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桂心散。《圣惠》卷四十六。官修中医方剂著作,北宋王怀隐等撰
名称: 桂心散
组成: 桂心3分,人参2分(去芦头),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紫菀3分(去苗土),熟干地黄1两半,桑根白皮2两(锉)。
出处: 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六二。
主治: 咳嗽唾脓血,气短,不得眠卧。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加黑饴半两更煎,候饴消,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0912、茜根散。《圣惠》卷四十六。官修中医方剂著作,北宋王怀隐等撰
名称: 茜根散
组成: 茜根3分,百合1两,桑根白皮1两(锉),款冬花3分,贝母半两(煨微黄),鸡苏茎叶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麦门冬1两(去心),川升麻半两,熟干地黄2两,黄芩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出处: 《圣惠》卷四十六。
主治: 久咳嗽不愈,气喘欲绝,肺伤唾脓血。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0913、阿胶煎。《圣惠》卷四十六。官修中医方剂著作,北宋王怀隐等撰
名称: 阿胶煎
组成: 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薯蓣1两,白茯苓1两,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贝母1两(煨微黄),酥1两,生地黄汁1升,生姜汁1合,白蜜2合,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
出处: 《圣惠》卷四十六。
主治: 久咳嗽,唾脓血。
用法用量: 上药前5味为末,与后5味相和于银器中,以慢火熬令得所,用不津器盛,含半枣大咽津,不拘时候。

名称: 桂心散
组成: 桂心3分,人参2分(去芦头),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紫菀3分(去苗土),熟干地黄1两半,桑根白皮2两(锉)。
出处: 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六二。
主治: 咳嗽唾脓血,气短,不得眠卧。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加黑饴半两更煎,候饴消,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0912、茜根散。《圣惠》卷四十六。官修中医方剂著作,北宋王怀隐等撰
名称: 茜根散
组成: 茜根3分,百合1两,桑根白皮1两(锉),款冬花3分,贝母半两(煨微黄),鸡苏茎叶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麦门冬1两(去心),川升麻半两,熟干地黄2两,黄芩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出处: 《圣惠》卷四十六。
主治: 久咳嗽不愈,气喘欲绝,肺伤唾脓血。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0913、阿胶煎。《圣惠》卷四十六。官修中医方剂著作,北宋王怀隐等撰
名称: 阿胶煎
组成: 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薯蓣1两,白茯苓1两,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贝母1两(煨微黄),酥1两,生地黄汁1升,生姜汁1合,白蜜2合,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
出处: 《圣惠》卷四十六。
主治: 久咳嗽,唾脓血。
用法用量: 上药前5味为末,与后5味相和于银器中,以慢火熬令得所,用不津器盛,含半枣大咽津,不拘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