸叟高僧,谁成不漏之阿罗?非道远人,人自远道耳。
谁知常常观照为入手要诀?天机在目,目到心亦随之。心目所在,息亦大定。《胎息经》云:“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息定于中,即伏气也。然息定乃自然而定,非勉强使定也。勉强使定,近乎强制,息不能伏。心息相依,息定心亦定焉。更须不惊不躁,俟其天机之自动,以神探其动处,识得气根,方是得着玄关。然得无所得,不过煦照之,以免元气外耗耳。一切玄妙皆基于此。唯在配合阴阳,为不传之秘。初以目光煦育气穴,即以神就气也。观照既久,其机发现,我又以神寻觅气根,使动气返回本穴,其神相依,此亦阴阳配合之妙法也。阴阳不合,不生真种,如夫妇不合,不生婴儿,同一理也。
凝聚既久,神气充足,真种发现,再行周天,自然而然,绝非勉强可为。经所谓三十六、二十四者,虚比也。气周一天,即如人间一日经十二时也。学人苟拘于三百息之句,真不堪教诲也。
至隐微处,暇时再为细言可也。
孚佑帝师降
三齐胜迹属崂山,悬崖飞峰不可攀。
仄径通幽松竹秀,岂无大隐在其间。
隐居谁识清风洞,望海群登碧落岩。
仙境已为流俗污,西江不足洗云巉。
崂山亦名牢山,亦作劳山,有大劳、小劳之异,最高二十五里,方圆八十余里,居即墨东南,山东第一名胜也。
清风洞、碧落岩,最为可观。然而反为土匪挠扰,未免一污点耳。从龙隐白云洞,略觉清静,然游人往来,亦不胜其扰矣。虽然大隐居尘,小隐居山,此亦混而言之。其实山中亦有大隐,非尽在人间也。如从龙看破一切,飘然无遁,非有大志,谁复能之?不为之大隐可乎?
噫!余更有进焉,君年六十有三,明年即阴气消尽之年,时不可缓矣。不须苦行,但听自然。饥则食而渴则饮,闲则坐而倦则眠。二六时中,莫离静观。一阳动处,但须凝神。彼一动,我一觉,以灵觉合真动,即是以汞投铅,以龙就虎,以阴配阳,以木并金。名虽众多,其实只神与气而已。
朱子曰:“《参同契》所言龙虎日月等,只是神气二者,唯不知如何作用耳。”以朱子之贤,尚不知如何作用,而后人妄作聪明,自谓我明道矣,岂不笑煞人也。
夫道之一字,简言之一无可说,泛论之万言莫磬。故太上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可道者,非五伦八德之常道。所以可名者,非五金八石之名。虽曰道,而实道之可道,即强名,而无实名之可名。藉道援世,即如以舟渡海,一到彼岸,舟亦无所用矣。但此间无甚奥义。只在静观而已。
观久则神与气合,便产真种矣。何谓真种?即生人之情种耳。人何由而生?父精母血之合成,而后始成造化。故学道之士,必先使神气凝合一处,而后始产真种。
一般假道学、野狐禅到底不知我身中自有造化也。更有流于清静寂灭之徒,动曰放下布袋,得大自在。岂知大道未成,全凭布袋为持身立命之所。成道而后,自有放下布袋之时。岂可混言放下,误千载之学人哉?果从此言,一缕孤魂,将不知飘落何所矣,岂但不能成道耶?
哈哈!学说原不误人,人不能会其意而强解之,其不败道者几希。如李二曲唱明学庸,以为明德即大道也,其所言亦未见乎朱注之外,便曰《〈四书〉反身录》,人亦趋之若鹜。好奇之士,何其多也。
如真知道者,力行实践,自能却病。如腹痛,静观片时当立瘳,如遗精,静观数日可立愈。其中实有理在,非空谈也。凡腹疼皆因寒气所致,一静观,则神火下降,温暖其腹。寒不胜热,其疾有不立瘳者乎?况遗精之病,亦由精寒而得,常以神光煦照,寒精尽化为气,其病有不立愈者乎?若腹中神气充足,温温暖暖,自有不可思议之真乐。如孔子蔬食饮水,乐在其中,乃得真乐也。后学不知修身之妙,得些克己之效,便谓我得道矣。岂知克己乃道之初功耳,真正妙处,实不在此。果能得着真乐,见着实效,则饮多不醉,食多不饱,然而不饮不食,亦无饥色也。神满自不思食,非勉强减食者可比也。
君应常常静观,俗事虽多心不著,俗亦超也。闻君常对人曰:“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然能遵此二语以行,亦可大获效验。服气乃吐故纳新之流,故不能长生。但伏气二字,亦应解释明白。夫伏者藏也,气之呼吸也,非先天祖气也。常以呼吸以口鼻,真人呼吸以胎息。但此胎息,非勉强使之然也,乃自然而然。非知道之士,不明此真机也。
孚佑帝师降
《道德》五千句句真,静观窍妙自生春。
几回笑指通幽处,数点梅花天地心。
在常人,不知静观,未能凝神,故此气仍从口鼻出入。知道之士,静观窍妙,神亦随之定于此处。神为一身之主宰,神定于此,息亦随之定于此。所谓心息相依者,此也。神不依息必外驰,息不依神难自伏。是以神依息而定,息依神而安,互相依附,始归大定。但能静观凝神,即能得此效验,决非别有奇法也。
神息依恋,腹自温暖。先天祖气,受此煦育而后,始发生焉。此气一生,气机先动。机一动,神即觉,丹经所谓“时至神知”,即此时也。此机既动,气亦随之外涌。我以元神寻其动处,即得着气根矣。即得着气根,便以此处为安乐窝可也。
神既以此为家,息亦相伴不去。神息既相合,元气受息之吸收,亦自返回本根。二气相接,常自氤氲恍惚,故《入药镜》曰“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即指此也。
神者,火也,火生于木;气者,水也,水生于金;意者,土也,神为之体,意为之用,其实神与意一也。三家相见,即是五行攒簇。如孙悟空压到五行山下,即攒族五行之义也。金受火制,不得外驰,即是悟空被山所压。五行既合而为一,真息亦相依而不相离,此即伏气之真功。丹经云“息息归根”,亦即藏伏之义。功夫到此,自然如是,决非勉强可知也。《胎息经》云:“胎从伏气中结”,气不伏而欲结胎,未之有也。
勉尔从龙,好自行去。为道家续此道脉,唯君是赖也。勉之勉之!
朱仙翁降
二十三年隔一扉,相连旧雨泪重挥。
买山偕隐言犹在,有酒共酌事已非。
心拙幸蒙神佛佑,德轻安望子孙肥。
而今化鹤唳华表,谁识当年丁令威。
噫!龙友知此时乎?买山乃唐于迪故事。当于迪镇襄阳,庐山符戴赍书就于,乞买山钱百万,于给如其数,后得偕隐。仆与君亦有此约。惜乎食言而肥,真愧煞人也。华表唳鹤,乃汉丁令威公学道于灵虚山,千年而后,化鹤皈辽,唳于华表柱上曰:
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仆不敢比丁公,然而丁公之感,不能无也。回忆与君同事鸾沙,乩罢余暇,酌酒畅谈,快何如之?曾几何时,君竟鬓发霜残矣。今昔之感,谅有同情。
哈哈!仆更有进焉,去者已矣,不可究诘,来日方长,岂容稍懈。万事皆幻,唯道最真。无论何时,不可离道。离则魔生,魔生则性乱,性乱则命摇。故《中庸》有“道不可须臾离”之戒。况我年老人,尤当奋勉。先将慧命坚固,即是延年之根本。人无慧命,如灯无油,不灭何待?万勿流于枯寂,自误自己也。
仆从前对于此道,亦不明了,尝读师《灵宝秘录》,方知舍却阴阳,别无他道。三教圣真,皆从二字得来。今人往往重性轻命,欲脱轮回,岂不难哉?如杜院长,枯坐顽空,即明征也。帝师显化人间,仙迹遍全球,类而椎之,如邱真人处机,张真人三丰,皆有鬼神不可测之妙,变化无尽休之能。以释氏而论,若达摩、寂无、黄梅、六祖等,皆能隐显莫测,神通广奥也。然二氏之徒,皆从阴阳造化中得其玄妙,非与枯坐顽空者等耳。今之学佛者,轻视双修,独重性道,末闻可以延年者。瞑目而逝,便谓超升天界,欺人终属自欺。或曰“修性命自来归”,此亦不知道者之言耳。
仆读《秘录》而后,始知道即天道也。阳光下照,生育万物。设云常蔽日,使阳光不能下舒,万物亦不能生。是以雨乃阳光蒸腾,水气上升而化者。我能常常温照,精气亦自上升而变为甘露。至理明言,君其识之。
孚佑帝师降
乘风飞下白云巅,未著红尘泪已潸。
十载往来阳城道,高山流水向谁弹?
