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夏吧 关注:355贴子:10,727
  • 10回复贴,共1

盛唐十大名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6-03-04 01:07回复
    二:南阳郡公张守珪
    张守珪因战功卓著,累官到唐王朝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将军兼御史大夫。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抵御北方入侵的突厥、契丹、奚等少数民族的著名将领。对开创唐王朝繁荣昌盛的“开元之治”作出了较大贡献。
      张守珪早年跟随父辈流落边塞。青年时期,天资聪敏,骁勇善骑,颇受当地州府官吏的重视。开元初,在瓜州平乐府(甘肃省安西)任别将,后从右骁卫将军郭虔谨门下镇守北庭(新疆吐鲁番县)。当时,吐番、突厥、契丹等部族屡犯北庭、瓜州一带,守珪亲率军救援,每攻必克。在每次战斗中由于发挥了独立作战的组织指挥才能,于开元十五年(727年)提升为瓜州刺史,兼瓜州都督。守珪在瓜州任职期间,修城池,筑河堤,形成了清明稳定的政治局面。使劳动人民得以休养生息,逾年转任鄯州(青海乐都县)都督,仍充陇右节度使。
      开元十七年(729年)契丹及奚族连年侵犯唐王朝北方边陲重镇——幽州(北京),幽州两任长史赵含辛、薛楚玉皆无能为力而相继败北。唐玄宗遂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下令选调张守珪移镇幽州。他到任以后,率军频繁出击,尽诛契丹首领屈刺、可突干等党羽,余皆降服。这次大捷再次显示了张守珪的卓越治军才能,诏封守珪兼御史中丞、营州(辽宁锦州)都督、河北节度使副大使及河北采访处置使。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守珪奉命亲往东都(河南洛阳市)献捷,玄宗喜其功,拜为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并赐予金银彩绸等。
      张守珪在唐玄宗开元年间,20余载戍边生涯中,东征西战,驰骋在祖国的大西北至东北一带绵长的边防线上,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和他足智多谋,胆略过人,英勇善战,治军有方是分不开的。
    可惜,张守珪官居高位后,居功自傲,不体恤军士,对部将约束不严,将领傲奢,军心涣散,招致了边事日趋紧张的局面。先是三晋名人张守圭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张守珪重用营州胡人安禄山讨奚和契丹,轻进失律,可诛不诛,致贻后患。唐代诗人高适在这一次征战中,身历其境。他在《塞上》一诗中写道:“……边尘涨北漠,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抢单于。……”对当时边疆安定,表达了郁闷的心情。同时,也流露了对张守珪部将的不满。
      最严重的是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部将赵堪等假借守珪之命,令平卢使乌知义邀击契丹、奚余众于漠水(内蒙古西拉木沦河)之北,先胜后败。诗人高适在这时又以讽刺的笔调写下了《雁歌行》著名诗篇,其中有这样几句:“山川萧条极边上,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酋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诗人在诗的最后还举出了“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张守珪军中生活腐化的情景。他这次败绩,本该以惨痛教训引为殷鉴,重整军威,以利再战,但他好大喜功,隐瞒败绩而谎报军情。事泄,玄宗派遣内常有侍牛仙童前往核实,守珪厚赂使者,还奏如前,后仙童以赃败露,逮守珪以旧功减罪,贬为括州(浙江丽水县)刺史,逾年而卒。


