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天真吧 关注:6贴子:93
  • 2回复贴,共1

古代文学史资料整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02-26 22:44回复
    *李白与杜甫
    一、“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相似的生平与遭际
    1.青壮年时都有一段漫游与干谒的生活经历
    第一次漫游吴越,第二次漫游齐赵,第三次李杜高适同游梁宋。
    2.都城长安的经历体验
    李白入京—点缀太平;杜甫“制举”不及第
    3.晚年沦落与漂泊
    李白被流放《早发白帝城》,绝命诗《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杜甫漂泊西南,在奉节达到创作高潮。
    二、“豪放清新”与“沉郁顿挫”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至其自得之秒,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的标志,而风格的形成又与作家的个性、创作体式、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个性不同:
    李白酷爱自由,任侠放纵,崇尚自然,蔑视权贵的人,他的思想较复杂,儒佛道仙侠对他都有影响,同时他极为自负,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信,因此诗歌充满了豪迈奔放洒脱不羁的特点。
    杜甫受儒家忠君爱民思想影响,他的诗歌创作中处处体现出儒家忠君忧民的仁者之心与中和节制的情感。
    诗歌体裁的不同:
    李白诗句不拘于五言七言,有古题乐府、歌行、绝句,唐代诗人中李白是创作古题乐府诗最多的人,他的乐府诗虽用古题,却有很强的创新意识,或是借古题写现事,或是借古题抒发自己的情怀。
    杜甫最出色的是自创新题的新题乐府和律诗。如他的新题乐府《登高》。
    创作方法的不同:
    李白的诗歌是其强烈的感情抒发与浓厚的主观色彩。读李白的诗最突出的感受是其情感往往发兴无端,如悬崖飞瀑。
    杜甫注重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真实记录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因而人们称之为“诗史”(历史的真实记录与反映,具有形象性,提供了比历史更为生动丰富的生活画面)杜甫的情感是内敛的,蕴藏于客观事物的描绘中。
    表达手法的不同:
    李白善用夸张、比喻和象征,造成一种变幻莫测、具有奇情壮彩的境界,从而诗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强烈的艺术效果。
    杜甫的诗歌则擅长于叙事,善用细节描写与对话,常通过富有个性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对话的客观叙述,展示诗人情感的取向,令人感到“峻夺人魄”、力透纸背。
    其他:
    李白思维跳跃性很强,其诗意象多跳跃性,反映诗人思绪之飘忽,感情之激荡。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诗歌组织严密,结构整饬,往往有章有法。严羽:“李白诗法如李广,子美诗法如孙吴”,李白作诗不循章法,诗意跳脱;杜甫诗有章有法可循。
    李白诗冲口而出,不假雕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杜甫诗语言千锤百炼,一字不苟,“新诗改罢长自吟”。
    风格:
    李白豪放清新。所谓豪放,这类诗大都以歌行为主,反映李白如火山爆发不可遏制,如飞流直下冲破逆折式的感情特点。而清新大都以绝句律诗为主,感情较为平淡,语出天然。
    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在文学史的地位与影响
    中唐时期扬杜抑李(元稹,白居易)
    宋代以后杜甫地位逐渐上升,但也不乏批评杜甫的言论。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6-02-26 22:49
    回复
      *文学史人物分析
      建安时期
      曹操
      曹操的诗现存二十多首,都是乐府诗,其内容与写作方法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的精神一脉相承。曹操的乐府诗较多描写他的政治主张与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他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汉乐府的《薤露》和《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不同的是汉乐府诗主题狭窄而曹诗宏大。其诗开建安五言之风气,诗后复兴四言之大家。曹诗风格“少华美词藻,结构不很精细,喜从大处着笔,厚重古朴,真实直率袒露自己的胸襟”,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曹丕
      存诗约四十首,分为宴游诗、抒情言志诗、征人思妇诗(最能体现曹丕诗的水平),其诗“便娟婉约,能移人情”(沈德潜《古诗源》)。
      曹植
      曹植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卒于洛阳,曹丕即位)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歌唱理想抱负,乐观浪漫,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主要表达对个人前途命运的失望,对曹丕怨恨,在无为中空耗生命的忧伤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分为四类: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以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述志诗,游仙诗。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钟嵘《诗品》:“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窈窕深邃,温丽悲远。
      后人推崇曹植主要原因,一是文采富艳,二是对五言诗发展影响重大,三是他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认同(“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文心雕龙·才略》),古代不少诗人皆以王佐之才自命,却大都身世沦落而以诗词名世,其命运与曹植相似,故多认同)
      王粲
      王粲写诗多以个人身世的感伤为出发点,其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而下,一人而已”(方东树《昭昧詹言》)
      代表作《七哀诗》三首,《从军行》五首
      刘桢
      曹丕称其“五言之善者,妙绝时人”(《与吴质书》),其诗有赠答诗和游乐诗。他的诗“雕润很少”(钟嵘《诗品》)“壮而不密”(曹丕《典论·论文》),但颇有气骨,慷慨磊落,有目无千古,踔厉奋发的气概。
      陈琳
      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借秦代筑长城之事描写繁重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语言质朴,感情深挚,格调苍劲悲凉,似乐府民歌风格。
      阮瑀
      代表作《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遭后母虐待的情状,从侧面反映汉末世风日下的社会。
      徐幹
      代表作《室思诗》,拟思妇诗,写思妇忧愁苦闷的心绪,文辞凄厉深婉,感情哀怨缠绵,堪称佳作。“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应玚
      代表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蔡琰
      代表作《悲愤诗》
      正始时期
      阮籍
      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政治感慨的记录,充满孤独苦闷的情绪。或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或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比喻世事反复,或写虫鱼鸟兽对自身命运之无奈,或慨叹人生各种深创巨痛。其诗风隐约曲折,高古浑成,波澜起伏,“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常借比兴、象征,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美人香草寓托怀抱,但其诗歌精神仍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严羽《沧浪诗话·诗评》:“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
      嵇康
      嵇康之诗以表现其回归自然、高蹈隐逸、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诗风清峻,“嵇志清峻”(《文心雕龙 明诗》)
      潘安
      “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剌剌不能自休。夫诗以道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所嫌笔端繁冗,不能裁节,有逊乐府古诗含蕴不尽之妙耳。”(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左思
      《咏史》八首,主要内容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特点:1.主题深刻,门阀制度下压抑、抗争、不平,反映寒士共同心声,对壮志难酬的悲愤,追求自由解放浪漫意识。
      2.激情与力度,咏史抒怀相结合。3.语言精当,出语自然,不刻意工巧,用典贴切。钟嵘《诗品》列之上品:“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02-26 22: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