傍花随柳泛轻舟,浪静风平自在游。
且向苍茫烟霞里,金樽檀板醉方休。
哈哈!旧重逢,必有契阔可叙。乃为俗人所混,不得畅所欲言而去,然亦有数也。
余谓天下事,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该如何便如何,亦不可逆数而行也。顷朱子所谈,颇有可取,勿尽作闲言看过也。自古学道者多,成道者少。非道远人,人自违道。苟不违道,成仙作佛,亦易事耳。
噫!如从龙来去自如,谁能尔尔。唯坐功仍须竭力,念虑务必屏除。虽日处于纷扰广众之中,亦犹入无人无我之境,始为炼己熟也。慎勿常与人谈,老年人不宜也。《道德》云:“闭门塞兑”。闭门者,闭目静观也;塞兑者,忘言守中也。门常闭则神不外驰,兑常塞则气不外耗。故慈氏以清静六根,为入手第一步。况年老人精神原不甚畅也,非善养之,不能充足;非充足,不能成道。故学道先须爱惜精神。欲爱惜精神,必须外有闭塞之功,内加疑合之妙,自入不可思议之境界矣。


2025-05-24 18:07:37
广告
  • kmk58591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正阳帝君降
太阳移在月明中,便是神仙造化功。
道在目前求诸远,几回笑煞云房翁。
哈哈!道在目前,而求诸远,真可笑也。况大道极简易、至平淡,日用寻常,不离乎此。而学者节外生枝,捏造名目,曰西乾、曰东震、曰黄天、曰白莲、曰东华堂、西华堂、曰圣贤道、金丹道,种种名称,不胜枚举。要皆不出傍门二字。
噫!道本无名,所以名道者,亦不过道其所行之道耳。其实空家洞洞,无可言状。故《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后学不解经意,偏去另立名目。藉道谋利罪轻,而以迷引迷罪大也。
吾道法天法地,原无隐微,而学者视为难途。傍门小道,非吞津咽液,即去旧纳新,或强行闭气为伏气,或硬自搬运为周天。愈行愈远,愈悟愈迷,行将累及一身,仍不自觉也。吾道以静观为主体,以调合阴阳为作用,总是个自然而然,毫无勉强掺杂其间。行之既易,收功亦巨。而世人每以平淡而忽之,空入宝山,良可悲悯。
自古至今,同此一道,不过行之有久暂,佰者有浅深也。只是个凝神入气穴,便如日映月窟,造化由是而生,舍利由是而结,仙佛由是而为仙佛,圣贤由是而为圣贤。依诀试行,管教有感所应。惜无此人,为我作榜样耳。奈何奈何!
              孚佑帝师降
六阴之下一阳承,换封抽爻造化生。
真息绵绵三百六,周天火候最分明。
正阳帝师前言“太阴移在月明中”,即凝神入气穴也。此步功夫,首要得着玄关。此关不开,无以炼精化气。必须先开此关,而后方有着落也。但此关每开于一阳初动之时,趁此阳动之初,即以日光煦照动处,便可得门而入矣。既得玄关,即可以此作为丹基,行住不离这个,便是真诀。我故曰:“保精要道,唯在常常煦照,化气奥旨,全赖息息归根。”能知此二者之功用,丹无不成。
况周天火候,乃自然而然。精化为气,自能上升。顺其生机以升之,有何难哉?我故曰:“当升之时,使之降不可也。”
丹经每谓周天必数三百六十息,方足一周之数,余谓但行一周,即足三百六十之数。譬如此钟大针,能统一周即是十二点钟。何必再数分秒,徒劳神思乎!
至中间三十六、二十四等说,均是设辞,并非令学者遇阳生时,真数三十六;遇阴降时,真数二十四也。


  • kmk58591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气自尾闯上升绝顶,因其升,故曰阳;自绝顶下降坤腹,因其降,故曰阴。其实只一物耳。至换卦抽爻,亦是此义,不过虚比,安有爻象之可言哉?
因一阳初动,气到尾闾,即曰复卦,又曰子时。再升为二阳,在时为丑,在封属临。再升而为三阳,在时为寅,在卦属泰。再升而为四阳,在时为卯,在卦属大壮。因其阳已极盛,故此时有沐浴之说,不过停而不行之谓也,并非有他事也。稍停即有动机,复上升而为之五阳,在时为辰,在卦属夬。再升而至玉枕,在时为已,在卦属乾。


  • kmk58591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六阳备足,故有变也。由乾而变为姤,在时属午也。由斯渐渐下降,而遁、而否、而观、而剥、而坤,又归根矣。
其实十二时,与十二卦均是虚比,不过气到何处,即为何时何卦,并非真有时有卦也。譬如太阳在正北为子时,到正南又为午时。在太阳并莫明其妙,不过世人藉言为子午,以分昼夜耳。能明此理,即可明道。后学误于此处者,不知凡几,诚可叹也!


  • kmk58591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或问曰:“此气仍由夹脊上升?”余谓脊背由尾闾上通脑海,非由此处上升,别无径路可达。是以此路即升仙作佛之阶梯也。


  • kmk58591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孚佑帝师降
泾渭流同性不同,能分明晰是英雄。
泉清不昧青山影,树杂难逃白月中。
玄鹤养胎春不老,乌龟纳息寿无穷。
金丹一粒人人有,莫向安期觅枣红。
炼丹之士,以睡魔为第一关头。须知此魔乃我之阴气,阴多则睡,阳多则醒。坐则人于睡乡,非丹家所宜。能打破此关,余无难事矣。然非不令寝眠,唯静坐时,最忌昏沉,故丹经云:“运罢河车君再睡”,观此可知矣。
但此睡魔伏制自有善方,每于静些时,凝我微细之神于气穴。心目所在,坦坦然然,唯当此理欲相争,不能无妄念发生。但念一生,即以朗朗性光照之,亦自随生随灭。每一生一照,一照一灭,使生无所生,照无所照,则睡魔无所用力,始获入大静。入得大静,始能见得真动。见得真动,始可采运周天。到时神而明之,自能入妙。
孚佑帝师降
空空四壁远尘涯,宙外西风凉透纱。
松径烟迷鹤自避,清光溢处看仙葩。
天地氛氛万物生,全凭二气定虚盈。
混沌初辟分天地,一粒金丹日月精。
今诸生齐集,正当谈论玄微。
夫金丹一道无他,“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吾身以心肾为天地,以神气为日月。故修丹之士,以天地为炉鼎,以日月为金丹。其下手妙诀,只将心中之神凝于肾气之中。正如天道三十日,日月合璧,月受日之阳光,渐有阳气,故三日现于庚,犹是蛾眉。
渐渐阳光充足,由半轮而成团圆。正《悟真》所谓“药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之义。夫望远者,距望日稍远也。如十五日是望,十六即望远也。一到望远,月亦从此亏损,故丹家不用也。必待日月再合璧,阳气再生发,周而复始,以至采无可采,余利成形矣。
从此步步脚踏实地,并非难行。古仙云:得道不难,行道难。行道不难,守道唯难。”但能行能守,孰谓仙道不成?吾不信也。
诗
其 一
筵罢蟠桃下九天,云从雾拥到坛前。
二三小于侍侧立,道气粹于眉宇间。
其 二
大道推求本不难,学人毕竞志非专。
果能行善积阴德,功满三干凡亦仙。
其 三
杏花末落桃花开,蝶对蜂群日往来。
杜宇一声春去也,绿杨烟里莺歌哀。
其 四
未炼还丹先炼心,此心不炼难成真。
四非原是治心法,悟得即能日日新。
其 五
第一功夫要筑其,基成总得百天期。
一朝气足真精化,便是丹成九转时。
其 六
七日天机玄妙诀,神仙不肯分明说。
说来不值半文钱,只是教人看白月。
其 七
十月绵绵胎息功,勿忘勿助守其中。
功夫用到胎神足,霹雳一声见太空。
其 八
儿始离母要护持,三年乳哺更当知。
小儿初步防危险,随出随收合道机。
其 九
而壁石边见达摩,九年功用不为多。
吾身已与太虚合,无我无人说什么?