    雪鹰领主
    关注雪鹰领主吧,并捧场5000T豆,去领取
    活动截止:2025-12-31
    去徽章馆》
    3楼2016-03-04 01:18
    回复
      四:信安王李祎
      李祎(664年-743年),唐朝宗室,唐太宗之曾孙,吴王李恪的孙子,父亲李琨。
      少有志尚,事奉继母严谨,抚异母弟李祗,以友称。他将爵位让给异母弟李祗。唐中宗因此特封李祎嗣江王,以继李嚣之后。开元年间,李祎降为信安郡王,历官州刺史、礼部尚书、朔方节度使。吐蕃据石堡城,多次入侵,唐玄宗诏李祎与河西、陇右议攻取石堡城。到达前线,有人认为城险,吐蕃必然固守。大军深入,不宜强攻。李祎却说:“人臣之节,岂惮险不进乎?必众寡不敌者,吾以死继之。”于是分兵进击,攻克石堡城,拓地至千里。玄宗大喜,改石堡城为振武军。
      契丹牙官可突于叛乱,唐玄宗拜忠王李玙为河北道行军元帅,李祎为副元帅。李玙没有随军,李祎率裴耀卿等诸将分道出范阳北,攻打奚、契丹二蕃,大胜,擒其酋长,余部逃窜。加李祎开府仪同三司,领关内支度营田采访处置使。
      李祎历任兵部尚书,为朔方节度大使、衢州刺史。历滑、怀二州。天宝初年,以太子少师致仕。天宝二年(743年),为太子太师,未拜,即病逝。李祎教子有法,三子李峘、李峄、李岘都是名臣
      李祎,吴王 李恪孙,吴王李琨长子。少有志尚,事继母谨,抚异母弟李祗,以友称。当袭封,固让祗,中宗嘉其意,特封嗣江王,以继李嚣后。开元时,亦以傍继徙信安郡王。累为州刺史,治严办。迁礼部尚书、朔方节度使。
        初,吐蕃据石堡城,数盗塞,诏祎与河西、陇右议攻取。既到屯,诹日进师。或谓:“城险,贼所爱,必固守。今兵深入,有如不捷,吾军必奔,不如持重伺贼势。”祎曰:“人臣之节,岂惮险不进乎?必众寡不敌者,吾以死继之。”于是分兵迮贼路,督诸将倍道进,遂拔之。自是河、陇诸军游弈,拓地至千里。玄宗喜,更号其城曰振武军。契丹牙官可突于叛,诏拜忠王为河北道行军元帅讨之,敕祎以副。王不行,故祎率裴耀卿诸将分道出范阳北,击二蕃,破之,禽酋长以还,余部窜伏。加开府仪同三司,领关内支度营田采访处置使,授二子官。
        祎功多,执政害之,赏不雠,为当时所恨。久之,擢兵部尚书,为朔方节度大使。坐事下除衢州刺史。历滑、怀二州。天宝初,以太子少师致仕。明年,迁太师,未拜,薨。祎治家严,教子有法度,故峘、峄、岘皆显。


