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命的七零后
我们出生的那个年代正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那个年代。土地还没有下户,父母早出晚归风吹日晒在属于人民公社的土地上劳做挣工分,到年底工分是负分,辛辛苦苦腰弯了背驼了还得倒贴。那个年代的我们吃不饱穿不暖,饭稀的能看见锅底,面黄饥瘦是农村人的象征。
一件粗布衣服缝缝补补一直穿,袖子短了衣服小了找点布头接上点。
那时候没有幼儿班,上学就是一年级,没有课桌,我们在家里拿小板凳上学,没有纸,没有笔。我们用石板,石笔。当然这也不是谁家也能负担起的,还有交不起八毛钱学费上不了学的。没有教室,破庙仓库就是我们的教室。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正上课,老师听见所为的教室楼上有异常响动,赶紧招呼孩子们快跑,在我们的注视下房子一点一点的倒塌最后变成一堆废墟。
七零后的我们长大了,能花一笔钱找上煤矿工不是个简单的事,这个情况一直保持到现在,可怜的劳动者。
我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一千块左右的彩礼足以让父母头疼。三转一响是我们的嫁妆,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录音机。父辈们没有像样的房子给我们。一串窑洞,一间房就不错了。从此七零后的肩上挑起了重重的一副担子。
拼死拼活的努力终于盖了一座舒适的家,无奈生活总是在和我们开玩笑。城里没房子,没有车给孩子讨不到媳妇。只好咬咬牙拼搏。
然而生长在这个社会叛逆的下一代怎样能理解你的苦衷,悲哀!悲哀!悲哀!
我们出生的那个年代正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那个年代。土地还没有下户,父母早出晚归风吹日晒在属于人民公社的土地上劳做挣工分,到年底工分是负分,辛辛苦苦腰弯了背驼了还得倒贴。那个年代的我们吃不饱穿不暖,饭稀的能看见锅底,面黄饥瘦是农村人的象征。
一件粗布衣服缝缝补补一直穿,袖子短了衣服小了找点布头接上点。
那时候没有幼儿班,上学就是一年级,没有课桌,我们在家里拿小板凳上学,没有纸,没有笔。我们用石板,石笔。当然这也不是谁家也能负担起的,还有交不起八毛钱学费上不了学的。没有教室,破庙仓库就是我们的教室。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正上课,老师听见所为的教室楼上有异常响动,赶紧招呼孩子们快跑,在我们的注视下房子一点一点的倒塌最后变成一堆废墟。
七零后的我们长大了,能花一笔钱找上煤矿工不是个简单的事,这个情况一直保持到现在,可怜的劳动者。
我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一千块左右的彩礼足以让父母头疼。三转一响是我们的嫁妆,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录音机。父辈们没有像样的房子给我们。一串窑洞,一间房就不错了。从此七零后的肩上挑起了重重的一副担子。
拼死拼活的努力终于盖了一座舒适的家,无奈生活总是在和我们开玩笑。城里没房子,没有车给孩子讨不到媳妇。只好咬咬牙拼搏。
然而生长在这个社会叛逆的下一代怎样能理解你的苦衷,悲哀!悲哀!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