其 十
神仙妙诀未轻传,不度无缘度有缘。
莫怪老夫反复说,错行一步成仙难。
孚佑帝师训
放心静坐莫游移,屏绝六尘道可期。
身外一丝都莫挂,功夫只在学无为。
凡坐必先放下身心,心不放下,则滞碍立生。滞碍一生,则不能氤氲和霭流通一身:此滞碍之大病也。是以过去仙真于初坐时,无不兢兢以求。所以不即不离、不沾不脱者,能于二者之间得其微奥,则不必问道成与否,自有一番微妙处也。否则不入于执象,即流为顽空。坐破蒲团,亦无是处。
须知火原无所为火,真意凝聚而团结不散之谓也。药亦无所为药,而一点生机积累成团,与真意合而为一,谨固牢藏,使不外泄之谓也。
虽然,但精气不能制伏,如截路猛虎,一不谨慎,即为所害。故《西游》以悟空喻水中金之一物,于西行时屡闯大祸,三藏至无可如何之际,辄念紧箍咒以制之。此何故也?夫紧箍者,实封固牢藏之意也。一不封固牢藏,猴必肆行无忌。火散丹飞,顷刻中事,可不慎哉?但封固牢藏之法,别无他道,只有神不离舍,守之于内;目射慧光,防之于外。故紧箍咒,乃观音所传。是以能慧观,既紧箍咒也。
君能功夫无间,临机不误,得一点,凝积一点,凝之日久,神气转旺,天机自然频来。若阳生不知凝集,知凝集而不知保守,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不唯前功尽弃,更是虚度岁月。诸生好为之,庶不负祖师之至意也。
孚佑帝师训
未坐先须放下心,莫教尘染蔽天真。
凝神且待天机动,一到初三月始新。
诸生坐时,心放下,背当直,莫昏睡,要清醒。凝神于神室,伏气于气根。照时心中湛然,虽照亦忘;忘时性光朗彻,虽忘亦照。如此用功,玄机未有不动者。动机初来,我以元神就合动机,呼吸亦自移至动处。这就是“呼吸元气以求仙”的要诀。
即平素不坐,亦不可离了这个。事来则接,事去则仍须如是。这就是谨守牢藏的法则。
如此行去,决定成就,诸生勉乎哉!
阿弥陀佛训
旭日映皓月,清光彻宇宙。
我心本圆明,却为外物诱。
谁具菩提心,常存天地量。
动静任自然,更不着四相。
世人笑我呆,我笑世人痴。
分明机在目,竞向眉间思。
老氏说众妙,我佛说极乐。
孔门言至善,三教无异说。
《中庸》说六欲,佛经言六根,
道家论六贼,三者总不分。
后学无真解,吠影又吠声。
天道不可测,甘作无益争。
知者总不言,言者更不知。
为劝学道人,大智如大愚。
弥勒佛训
天地同其量,日月合其明。
有心总无心,人情即道情。
打破迷梦时,活泼气流行。
伽陵处处笑南屏,放浪形骸唯此僧。
莫怪已瞰章台柳,陶然一醉竟忘情。
我本无事自忙,并不去参禅,只顾得本来面,性中王,观自在,不勉强,但把那迷云扫尽,显露出一片清光。这才是道中滋味,问世人,谁曾尝?
佛之真传,在于观止。观不得法,非正观也。止不得所,乃妄止也。非正观何如不观,苟妄止何异不止。吾佛传经,传其观也;说法,说其止也。能知观止,莲台可登。失其观止,轮回不免。现而后止,其止也固宜;止而后现,其观也合道。今之俗僧,专务吹、打、唱、念,不戒爱、痴、贪、嗔:本末倒置,先后失序。愈求而愈远,其不流于邪径旁门者,几希。
龙氏记语赠田君
静观万物自芸芸,欲念澄清道气伸。
守有存无勤照顾,反宾作主结缘因。
温温莫冷炉中火,刻刻休寒瓮底春。
待到阳生暖信至,一天化雨药苗新。
初学坐,以定息为要,以止观为主。止者何?将我真意止于至善地之义也。观者何?将我目光温照至善地之义也。目光真意,常常止于斯,自然真息得定,自然身心得静。由此静中、动而觉者,方是活泼天机。能将此机用真意逆归造化炉中,使神气合抱,积累日久,真种始产。此入手要诀,君其记之。
南屏济祖训
帘帷光透普天春,识得真时要用心。
莫怪老僧都说尽,从来佛度有缘人。
人人都说道在眼前,究竞眼前是个什么?生等日谈玄理,想有所心得,试详细以对。
噫!回光返照,是下手工夫不是道。而道在目前,回光返照在气穴。气穴在眼下,非在目前。要知在眼前的是个什么?即纯阳所说“温温铅鼎,光透帘帏”,此光非在眼前乎?故修道之士,一遇此光发现,即知是真种出炉。当此时,吾之元神凝归气穴,神返气自回。再加以息息归根,与元神、元气相依相恋。呼吸既与神气合一,始为真呼吸。有此真呼吸,口鼻呼吸自断矣。
此是天机,莫忽略看过。
孚佑帝师训
浑元一气是先天,来去人间总自然。
识得无生真面目,翻身直上白云巅。
余在终南笑傲风云,山花野鸟,适以自娱,不知复有人间事矣。顷有拐仙,邀余遨游三岛,故来此少作勾留。诸君质难问疑,不妨明以告我。
问:“恍惚是道否?”
师曰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无物恍惚者,谁也?修丹者修此恍惚,学道者学此恍惚。甘日师赠余诗一首,曰:
知君夙植英灵骨,所以教君心恍惚。
含元殿上水晶宫,分明指出神仙窟。
余得此诗之后,始知恍惚者,真阳发动也。三句分明指出真阳之气,即水中金之一物。成道由此,得丹由此,非神仙窟而何?君不见崔公所云“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之言乎?醉即恍惚,恍惚即醉。是醉与恍惚是一非二。言醉可,言恍惚亦可。但先天不能与后天相抱,虽恍惚总非恍惚。果能先后打成一片,虽不欲其恍惚,亦不可也。观此始知道是自然,决非傍门外道所能知也。唯识神不去,总难入得大静。君果知二气之所用否?夫无中生有者,先天也;息息归根者,后天也。盖先天之气,原无形象,非虎极静笃不生;后天之气,本有形象,然非至于无形无象,则不能用。君等日谈玄机,亦知此意否?
答:“不知此意。”
噫!君不解此?向言恍惚,非真恍惚也。夫恍惚者,乃先天气生,后天气接。二气旋转,始生恍惚。君不知二气恍惚何生焉?大概先天气非后天气温暖不生,亦非后天气相恋不住。故先天气之行止,唯听命于后天焉。君亦知后天之气为何物否?若以口鼻呼吸为后天气,试问口鼻与气穴相隔甚远,何以能相恋而不相离也。唯真息不在口鼻而在气穴,息息归根即是由气穴呼吸,而不着于口鼻也。此是天机,君切默记,勿为妄言所欺也。切切!
青大帝君训
连朝风雨未曾收,何事新愁触旧愁。
且对黄花一夕醉,管他拜将封公侯。
太上令余来此,与诸君一叙。
从一道心虽坚,尚有看不穿处。是以功夫虽无间断,终无效验。岂知放下心,始好安禅;定着息,方可养气。一忌念动,念动则神驰。一忌昏睡,昏睡则气散。神驰气散,虽坐七日,不如静观一时。故念止则神宁。神宁则气回。既不着相,又不落空。坦坦然然,守我真如。融融和和,调我神气。神气相抱,心息方依。心息相依,而后能入得大定。入得大定,而后能发现真动。得此真动,始下手作用:此正所谓“冬至子之半,一阳初动时”也。此时即我之活子时,采药、炼药、运行周天,无不基此。君能得此,即为得一。经云:“得其一,万事毕。”此之谓也。但年老精气衰残,必须二六时中,常常回光返照,药姑生发。一有间断,即不可矣。君心既放不下,药亦得不来。糊涂半生,真可叹也!