      雪鹰领主
      关注雪鹰领主吧,并捧场5000T豆,去领取
      活动截止:2025-12-31
      去徽章馆》
      5楼2016-03-04 01:31
      回复
        七:平阳郡公薛讷
        薛讷(649年-720年),字慎言。唐朝将领,高宗朝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长子。绛州万泉人(今山西省新绛)人。
        唐高宗时以御边有功,官封平阳郡公。其故里为令山西万荣薛李村。唐武德三年(620年)由龙门、稷山等县划地设置万泉后,父子分属两籍,薛仁贵仍属居龙门,而薛讷随地属万泉, 薛讷不善言笑,但沉着勇悍,越是大敌当前,越是从容镇定。他富有正义感,不畏权贵。当时他仅为一县令,皇帝宠臣来俊臣权势倾朝,人们多趋之若鹜。在这一案中,来俊臣因受贿草率断之,但薛讷以民意为重,义正词严,拒理抗争,迫使来俊臣收回成命,从而以刚正秉直而闻名于世。薛纳以将门之子得到武则天重用。当时突劂侵入河北,边患紧急。武则天授讷以左武卫将军、安东经略,镇守边疆,屡立战功,后拜为幽州都督兼安东都护、转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检校左卫大将军。开元二年(714年)夏,他受命和左监门将军杜宾客等率领大军二万余人,抵御契丹。军士苦于酷暑,行军到滦州,不期与敌遭遇,军事失利,被朝廷责备并削去官爵。但薛讷“资忠报主,见义忘身”,在吐番侵扰临洮、渭州、兰州等地时,他以平民身份摄佐羽林军,为陇右防御使,奋力抗击,大获全胜。玄宗本拟亲征,得此捷报,非常高兴,又拜薛讷为左羽林大将军,掌管京师卫护,复封为平阳郡公。后告老回家,死时七十余岁。
        将门虎子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出生,薛仁贵的长子。薛讷从城门郎为起家官,后为蓝田县令,有一倪姓富商在御史台整理私人债务,贿赂中丞来俊臣。来俊臣私自拿出义仓米粮数千石给倪富商,薛讷不惧来俊臣威势,反对道:“义仓本备水旱,以为储蓄,安敢绝众人之命,以资一家之产?”坚持不给。后来俊臣犯事下狱,这件事也就罢休了。圣历元年(698年)后突厥阿史那默啜入侵河北,武则天以薛讷将门虎子,提拔其为左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临行前,武则天在同明殿召见薛讷,薛讷道:“丑虏恁凌,以卢陵为辞。今虽有制升储,外议犹恐未定。若此命不易,则狂贼自然款伏。”武则天非常赞同其观点。不久拜其为幽州都督兼安东都护。转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检校左卫大将军。镇守边疆多年,累有功勋。
        亚夫之风
        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在新丰讲武,薛讷当时为左军节度。唐军军容不整,玄宗震怒,流放兵部尚书郭元振,杀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各路军马震惊失措,队形散乱,只有薛讷和朔方道大总管解琬二人所领兵马岿然不动。玄宗派遣轻骑宣召薛讷,企图进入薛讷军营。但薛讷治军严整,严禁使者随意进入军营。玄宗大加赞赏,特意慰勉,盛赞薛讷有周亚夫之风。
        战败免死
        契丹及奚与突厥连和为边患,开元二年(714年)薛讷奏请进击契丹,复置营州,玄宗赞同。夏,薛讷与左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率兵20人出檀州讨伐。杜宾客认为正值酷夏,天气炎热,将士们披甲执戈,携带粮草深入敌境,恐怕很难获胜。中书令姚元崇也赞同杜宾客的意见。然而薛讷却说:“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群臣商议,都认为不宜出兵。玄宗即位之初,欲威服四夷,采纳薛讷意见,令薛讷同紫微黄门三品,总督兵马征讨奚、契丹。六月,唐军在滦河遭遇契丹军,诸将统率不协调,交战不利,死者十分之八九。薛讷与数十骑突围得免,被契丹人嘲笑为“薛婆”。
        战后,薛讷归罪于崔宣道、李思敬等八人,唐玄宗下制将其全部在幽州处死。敕薛讷免死,削官为民,同时赦免杜宾客之罪。同年八月,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等率众十万进攻临洮军,又进攻兰州及渭州的渭源县,掠夺牧马而去。
        大破吐蕃
        为对抗吐蕃,玄宗再度起用薛讷,以白衣摄左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与太仆少卿王晙等率兵邀击吐蕃军队。十月,吐蕃再次进攻渭源。十月初二,玄宗下诏准备御驾亲征,并发兵10人,马四匹,迎击吐蕃。十月初十,薛讷在武阶驿(今甘肃临洮东)大败吐蕃军,坌达延率残部向洮水(今甘肃临潭西北)逃窜,薛讷指挥唐军紧追不舍,双方激战于长城堡(在今甘肃临洮境),唐军再次大败吐蕃军,斩首一万七千余,缴获牛羊一百二十万头。吐蕃军背水一战,誓死抗争。薛讷军先锋、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郎将王海宾陷入重围,唐军诸将嫉其战功,迟迟不发兵增援,致使王海宾力战而死。薛讷率主力赶到,趁势猛攻,吐蕃军死伤数万,生擒吐蕃将领六指乡弥洪,尽收其所掠羊马,并且缴获无数器械,唐朝取得了十几年来对吐蕃作战的巨大胜利。玄宗听闻薛讷等大获全胜,大悦,于是停止亲征。追赠王海宾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赐物三百段、粟三百石,赐王海宾之子名为王忠嗣,拜朝散大夫。命紫微舍人倪若水赶赴前线,记录诸将功勋。
        战后,薛讷以功,拜左羽林军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又拜其子薛畅为朝散大夫。
        年老致仕
        开元三年(715年)授凉州镇军大总管,统领赤水(在今甘肃武威西南)诸军,驻守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又以左卫大将军郭虔瓘为朔州镇大总管,统兵驻守并州,东西配合,防备后突厥阿史那默啜。后突厥默啜可汗进攻西突厥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部落,屡破其众。五月,玄宗敕令北庭都护汤嘉惠、左散骑常侍解琬率兵援救。九月,玄宗拜薛讷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太仆卿吕延祚、灵州刺史杜宾客为副总管,征讨默啜。
        开元四年(716年)六月,默啜被拔曳固颉质略袭杀,拔曳固、回纥、同罗、霄、仆固五部皆来归降,唐朝北部边境暂时解除危机。不久,薛讷以年老致仕,回家休养。
        开元八年(720年),薛讷去世,终年七十多岁(《新唐书薛讷传》载:“卒,年七十二”),赠太常卿,谥号昭定。




