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卿谈如何衡量城市居民的情感归属感,实际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总会带来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寻找情感上的寄托也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方式。怎样才算情感有寄托呢?其实就是情感有归属,心中有追求。换句话说就是,心灵有栖息之地,情感有安放之所。
衡量城市居民的情感归属感,可分别考虑三方面:一是城市建设的参与感;二是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三是家庭的温暖感。
市民对城市建设的参与感,体现在城市建设的共同决策和协作治理两个方面。如果市民能参与城市建设规划的决策过程,或者参与公共事务的协作治理,就会对城市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有一种当家作主的幸福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积极维护市容市貌、绿化美化城市,自觉避免随地吐痰、乱倒垃圾、乱贴乱画、乱搭违法建筑等有损城市形象的行为。
衡量城市居民情感归属的第二个方面是居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文化认同感,是指城市居民认同城市的文化、理念和精神等,内化于心而外化于素质、能力和实践。文化的认同感不是空中楼阁,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而有之的,需要长期的培养。
衡量城市居民情感有归属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家庭的温暖感。家,是避风的港湾,是心灵的栖所,每一个忙碌了一天的市民,回到家都希望得到家人温暖的关怀。回到家,一切都会是另一个世界,这里只有温馨,只有安宁,有一个可以和你心心相印的人,有你最亲的人在你身边。在家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的幸福。幸福城市的家庭,应该是这样温暖的地方,使人走到哪里都魂牵梦绕。
市民对城市是否拥有强烈的归属感,是衡量城市是否为幸福城市的重要指标。因为,只有市民们把这座城市真正当成了自己的“家”,才可能去关心、爱护这座城市的一切,才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和爱,才能从心底真正感觉到幸福。
衡量城市居民的情感归属感,可分别考虑三方面:一是城市建设的参与感;二是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三是家庭的温暖感。
市民对城市建设的参与感,体现在城市建设的共同决策和协作治理两个方面。如果市民能参与城市建设规划的决策过程,或者参与公共事务的协作治理,就会对城市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有一种当家作主的幸福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积极维护市容市貌、绿化美化城市,自觉避免随地吐痰、乱倒垃圾、乱贴乱画、乱搭违法建筑等有损城市形象的行为。
衡量城市居民情感归属的第二个方面是居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文化认同感,是指城市居民认同城市的文化、理念和精神等,内化于心而外化于素质、能力和实践。文化的认同感不是空中楼阁,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而有之的,需要长期的培养。
衡量城市居民情感有归属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家庭的温暖感。家,是避风的港湾,是心灵的栖所,每一个忙碌了一天的市民,回到家都希望得到家人温暖的关怀。回到家,一切都会是另一个世界,这里只有温馨,只有安宁,有一个可以和你心心相印的人,有你最亲的人在你身边。在家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的幸福。幸福城市的家庭,应该是这样温暖的地方,使人走到哪里都魂牵梦绕。
市民对城市是否拥有强烈的归属感,是衡量城市是否为幸福城市的重要指标。因为,只有市民们把这座城市真正当成了自己的“家”,才可能去关心、爱护这座城市的一切,才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和爱,才能从心底真正感觉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