青大帝君训
唐宋元明经几秋,沧桑互变使人愁。
光阴迅速如驰电,漫将往事付东流。
噫!生等坐功,尚未得其玄微。盖以初学之功,尽于性而未致于命。殊不知性乃命基,入手炼己,即立基也。基不立,命非我有。是以古圣先贤,均以无为为体,有为为用,此所谓尽性致命之学也。后学不知性命兼修,往往独悟性劝,到老无成。顽空误人,岂浅鲜哉?生之所以不能得真者,盖为顽空所诬耳。须知老年人以救护命宝为第一要着,况老年人此宝最少,生发之机亦迟,再加生而不知采,采而不知炼,炼而不知归炉,生气日耗,死机不远矣。为今之计,护命为第一。
命者何?吾身之生机生。但此生机非静极不发,非虚极不生,非回光返照、凝神入气穴不动。生欲得道之真,须静极虚极,回光返照于气穴,凝神降心于气穴。朝夕于是,不出十日,生机自活动矣。逆此生机返归气穴,息息归根,绵绵不绝,即是调药。及调至药产神知,始行采炼、进火退符之事。然而功夫纯粹不必十日,三四日此机即来。是以机来之迟速,要在人用心如何耳。


  • kmk58591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愚谓非圣经错误,后学注解错误耳。观“顾提天之明命”一句,则知此命与性,原是二体。在人生之初,只有此性,更无命之可台。自团(外口内力)的一声,与母分离之后,一点性灵流于情识,始为有命之初。圣经所谓天命之为性者,乃言先天也。顾提(左言右是)天之明命者,乃言后天也。后学分别不清,使儒学二千年来,流于黑暗,
可不叹哉?直到如今,执心以求道,不第无益于心,实有害于气也。夫顾者,观也。天之明命,即我受之于天之本命也。此命既受之于天,自应还归于天,方是返还之道。若只从性天上摸索,独守孤阴,终落空亡而已,故《参同契》有“同类易施功”之语。
能知同类为谁,方可下手用功。丹经云:“竹破须竹补”,精若消耗,亦非精不能补也。故人过十六,阳精外耗之后,必须以精补精。精能补足,而后方可炼精化气。但补之之法,总在和合凝集四字。
此部功夫,虽系炼命,然亦不可顷刻离性。此何故也?盖以命居深宫,无求之之法,不能自出。故丹经云:“有人识破我家风,太阳移在月明中。”须知月本无光,必有太阳温煦之力,而始有光彩。人能将此灵性返照于命官,即是日照月宫。照之既久,先天一气始从虚无中来。须知修道者修此气,采药者采此气。孟子所谓“集义所生”者,亦是集得此气。人有此气则生,无此气则死。故名之曰命。但子素所研究者,偏重于性,更不知此命。应急速修者,是以难见效验。要知先命后性,三教一理。不将此命还归本源,更无修性之必要。故达摩九年面壁,在命功以后事。子能先从命功上讲求,自能步步脚踏实地。
但命功亦无难处,只顾提天之明命而已,何必须得顾?盖以神栖于目.又为心之先锋,目顾何处,心到何处,此和合凝集之妙法也。唯顾时必先澄清心地,轻轻将此心放在脐下。不可使心外驰,驰则心火不聚;不可思虑,虑则水源不清。灵光常常朗照,静到极处,自有动机。此机一动,万勿妄动,须将我之真意寻气根旋动处,放此心在气根,此气亦自旋回。此时我之呼吸,赤渐渐归到此处。口鼻之呼吸,可无用矣。但此息既与神气留恋,自然三家结合成团,心不必定而自定,息不必调而自调,融融然一身轻暖,真三十六宫都是春也。
功夫到此,方知我言不谬。如此行功,不到一月,自有真种发生。此真种一生,仍照前法逆归气穴,再候动机,方可运一周天,归相复命,牢牢封固。静则朗照,动则如是,不到百日,大药自成。但此大药天机,亦无甚难处,总在两目之光,与一点真意耳。果然有心斯道,容后细细研之可也。
以上皆天机,非浊世所能知。君可细心参悟,自有所得。勉之!勉之!
柳大仙师训
漫言大道更无凭,化育群生只用冲,
专气致柔臻妙理,吞津咽液昧玄功。
夫道本无形可见,无言可说。可见非道,可言亦非道。
如以清水烹茶,必先有炉、有釜、有柴而后可,道亦如是。元气,水也;气穴,炉也;内窍,釜也;元神,火也;真息,风也。心息相依,即以风吹火,神气混合;即以火烹茶,茶开自沸。即如静极自动。
心急则火燥,火燥则水沸。性孤则火微,火微则水寒。必冲而用之,方为合宜。冲击,和也。《中庸》调“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以此而观,冲之一字大矣哉!孔子曰:“和为贵”,一和则天地得所,万物化育,安得不为贵哉?但神与气东西间隔,如何便成一体?到此方用冲字。
《道德》云:“知白守黑。”《心经》云:“存无守有。”夫白者金也,黑者水也,水中抱金,乃子生母也。知白守黑,即是存心于海底,以待金生也。当此之时,神虽凝于水乡,更须用这和字。
神不可燥,燥则水枯。火不可寒,寒则炉冷。必须不燥不寒,一团和气,方生造化。终是自然而然,毫无勉强。动从静中来,不静不能生动。有自无边生,非无何生有。《易》曰:“物极必返”,盖指此也。
是知静到极处,自然生动,动到极处,自然复归于静。困久必亨,否极始泰,皆是自然而然者。得其自然之机,顺其自然之势,听其自然之运,任其自然之止。如天地之旋转,谁使之旋转也?日月之运行。谁使之运行也?亦自然之运行也。天地日月之旋转运行,均出乎自然。不劳其心,不居其力,是以天地日月得其长久。人之所以不得其寿者,不能法天也。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之神与气,即我之阴阳也。气生有时,气行有路。何时也?虚极静笃时也。何时也?云梯漕溪路也。气生之时,即静极生动之时也。气动即欲外耗,此何故也?情欲外诱也。天无情欲,故天得长久,人为情欲,诱尽此气,故不得其寿也。人能去尽情欲,常以神光静观此气,此气不为外诱所舞,自然渐积渐旺。阳气日增,阴气日消,损之又损,以至无所损。欲尽理存,内药有象矣。
务将静观二字看重,方能成其妙道。道之始终,全在静观,非观不静,非静莫观。只观不静,观亦无用。只静不观,静亦徒然。能静能观,便是无上之妙道,否则终是水底捞月而已。勉之!勉之!


2025-05-24 18:01:37
广告
  • kmk58591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白云真人训
际此小阳春,月明如白昼。
妙心入夜爽,尘气远人候。
念去在凝神,机来宜引诱。
逆行原不难,一箭九重透。
噫!道真难哉?分明宝珠探手可得,而不欲为。非道远人,人自远道耳。世事皆幻,唯道独真。而明知是幻,偏缠绕而不休;明知是真,却退缩而不前。此亦无他,人情末看穿,功夫不能深悟也。
当坐时,只知凝神,不知所以凝之之法,是以念生而不能止,神驰而不能收。念不能止,则观不能正;神不能收,则止小不所。是以不入昏沉,即生烦燥。入昏沉,则神无所依,颠倒梦想,无所不至矣;生烦燥,则性不耐久,而旋坐旋起,不得真定矣。
故道无它术,只在寂照得所。得其所止,则须臾莫离。不即不离,始能不沾不脱。稍放守则入于荒渺,稍着迹则败于凝滞。非如秋月映澄泉,不足朗则其妙姓;非如旭日映红梅,不足融和其祖气。独借光阴虚掷,不能力行实践。闻道不能悟,亦如未闻者等耳。悲夫!
人生空百岁,几见月团圆?
过眼皆虚幻,萦心半窘艰。
死生系断养,离合生悲欢。
总是一场梦,何需论后天。
纯阳帝君诗
梦觉罗浮笑闻仙,而今犹自在人间。
羡君凤抱烟霞癖,未与凡花一样看。
一樽浊酒对白云,名利难羁世外心。
野乌山花看不厌,更从何处惹红尘?
松竹苍苍长满山,耐冬环绕水云间。
笑他扰扰风尘容,安得仙家半日闲。
浮生谁不惜流光,何乡更为名利忙。
苍狗白云惊队变,青山绿水笑人狂。
邯郸勋业幻中镜,花甲年华草上霜。
莫道东篱结香晚,秋风一去便荒凉。
宏教真人诗
日影朦胧筛大干,江山破碎补修难。
东南半壁成焦土,何处桃源是洞天?