        雪鹰领主
        关注雪鹰领主吧,并捧场5000T豆,去领取
        活动截止:2025-12-31
        去徽章馆》
        8楼2016-03-04 01:45
        回复
          九:陇右兼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
          皇甫惟明(?—747),籍贯不详,唐朝大将,天宝元年官陇右节度使,玄宗年间,时破吐蕃作乱。公元746年,玄宗任命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兼任河西节度使。为官期间,为人刚正不阿,悉李林甫贼子野心,上奏玄宗祈罢之,故为李林甫所恶。公元747年,为李林甫谗言所害,被在贬所赐死。
          皇甫惟明早年曾与忠王李亨为友(即后来的唐肃宗)。开元十八年(730年)九月,吐蕃因屡败于唐军,便遣使请和。皇甫惟明知道后,便面陈和亲之利。唐玄宗却认为:“吐蕃赞普往年尝与朕书,悖慢无礼,朕意欲讨之,何得和也!”皇甫惟明解释道:“开元之初,赞普幼稚,岂能如此。必是在边军将务邀一时之功,伪作此书,激怒陛下。两国既斗,兴师动众,因利乘便,公行隐盗,伪作功状,以希勋爵,所损钜万,何益国家!今河西、陇右,百姓疲竭,事皆由此。若陛下遣使往视金城公主,因与赞普面约通和,令其稽颡称臣,永息边境,此永代安人之道也。”(《旧唐书·吐蕃传》)玄宗觉得言之有理,便令皇甫惟明和内侍张元方出使吐蕃。二人至吐蕃,对赞普和金城公主说明来意。赞普非常高兴,欣然请和,唐蕃两国遂修旧好。
          不久,皇甫惟明因功任左卫郎将(《唐会要·卷五十九》);开元二十年三月(735年),皇甫惟明,摄侍御史,充长春宫使(《唐会要·卷五十九》);后又任司农少卿(《册府元龟·卷一百五十八》);开元二十五年(740年)七月,任检校司农卿(《册府元龟·卷一百五十八》);开元末年,皇甫惟明出任陇右(今青海西宁乐都及甘肃临潭等)节度使。
          天宝元年十一月(742年),吐蕃大军进犯陇右地区,皇甫惟明立即率军迎击,在青海大获全胜。十二月二十七日,吐蕃大将莽布支再率3万余人马,与皇甫惟明部交战。唐军先锋骑将王难得率先出阵,与吐蕃赞普之子琅支都交锋。琅支都被其枪挑于马下。吐蕃军阵脚大乱。皇甫惟明趁机指挥唐军乘势掩杀,斩获5000余人(一说3万人)。
          不久,皇甫惟明便发现吐蕃军每次进犯陇右地区,都以洪济城(今青海贵德西)为前哨阵地,遂决心除去这个隐患。天宝二年(743年)四月,皇甫惟明故亲自率领兵马自西平郡(治西都,今青海乐都)出发,长途奔袭,推进千余里,向驻守洪济城的吐蕃军发起进攻。由于唐军远道而来,出其不意,很顺利地便占领该城。
          在天宝初年,唐玄宗喜好边功,边帅常以抗击吐蕃有功而获官爵。皇甫惟明在与吐蕃军作战中连战连捷,立功心切,决定率廓州(治化隆,今属青海)军向吐蕃所占重镇石堡城发起攻击(又称铁刃城,在今青海湟源西南)。
          石堡城是吐蕃的战略要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朔方节度使、信安王李祎用远程奔袭的战术,方攻占石堡城。但是在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十二月,由于河西、陇右节度使盖嘉运不思防务,致使吐蕃军重新攻占石堡城。
          皇甫惟明进至石堡城后,立即展开攻城。吐蕃守城将士一面凭险据守,一面传书求援。吐蕃即派大论莽布支率军兼程往援,并取得吐谷浑小王的配合,与守城将士里应外合,攻打唐军。皇甫惟明由于急功近利,只顾攻城,忽略打援,结果使唐军曹到重创,副将褚诩战死,只好退兵。
          随后,皇甫惟明进京献俘。十二月,唐玄宗对他进行了封赏(《册府元龟·卷一百三十一》)。天宝五年(746年)正月十三日,皇甫惟明又兼河西节度使,鸿胪卿。
          皇甫惟明入朝后,发现宰相李林甫专权,心中不满,便劝玄宗罢免李林甫,并认为刑部尚书韦坚(太子李亨的内兄)有宰相之才,可以启用。李林甫知道后,便怀恨在心,决定报复。十五日夜,皇甫惟明与韦坚一同游玩,共度佳节。李林甫遂以此为借口,说韦坚与边将私会,欲谋废立。皇甫惟明与韦坚因此被逮捕入狱,李林甫又让杨慎矜、杨国忠、王鉷、吉温等人一起出来做证。玄宗也怀疑韦坚与皇甫惟明结谋,但没有确凿的证据。二十一日,玄宗下制书责备说韦坚因谋求官职地位,存有野心,贬为缙云(今浙江缙云)太守;皇甫惟明因为挑拨离间君臣之间的关系,贬为播川(今贵州遵义)太守。天宝六年(746年),皇甫惟明被杀。