杀远已开不易收,难堪最是乱离秋。
倚门倚闾谁挥泪,一片残阳照白头。
纯阳祖师诗
一年容易又中秋,挂月凌烟感旧游。
即看西风萧瑟里,渔翁犹自钓寒流。
一声羌笛过江来,破碎河山眼难开。
肉舞血飞天亦惨,荒材百里尽篙莱。
鼓鼙动天战马惊,回头鹬蚌又相争。
可怜无数新磷火,到处荧荧混斗星。
卷下
孚佑帝师训
人间无事不虚浮,苍狗白云幻未休。
只有孔颜性天乐,得来更不羡王侯。
春花灿烂满苍苔,谁识道从个里来7
暖信融融生机动,芸芸万物带春回。
夫小药功夫为外药者,以其生于外故也。大药功夫为之内药,以其采于内也。但外药生而后采,内药采而后生。 何为采而后生?盖以筑基已成,精尽化气,伏于气穴,蟠结不动,非有采之法,不足使大药出炉,过关服食,点化阴质,归于黄庭,以成十月胎基。所以名黄庭者,以中宫色黄故也。此宫在心肾折半处即是。
但采大药时,有采之不得者,有一采即得者。 设小周天不足三百六十之数,火候不足,大药难成,故采之不得。或不知止火之景,应止火不止火,火过伤丹,亦采之不
得。其一采即得者,亦因小周天足,止火景止,六根震动之象齐来。
百日筑基之事已完,再凝两目之光,沉于气穴,不可少离,一离则火散神驰,大药不能出炉矣。是以当寂照时,不可执着,执着则大药失于玄妙。不可顽空,顽空则大药失于活泼。总要不
沾不脱,始得其奥。不即不离,方握其枢。 迨寂照至四五日,大药始有动机。当此时六根震动,药忽上驰而下奔,欲附外肾,无窍可通,转向尾闾,始得门径。但大药
至此,一不小心,即走失矣。故过去诸真,有轻撮谷道内中提之诀。此亦防危虑险之一道也。然若不奔谷道,则不必用此诀。群真所以轻易不将此道示人者,盖以此处有微妙天机。知此天机,则三关可过,九窍易通。不知此机者,亦足徒劳而已。
夫天机者何?动机也,然有行则有住,有住亦有行。但动则随之动,住则随之住,顺其机而已。其升也有机,顺其机而升,则无间隔之虞。其降也有机,顺共机而降,则无停滞之弊。应静之时不可强动,听其静而已。应动之时不可强静,顺其动而已。
总而言之,尾闾、夹脊、五枕三关,每一关有三窍。唯于过
关冲窍时,皆应静以待之。 动而后引,前至明堂,危险可虞。古之学人过此关,有玉柱下垂者,人以为坐化,不知正是走丹也。此处危险,较谷道尤甚。盖以外丹遗漏,可以再炼。大药走失,最能伤人。故古仙有云:“谷道危险小,明堂危险大。”虽同是走失,而内外之分,正所以别其轻重也。 大药过得明堂,下降重楼,点化阴质,始成乾象。经云:“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正此时也。古人用功至此,必须移炉换鼎,应以中丹田为十月丹基矣。但守此窍时,不同下丹田有为有作。此间用功,纯是无为。虽然,亦不可执于此间,必合上下二田,成一虚空境界,始无他弊。古仙云:“十月沐浴防危
险”,足见十月功夫,纯是沐浴温养。 大周天之火候,亦是自然运动,非同小周天之用呼吸也。必须文火温煦,时时刻刻,不可意乱。意乱则火散,火散则丹驰。
是以无为而守,似有似无。既不可着相,亦不可落空。总要活活泼泼,瀟瀟洒洒,始为得法。待昏沉全无, 自成纯阳之体。阴气化尽,自无食魔之扰矣。
但看功夫如何,如能如法行去,三四月即可绝食。至胎息之诀,到时自明,果能功夫无错,五六月即可停息。至十月满足,六通已证。 满天雪飞,即是出神景矣。自应移神上田,以行出收之功。神出时,必随出随收,出则存神轮中,人则存神上田。尤须空而
不空,不空而空,空无所空,始为真空。能知得此,神仙可冀矣。否则,徒落空亡,不免浩劫,可不慎哉?修行到此, 自有神光照顶,始出始收,不可离此光轮,久则不必矣。
青大帝君训
闲居泉石任徜徉,对境无心滋味长。
卧雪眠云生气远,吟风弄月野心狂。
夜阑松竹饶真韵,山静梅兰浮暗香。
最是可怜西逝水,年年月月送斜阳。
呵呵!龙友别来无恙乎?师命愚来为君决疑。逐节功夫,有
不明了,不防问难。修身大道,岂可忽哉?
从龙问:“脱胎证验,可得闻乎?”
青帝曰:噫!大哉问。佛经曰“形成出胎,亲为佛子”,但出胎之时,有出胎之景现,白雪缤纷,此出胎期也。然出非自能出,以意引而后出也。若谓自能出胎,蓝养素拘滞不得出者数月,必待钟吕二祖点破玄微,而后得出。如人间受生,必用受生
婆,盖以产妇不能自剪脐带也。是以必用稳婆。吾辈道成出胎,
虽无脐带之可剪,然出胎之时,亦不能离于母也。 母在何处?心中之性灵也。当出神时,非本性尽灭也。不然,一出一收者谁也?吾之化身岂但化一身,千百亿化,总在一
意之作用耳。 要知道胎圓满,出胎之后,必须由近而远,由暂化久。初出
神,仅二三步即可收回。但收神之法,乃万古不传之秘。稍纵即
逝,最宜留心者,此也。
设见顶际现出白光如轮,吾即用意稍稍引之,神即随意涌出,凝聚轮中,即应用意缓缓收之,使目观心,神亦缓缓归缩于内。再用入定之法,一定七日,而后再出。由近而远,缓缓熟习。然总不可离我五尺以外,稍为迟留,仍须收回。再定七日再出,然而不能过七尺之外,稍为迟留,仍即收回。再定七日再出。以后一定十四日一出,或一定二十一日一出,或一定四十九日一出,或一定九十八日一出。定日愈久愈妙,慎勿急急,是所切要。三年而后,慧力乃定,神亦坚固,飞腾变化,任意所为。若于三年以内,矜奇好怪,任意化身,反减慧力。故慧而不用,方成大意。成道以后,性与大空合体,观天下如在目前,是天眼通也。如君身在会真,神已驰向崂山,此即出神法也。不过此时之神为阴神,不能作用耳。若到胎神坚固,出游人间,乃阳神耳。阳神能作用,故为贵耳。未知龙友尚有疑义否。
从龙问:“阳神出时,有主使乎?”
曰:无主使者,谁为收纵也?性为主宰,主使者仍是本性
耳。唯炼之既久,形随神化,即肉体亦可飞升也。达摩九年面
壁,阳神始坚固也。亦有在世积功累德,以偿宏愿。待功行圆满,再用九年面壁者。如达摩西来,本拟度脱梁武,乃伊惑于小乘,仅以斋戒诵经为事,大乘法反不以为然。是以达摩见世无可度之人,遂至少林,行面壁之功,以了此性耳。 龙弟年已六十有四,不可再因循矣。功夫不得手处,可求改正,慎勿悟入幻境。初坐先将玄关觅着,以为安身立命之所。但玄关动时方辟,能寻着真动动处即是玄关也。但将元神凝人动处,便是和合神气,匹配阴阳也。经此一番和合之后,动即如是。不过二月,真种自产。要知前所动乃微阳耳,必须凝入玄关,久而阳气壮旺,方得真种发生之效。 但真种产时,动气甚大,耳后生风,外形自举,真如一团火珠,上下奔驰。当此时,须藉呼吸之力,以收摄之。使息息归
根,此真种自然摄入玉炉。以目寂照,以意护守. 封固少时,忽然又动,一股阳火从中发出。《入药镜》云:“鼓巽风,运坤火。”即此时也。此时须明阖辟之机,以息吹
火,使之上行。虽以息吹,尤不可着于息,当以意与之同行, 自然而然,稍不自然,便不合道。最要紧者,机动则随其机而行,机止则随其机而止,勉强不得。 要将文武火分清,庶无大谬。何为文?初坐寂照丹田,不离而守,不有而存,此文火也。遇有动机,凝神守着动处,将动气逆回玄窍,息息归根,即鼓动巽风也。神光煦照,即以火烹炼。
精不经火炼,不能化气,是以仍不免作怪耳。故必以武火锻炼,而后猛虎可伏。此一段乃武火作用。少时机息,仍然寂照,此又文火也。俟其再动,仍用武火,一熏一炼。少时机息,仍以文火寂照。 似此悟入,少年不过数日,壮年不过二旬,四五十岁不过二
月,六七十岁,大约得三月之久。若龙弟虽年已六十有四,而壮年耗散尚轻,故不用三月之久,纯功一月,准见真种。
真种产后,摄归玄关,仍以息息归根之法炼之,此武火也。少时机息,寂然而照,以待发火之机。吾之元神,与之同行同止,而以吸机缓缓吹之,使火上升。但吹之之法,但用吸机稍加之意,吸机随向下,而先天火受其逼,自上升耳。此亦武火也。
行到中间火炽,故有息火沐浴之事。然而息火者,非神离气也,不过不用吸力耳.不第此间为之沐浴,用吸吹火时,呼任其自然,呼亦为沐浴耳。迨升至绝顶,缓缓而下,此时当用呼机,吸机大可不用矣。然有呼而不能无吸,但稍着意于呼机,吸则听其自然,吸亦谓之沐浴。及降至中间,稍稍休息,而后方降入玄窍,又归根矣。以上名周天火候,有文有武。 总而言之,静则为文,动则为武。文武火明白,金丹不难结矣。一周如是,周周如是。能知其一,余无疑义矣。 能炼到外阳自缩,自然得阳光三现之景。一现不可止火,二现不可止火。至于三现,方可止火,不行周天火候也。此时宜静观七日,以待来复之机,方是过关服食之正功。中间玄微,俟改日细为龙弟言之可也。


  • kmk58591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张 真 人 训
深宵人寂静,室雅一窗虚。
清谈禅心爽,正观妙性舒。
中和兼体用,动静认真悟。
穷彻阴阳理,玄功自不殊。
今宵无俗客,可作清谈。守真行道多年,尚未得真实效验,殊属可惜。
须知道贵无为而有以为也。初坐心未能定,念不易止,必有所归依,而后始臻于定,故《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至言也.夫知止者,心有所归也。如人坐时,任其无为,则流于枯寂。孤阴独处.安望造化生乎其中?是以古之学道者,虽重无为,而无为中尚知有为。譬如妙心澄彻,而有时念生,必从无为中寻其空洞洞天、光灼灼地而止之,即知所止之至善地也。既知其至善之地而止之,则心有专向,自然定于此,而不外驰也。岂
但心定于此,而息亦随之定于此也。不知玄微者,每以数息为调息,愈调而息愈难定,岂神仙调息之秘诀耶?岂知一身之主宰,在乎此妙心耳?妙心定于此,息亦定于此,百脉亦渐定于此,三元亦渐凝于此。以此而观,此处乃气血之源头,百脉之总枢也。
是以修道之士,先须识此源头,握其总脉。《道德经》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能悟人比众妙门者,始得众妙。否则揣摸半生,终落空亡。 《大学》首章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四句已将古圣仙佛之能事和盘托出,而庸人只当文章念过,可谓遇宝不识也。 夫“大学之道”一句,乃言此道为大人所学,小人不得管窥
蠡测矣。 “在明明德”一句,乃言大人所学之道,只在明其明德。要知上明字,是由暗而使明之明。下明乃指德之纯而言。此间言明德,后章又言明命.然明德与明命虽名殊而实同。要皆同归一性耳。此性初无不明,因为后天气质所蔽,故有时而不明。学道者
必先使为气质所蔽之真性由不明而复归于明,方合大学之道也。“在亲民”一句,向外面讲去,便是兼善天下之意,从里面观之,却又不然。要知圣人以身作国,以心为君,以气为民。君能亲民,而后国治,故曰“得民者昌,失民者亡”。但会此亲民之亲字,便知此妙心必须往依此真气,方合亲之之义也。 所以下旬必言“在止于至善真真‘者,乃是将明德与民,同归至善之地,方是知所止也。知所止,而后有所定,此亦必然之理。
譬如写字,而心必定于字,读书而心必专于书。使无所止,如逐风柳絮,将见飘无定所矣。君能识得此理,只可寻至善之地而止之,未有不能大定者。初坐总须勉强,既至心定,息亦便归自然。
或曰:“无为吾闻之矣,有为为个什么?”
余谓有为者,非真有所为,不过使目光常顾至善之地,不令其昏沉,不任其驰骤。如一轮皓月,印于澄泉之间,便得之矣。所以言皓月者,乃指无一点云翳而言。何为月?即性光也。何为水?即真气也。性光凝子真气之中,即如皓月印于澄泉之间。稍有念起,即如云生。云可以蔽月之光,念可以蔽性之光。性光遮蔽,立见昏沉,此水源不清之害也。是以观时,光必朗彻。 念亦自止何也?盖以光照千至善,而无所偏向也。是以光朗
念亦不起,有所止心亦安然不动矣。此乃人手最紧要处,亦万古不泄之妙诀耳。所以古圣仙佛动曰:“道乃至简至易”,仅此朗照,即毕全功,非简易而何?
惜乎后学未能简捷行去,非货财累心,即声色迷其性,或因循以待时,或两持而两失。是以邱真人藉以写出一部《西游记》来。如黄袍怪之假意,青狮精之孤阴。荆棘满途,毒蝎摄人,岌岌乎不可自保,得非苦恼自寻乎?果能认真大圣,予以全权,如意棒打杀群妖,岂能迟延十四年之久乎了
噫!姑息足以养奸,果决不难成志。所望于守真者,亦犹是耳。勉旃!勉旃!
孚佑帝师训
曹溪有路通昆仑,飞去轻如岭际云。
笑指周夭三百六,阳光现出自停轮.
神入气穴,即神在气中。其气归炉,以神守之,即神在气外。 至小周天之说,子时起火, 自尾闾向上即丑时,再上又为寅时,再上神气不行,又为卯时沐浴。如自鸣钟内针转一遭,子丑寅卯均在其间矣。药生之时,亦如此说。乃谓子丑均是微阳,至寅始三阳备足。是籍子丑二时,一阳二阳之数,喻药嫩不可采,必待阳足,始可采摄,非以子丑二时为生药之时。即如月之三十曰晦,初一曰一阳生于坤,至初八曰上弦,阴中阳半,又谓之二阳生,此皆指药嫩不可以采。必待十五之月,三阳备足,始可采取。若此时不知采取,至十六日望,一阴生于乾,二十三,下弦二阴生焉,至三十,又纯阴矣,药老不可采矣。总而言之,曰一阳、曰二阳、曰震、曰兑,皆是藉卦爻明药嫩之不可采。无论其曰一阴、二阴,曰巽、曰艮,亦是藉卦爻明药老不可用耳。佛经曰:“梅花太早生,梅花太迟生。”梅花者,喻元气也。早生则嫩,迟生则老,不老不嫩方可采取. 生等请曰:“药采已足,何以得七日天机?”
帝师曰:“至七日天机,非有静功,则大药不生。是以用外护者,防昏沉也。此时入于昏沉,外护即应慢慢的唤醒,总使神气活泼,方入其妙。况一日阴未尽化,一日要食。非财则无以养命,非侣则无以奉食,非福地则无以避外侮,御猛兽,拒毒虫。此法侣财地所以不可少也。
生等敢请:“何为橐籥?”
帝师曰:“橐籥者,呼吸也。既如吹火之风箱,一来一往,使火愈炽。此指内呼吸而言,非口鼻呼吸也。坐至神凝息定,口鼻之气自断,而内呼吸生焉。外呼吸离炉尚远,岂能有益于道?内呼吸一升一降,如风箱之往来,故名橐籥。夫呼吸为炼丹最要者,采药以息而采,升降以息而升降。但生时自有升机,顺其升机,缓缓升之。然吸时岂可无呼?但稍用意于吸,呼则随之而已,故又曰沐浴。呼时自有呼机,但顺其呼机,缓缓降之。然呼时不能无吸,但稍着意于吸,呼则随之而已。 总而言之,自尾闾至泥丸,皆是升路,皆当用吸。自泥丸至丹田,皆是降路,皆当用呼。此千古不泄之秘,生能细心参悟,
自能入道,果系有心,异日再问可也。
孚佑帝师训
三月清明景色幽,桐花初放鸟啁啾。
家家插柳招新燕,处处啼鹃感逝流。
古道空传莒父宰,英姿犹忆朱虚侯。
一天风雨游人醉,几把残春作暮秋。
昨言和合凝集之法,乃积累动气之要诀也。非积累动气,不能至真种发生之实效。阳气既壮,真机自发,是以又有小周天之功用。 夫天本无涯际,何以言小?盖以此时功用,有所限制,不能合于虚空故也。故真种发生之后,以神宰之,以息吹之,使人造
化炉中。息息归根,即武火也。药既入炉,即当升降。丹经云:“采取以升降,由督脉上升乾顶,从任脉下降坤腹。”
然督脉在何处?在丹田后弦,上通三关,进阳火之道路也。任脉在何处?在丹田前弦,上通乾顶,与督脉会合,此乃退阴符之道路也。小周天乃有为之天,大周天乃无为之天,此所以有大小之异耳。
采药不问大小,均无别径。唯采小药时,实不觉有药,有意似有药。非如采大药时,有形有象。但采小药后,非起火不能溶化阴质。 噫!火在何处?药中有火焉。药在何处?火中有药焉。起火于何时?药入炉后。运火于何处?尾闾穴间。至此自有真机,顺此机而行,神守丹田,意驭真气上升。虽藉呼吸之力,亦不可著于吸呼。此时务要著力先天之气,后天之气稍为关照而已。
但先天气上升时,本有行住之机。动机现可以行,静机现可以住。行时呼吸之数规则之,一吸一升,是知非一吸可升至乾顶。一呼一降,亦知非一呼可以降至坤腹。况上升时有沐浴之说,此时不可起火,必须静俟机动而后行,方不背乎自然。况呼吸均有责任,上升时吸为主,呼不过从之而已。下降时呼为主,吸不过从之而已。不但升降有沐浴,呼吸之间,亦有沐浴。吸用事时呼从之,呼即为之沐浴。呼用事时吸从之, 则吸亦为之
沐浴。 至于采取升降,真种一发生,即一升降,亦名抽坎填离。至抽尽坎阳,填满离阴,精尽化气,实有止火景焉。
孚佑帝师训
月印寒潭一味清,天机原自此间生。
笑他学佛修仙者,不识天边日月精。 十月胎功,炼气化神。神足迁之上田,以尽乳养之道。
夫乳养者,非真乳养,乃藉名乳养,以使神全还虚。亦如小儿,乍离母胎,非善护持,不足养成强健身躯也。但神未完全,必须时时照顾,念念护持,但不可着意于念,一著于念,则不能还虚矣。亦不失意于念,一经失念,神即驰散。 是以善护持者,必将此一点真神,寂定于泥丸,存之似有,守之似无。虚而又虚,空而又空,始臻妙道。但不知出神法,亦不能造成此道。
出神收神之法,非指破玄微,不能证于化境。若不知出神有时,收神有法,亦难顿超上乘。 然出神在何时?噫!难言矣。神完自有光现,或金光,或白光,此光一现,便知神全。当此时,莫教光散,须用收念之法,凝神光中,引入性中,仍归定静。阳神初出,三两步即可收回,纯养一七再出,二七再出,三七、四七亦然,必至七七四十九日,阳神始老练矣。四十九日之后,神通广大,百亿化身。虽然,此时宜慧而不用,始入妙化。神常宿于泥丸,寂照而双忘,定静以寂灭,如是者三年可成神仙矣。
至九年还虚,自是与太虚合体,虚空即我,我亦虚空。若着意于虚空,则是又有一虚空矣。又有一虚空,则是虚空仍为虚空,而我仍是我也。不能合成一体,将何以与虚空打戍一片,为万劫不坏之金身乎?一部丹经,尽露于此,其间有不明白之处,可仔细求问。过时无及矣.