          雪鹰领主
          关注雪鹰领主吧,并捧场5000T豆,去领取
          活动截止:2025-12-31
          去徽章馆》
          11楼2016-03-04 02:08
          回复
            十:虢国公杨思勖
            杨思勖,唐朝宦官,罗州石城人,本为苏姓,姓养父的姓氏。少年时为给事内侍省,跟随唐玄宗讨韦后、太平公主,擢升为左监门卫将军,唐玄宗倚重他。
            开元初年,安南都护府梅叔鸾叛乱,号称黑帝,联合三十二州之众,勾结林邑、真腊、金邻等国,号称四十万。杨思勖请出征,唐玄宗募首领子弟十万,与安南大都护光楚客,从马援故道进军,出其不意,梅叔鸾大败,将尸体建成京观还军。
            724年,五溪首领覃行章反唐,杨思勖为黔中招讨使,率兵六万,擒获覃行章,斩首三万级,杨思勖因功进封为辅国大将军,跟随皇帝封禅泰山,为骠骑大将军,封虢国公。
            邕州封陵獠梁大海反唐,攻破宾、横等州,杨思勖平定了他,擒获梁大海等三千人。
            泷州蛮族陈行范自称天子,其部下何游鲁号称定国大将军,冯璘号称南越王,攻破州县四十。杨思勖征发永、道、连三州兵,淮南十万弩士,斩杀何游鲁、冯璘。陈行范逃到盘辽诸洞,杨思勖率军穷追,生擒了他,坑沙其党六万,获得马匹金银钜万计。杨思勖死的时候八十岁。
            杨思勖很残忍,敢杀戮,所得俘虏,必剥脸皮、敲脑壳,将士对他非常害怕,以这种情况能立功。内给事牛仙童受张守珪贿赂,唐玄宗把牛仙童交给杨思勖杀他。杨思勖把他绑上,挖心,截断手足,剔肉来吃,肉被剔光才死。


            雪鹰领主
            关注雪鹰领主吧,并捧场5000T豆,去领取
            活动截止:2025-12-31
            去徽章馆》
            12楼2016-03-04 02:19
            回复
              @最爱耀川


              雪鹰领主
              关注雪鹰领主吧,并捧场5000T豆,去领取
              活动截止:2025-12-31
              去徽章馆》
              14楼2016-03-04 02:32
              回复
                @学不会的单反


                雪鹰领主
                关注雪鹰领主吧,并捧场5000T豆,去领取
                活动截止:2025-12-31
                去徽章馆》
                15楼2016-03-04 10:28
                收起回复
                  汉唐雄风。。。。。。


                  16楼2016-06-17 09: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