守真问:“黄庭在何处?”
噫!黄庭一穴,在心肾中间,不必定按八寸四分。言八寸四
分者,乃暗合天地相距离之数。诸生认定脐上心下正中间即是。
至泥丸宫在极顶略前,俗书不明,指厥顶为泥丸,何其谬哉!
又问:“既用火炼精,何以又必得止火乎?”
帝师曰:气足则精尽化气。向之所以用火者,炼此精耳。精尽化气,则是无精矣,无精可炼。则火亦无所施矣,是以有止火之事。 然止火者,非不行火,不过不行呼吸之火。若此时再用呼吸,再鼓囊籥,再行周天,丹已成熟,再加烹炼,未有不伤丹者。古仙云.“还丹未炼急宜炼,炼了还须知止足.”盖此时阳光已闭,无精可炼,即当停止呼吸,以待天机.然停息非不呼吸也,唯不以呼吸催逼,再行周天而已。 止火之后,自应寂然定静,呼吸似有而似无,神气似守而非守。古仙云“定里见丹成”,至言也。但此时不加以温养,则大药不生.是以采大药,尚有天机也。唯火止于阳光二现,药采于阳光三现。切记切记。
大药服食之后,静中忽而生动,只有顺其动机,用意引之上升。如大药服食状,由明堂下降中宫,与我道胎合而为一,使不外驰。此即收而藏之之法。不但此也,静到极处,尚有两道动气从涌泉穴同时上升,至尾闾合而为一,上升至绝顶,复从明堂降下,入于中宫,亦与道胎合而为一。但收服食之后之动气,须稍用呼吸,顺其阖辟之机,鼓荡浑身之阴气,不可过于用意,以免伤胎之虞也。即如初脱胎时所现之金光,本我原有之灵光,亦必用法收回。若不收回此光,何以造成形神俱妙之境?但收此光时,必须将我法象注于光中,我之法身定于光中。由法身将此光收入法身之内,再由本性收回法身,定于泥丸。
以上所言诸条,于结胎后初次之动机,乃是炼形之本。
静之又静,又有二气由丹田先后而上升.静之日久,又有二气从涌泉穴而上升,此皆万脉归源之时。见此诸境之后,必然息无脉绝,永归大定,此皆自然而然之动机。 当此机之来,不过顺其机, 自然引归中宫。凡所谓收者,皆收之中宫,又必用意而收,是以金丹始终不能离意。直到还虚功成,我与虚空打成一片,而后再由泥丸宫入于性海。养至金光万道,直冲斗牛,至此方与诸仙佛,握手同谈矣。我既与虚空合体,有意即有碍,有碍即非虚空矣。 玄功尽于斯矣,出胎之后,只此事也。切切!


  • kmk58591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然大药发生,只动于气穴。唯气穴问,有四道歧路,上通心窍,前彻阳关,后通尾闾,下连谷道。四窍之中,唯谷道危险。大道由气穴发出,上冲于心不受。前至阳关不受,后至尾闾不通,即欲下奔谷道。此时当紧撮谷道,勿令外泄。势必转向尾闾,仍不能过,不必强引。 但以一意静守,俟其动而后引,自然冲开尾闾,升至夹脊,又不动矣。仍须待其自动之机,而后引之。自然冲过央脊,而升至玉枕,又不动矣。亦如上法引过玉枕,升至绝顶,下至印堂,又不动矣。须待其自动之机,而后引之。自然冲过印堂,下入重
楼,点化阴质。而以上下田为一境界,作十月温养之基矣。 但过关时,上而鼻孔,下而谷道,均极危险。谷道即有“紧撮谷道内中提”之诀。印堂须用夹鼻牵牛之法,脱过此险。不但此也,大药过关之时,更须以神主宰于中,以意引药上升,丹经所谓两相知之微意者,此也。尤恐其不周密也,更当谨闭六根,使无外驰之虞,庶几其可矣。
何谓六根?眼耳鼻舌身心是也。内视返听,则眼耳无漏。夹鼻抵腭,则鼻舌无漏。撮谷道,却念虑,则身心无漏。六根即固,大药无漏。
机动则引而行,机息则守其静。既不着于意,亦不驰于意。自然而然,无为而为,过关服食之道毕矣。
更问服食之后,养胎之功何如?
师曰:大药入中宫后,仍以寂照为主。但此时之寂照,必寂而照,照而寂,不寂不照,不照不寂。寂照至极处,自有天然之火候,自然之运动。不须神驭,不须息吹,如天地之气,自行运用而不息也。唯寂照时,必神虽居中田,而必合下田,化一虚空境界,始成一大圆镜矣。若仅滞于中田,不能连合下田,则二气不能随时生发,涵养我之元神,亦不合玄妙天机。故服食后,胎神大定。失于寂照,则二气不畅旺。二气不畅旺,则不能资养元
神,是以寂照为养胎之本。
初入定三月,二气仅动于脐轮之虚境。迨定照到四、五月,二气受元神之寂照,服食以尽,而归于灭定。元神得二气之资养,圆明不昧,而得证真空。气息既定,食性已绝,光灼灼、圆陀陀,只存一寂照之元神而已。寂照至六、七月,而元神独明,昏睡全无。寂照八、九月,万脉归源,寂然大定。寂照至十月,阳神已足,智慧丛生,六通俱见,一镜独明,唯慧而不用,始完成胎圆之果。否则,用其慧,则累其圆明,非所宜也。 古仙曰“一年沐浴防危险”。盖防危险者,防其十月之中,沐浴有所失宜。寂照有所疏漏否。沐浴失宜,则气息难以尽灭。寂照疏漏,则昏沉不能尽绝。是以气息有丝毫未灭,不能纯其阳明之神。昏沉有丝毫未绝,不能证其胎圆之果。必须寂而又寂,照而复照,必待食脉两绝,昏散全无,而后可以脱其胞胎矣。 唯沐浴二字,学者多起疑义。不知沐浴即温养之意,温养即寂照合宜也。十月养胎,全凭寂照。但将昭昭之神,与中下二田,化一虚空境界,浑浑融融,无人我之相。熙熙皓皓,无散乱之机。愈寂而愈妙,益定而益微,此乃十月沐浴之真功,防危虑险之妙道也。细微处,参看《佛前灯》,便无剩义矣。
问曰:“胎圆后,如何出神?”
师曰:神全胎足,正宜脱胎。但须审明阳神是否真正纯全,而后方定上迁与否。必须无一点昏沉,无一丝散乱,阳神始纯,方宜上迁也。但阳神上迁于泥丸,非滞于泥丸。唯将一阳神寂照于泥丸,相与下二田,化一虚空境界,为存养之全体,乳哺之首务。存养功纯,出神景始矣。
何为出神景?即六花纷飞也。见斯景而后,即可以灵识出神泥丸以外,随出随收,不可不慎也。或出一步而收,或数日而一出。总须少出,而多存养,方合玄妙天机。唯当以太虚为超脱之境,以上田为存养之所,愈出愈熟,愈出愈远。久而阳神充足,自通变化。初出神时,但知随出随收,慎勿贪景贪玩。出时,宜暂而不宜久,宜近而不宜远。由暂而久,不至迷而忘返。由近而远,不至迷而不归。或见美色,或见宝贵,或识神来魔,或上天来试。慎勿认作真有,以败我道也。无论见诸何等希奇之物,可欲之事,均应一笔扫尽。稍有希翼,便着魔障,可不慎欤?
问:“还虚之理,可得闻乎?”
师曰:还虚者,乃因未生之前,原属无相,亦无天地山川之形,只昭昭一灵耳。修行人还虚,即还到此等境界,方为还无也。但三年乳哺时,尚有寂照之神作存养之素。今也与太虚浑融,太虚即我,我即太虚。寂无可寂,照无可照,一灵超绝万古,妙识独历亿劫,岂但九年而已?
孚佑帝师训
云外一昂首,九寰景最幽。
青山常不老,绿水独生愁。
笛奏袁宏舫,诗吟庚亮楼。
清光彻玉字,潇洒最风流。
从龙归期不远,将来众道友皆有赠别诗耳。此次来莒,不第稍尽孝思,而又宏开道场。一举两得,其乐可知。 万物抛却自由,更生烦恼。人生如寄,转瞬乌有。得失固不足累汝之清心,荣辱更不能夺君之高操。随缘随地,和光混俗而已。劫来天地尚归于溷囤,况其它者乎?总要襟怀洒脱,勿为尘浊沾濡,行径似白云出岫。去来无心,养心如泉水在山,清澄可爱。机来则凝神,勿令当面错过。息定则伏气,且须听其自然。闲是闲非,莫入我耳。人好人歹,均置臆外。但悟我玄理,自然妙义环生。莫问它运数,定能福缘凑集。生有仙分,到底不凡。此去云山,终有定数。泾渭虽同流,而清浊自判。鱼龙虽杂处,灵蠢已分。但行我是,自邀天眷。莫问人非,岂无神察。学痴愚便是大道,露锋芒便失天机。浑浑噩噩,方是我本来面目。察察昭昭,绝非吾出家形容。自要学得天,便可结得丹。否则,徒来人间一次,宁不大可惜乎。勉之勉之!
宏教真人训
人间何事可消愁,浊酒三杯得自由。
总是自家寻烦恼,心无荣辱又何忧?
得失从来不足论,斐言游语若无闻。
随缘随地能安命,来去自如出岫云。
龙君本是高人,近来忽着烦恼,未免与率性有碍。 人生于世,焉能事事如意?处顺境固能适然,处逆境尤当如是。况事由天定,得之不足喜,失之不足忧。修行人孤云野鹤,
方是行径,岂可困于一隅,局于一方,与二三浊物,同休戚哉? 以余之见,莫如置身无何有之乡,避居不见人之地,将人间一切事,不要搁置心上。逆来顺承之,悖来安受之。笑任其笑,非听其非。荣辱不关我心,得失自有天命。一较量便为有心,一有心便失自然。况帝师到处,使吉神侍卫,更有何事之可忧?何事之可愁也? 聊赠数言,佩作弦玮。亦可行云流水,任其消遥。行低则低,行高则高。度人事急,心勿混淆。龙君勉旃!志清由巢,此余所赠之箴言也。 行时帝师尚有所赠,一切事宜,听帝师指导可也。
正阳帝君训
过隙白驹一电驰,浮生苦乐总难期。
纷纷扰扰成何事,梦觉黄梁笑我痴。
噫!光阴何其速也。从龙来,方几时,又秋暮矣。此去云山,更宜自奋,当以还丹为第一要着。能以还丹,便可长生。况道为之本,法为之末,本立而末亦成。设先末后本,恐非所宜。 余与君缘结数世,岂忍袖手?故直指玄微,使君遵循。要紧记清本末,即是要点也。勉之勉之!
果老大仙师训
潭影闲云自在天,管他人事幻千般。
《黄庭》诵罢山头立,无数飞鸿弄晚烟。
从龙行期在迩,诸道友皆欲来此一会。顷与君谈者,正阳帝君也。君与帝君有夙缘,故训语恳切也。所嘱道为之本,法为之末,方针所指,恰确不移。愿君遵而行之,前途自然宽裕。慎勿本末倒置,上拂帝君之至意,下失诸生之企望也。切切!
兰大仙师训
高卧烟霞几百年,此心未与世相关。
醉中彳亍自来去,一曲清歌云水间。
枯禅坐罢性无波,还向人间再踏歌。
钱系杖头寻酒肆,一飘足以敌诗魔。
我是兰采和,生平爱踏歌。一壶酒,一轮月,坐对青山,自饮自酌。任他豺狼当道,荆棘刺脚,声势赫赫,戾气勃勃,终不能奈俺何。 看世人纷纷扰扰,谲云诡波,不怕丧尽天良,摅尽心血。一旦无常,三曹难脱。马面吓,牛头锁,拉拉扯扯,去见阎罗。十
殿会审,诸狱历过。摔入刀山,沉溺夸河。受不尽苦恼,蹉跎复蹉跎。 你看俺悠然自在,融融和和,劫数不能侵,魑魅不能磨。法相日悠悠,妙心光陀陀。一坐千劫不为多,说什么酒魔与色魔。 从龙回山甚好。但此去应在彼处开一道场,作众仙之领神,驾度世之慈航。逢李则兴,遇刘则止。自要顾得己,方可度得人。须知晚年得道,尤宜精进也。勉之勉之!
李大仙师训
晴空一片江山秀,香散木犀风满袖。
玉宇无尘八月中,秋光破碎飞鸿瘦。
闻道江浙起风云,枪烟弹雨天地浑。
劫火烧尽新草木,惨淡秋光怆我心。
谁作仲连为排解,云隙飞来李铁拐。
叱咤一声山岳崩,两军僻易风和蔼。
鼙鼓不鸣骇浪收,天光云影复悠悠。
五风十雨皆为瑞,向空一笑了此愁。
兹闻从龙回山,将来饯别。须知清茶一杯,尤胜黄金千镒矣。但归山后有何疑难,八行飞来,自能指进行之方针,示未来之行径耳。至最要紧者,放下心作事,立定足徐行。但学个行云流水,野鹤闲禽,自然合乎天机,处得人事矣。勉之勉之!
曹大仙师训
事皆前定莫强求,离合悲欢各有由。
此去青山应不远,归来明月正清幽。
鸡鸣天上春方晓,犬吠云中道已周。
万朵金莲浮碧海,藉君法力一齐收。
事皆前定,强求无益。合眼放步,前途低昂,任天之吩咐而已。从龙乃有来历之人,即暂落红尘,道成德备,仍返玉京,绝不能与世浮沉,乐而忘返也。刻下赖君大开普渡,万朵金莲,皆应返本。望君好自为之,莫使人有向隅之叹也。切切!
韩大仙师训
先天大道付从龙,便可须臾夺化工。
二气氤氲生庶物,三阳备足饶春风。
归根自有归根窍,复命宁无复命功。
久视长生如解悟,浮生何处不融融。
道无它,法天而已。天行无为之化而万物生,人行无为之功而一身健。惜乎靡不有始,鲜克其终。竟把至尊至贵之天道看成如泥如沙之具文,无惑乎道不行也。 如从龙所云,孙道人采四方之气,以助大道,此犹末焉者耳。吾道片刻功用,夺天地一年气候。较之采四方之气,不啻霄壤。君自知吸气为妙,安识伏气为更妙也。吸气虽不采而采,伏气乃无为而为。不采而采,其采也无深旨奥义。无为而为,其为也有妙用玄功。如外药调足,真种生产,采归于炉以后,忽而炉中火发,此即阳火上升时也。 邵子谓“冬至子之半”,盖言阳火发生时,即日冬至也,又谓之复卦,即子月也。从尾闾上升,变为临卦,即丑月也。再上升,变为泰卦,三阳备足,又是寅月也。再上升,变为大壮,即卯月也。再上升,变为夬卦,即辰月也。再上升,变为乾卦,即巳月也。至此已升绝顶,六阳备足时也。阳极必反,故一阴生生于五阳之下,卦名曰骺,即午月也。从此下降,二阴生,变为遁卦,即未月也。三阴生,变为否卦,即申月也。四阴生,变为观卦,即酉月也。五阴生,变为剥卦,即戌月也。六阴生,变为坤卦,即亥月也。至此已降至极下。 《道德经》谓之“归根复命”,由复至坤,正一年气候。是以吾能运一周,即如日行三百六十五度,片刻竣功。一年气候在我矣,岂不胜似采四方气为更妙乎?勉之勉之,余有厚望焉。


  • kmk58591
  • 中级粉丝
    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道 乡 集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1回复贴,共1页
<<返回内丹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