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半书吧 关注:2,328贴子:40,998

【浮云半书】张相生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主在张九龄吧发文没人就滚过来了。。。主要以旧唐书为主,翻译一下,再加自己理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3-12 18:08回复
    民间传说
    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张九龄母亲卢氏在始兴已怀孕满十月仍未分娩。其父见妻身体粗大面黄体弱,疑是得了黄肿病。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经诊断后,老先生告诉张九龄之父,“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因这个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须到大地方出生。”听罢先生一言,张家只好迁到韶州。而张九龄据说就是在那里出生的。但张九龄出生后也曾返回始兴故里。始兴县民间流传的“捉鼠解朝廷”的故事就是来自张九龄年幼时在石头塘读书的经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3-12 18:09
    回复
      张九龄于唐仪凤三年出生在广东韶州曲江。曾祖父是张君政,曾任韶州别驾;祖父是张子虔,曾任窦州录事参军;父亲是张弘愈,曾任新州索卢县县丞。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3-12 18:09
      回复
        楼主查了一下百度
        别驾,是设置在地方长官 晋时始置,亦称录事参军事。为王、公、大将军的属员,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以后刺史如掌军开府,亦置此官。北魏至唐,各州亦均置。隋、唐各州、各卫府、东宫各率府,唐各都督府、都护府、羽林、龙武、神武各军府及王国,都有录事参军。
        司马
        隋、唐两代州、郡、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
        别驾
        别驾为地方长官,因其地位较高,所以在出行时不与长官同乘一辆车,所以得名。唐初改权利也比较大。郡丞为别驾,高宗又改别驾为长史,另以皇族为别驾,后废置不常。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3-12 18:10
        回复
          楼主私以为别驾的官职应该要比录事参军的要大,而县丞不知比参军要低多少。从某种程度看来,张九龄家里运势似乎不太好,官一代比一代当得低。不过这个家庭还是一个书香之家,有了家庭的熏陶,才塑造了岭南第一位宰相。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3-12 18:10
          回复
            还有一个信息是张九龄是西汉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这就说明张家的血统还是不错的。而为什么会来岭南呢,根据吧友补充,曾祖父张君政在隋朝时因朝廷任命从河南范阳前往岭南。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3-12 18:12
            回复
              在公元702年(张九龄22岁)时,张九龄参加了科举考试,并得到了进士乙等的名次。被沈佺期所赏识,做了尚书郎的官职。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3-12 18:15
              回复
                还有,此时张九龄担任的官职还是比较高的,大概在五六品左右,还可以在中央留任,这对一个刚考取功名的人来说是比较幸运的。张九龄是一个从岭南来的考生,家中不会多有钱,而且家道还有些衰落的趋势,沈佺期不可能为了利益而“关照”他,自然就只是因为才华了。由此可见张相当时就已经展现出来过人的才华。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3-12 18:16
                回复
                  大家应该都知道,祭祀在古代是一种特别重要的仪式。关系到国家前程。玄宗不去祭祀,还是比较任性的。这时张相就出来了,说明张相是着实为国家前途命运着想的。而且也说明张相身上的书生气息很重,非常重视礼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3-12 18:19
                  回复
                    张丞相耶,楼楼加油加油(๑•̀ㅂ•́)و✧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3-12 18:49
                    回复
                      lz加油,给你点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3-12 19:07
                      回复
                        蟹蟹楼上~度受出问题了,不会显示回复不开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3-12 20:25
                        回复
                          码。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6-03-14 23:52
                          回复
                            噫,长知识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3-15 10:11
                            收起回复
                              接下来跳到前面那句,玄宗召集天下有才能的人亲加策问,张九龄因为回答得不错,就被封为右拾遗。
                              唐朝及后来朝代设置的小官,分左、右拾遗——咨询建议官员,字面意思是捡起皇帝的遗漏(政策失误),相当于当代的监察兼助理机构。左右拾遗为正八品官职,除了元代,汉族统治者朝代介以左为大,右为小。所以左拾遗比右拾遗大一些(元代以右为大)。
                              中文名
                              右拾遗
                              含义
                              清要官
                              时期
                              唐朝
                              字面意思
                              捡起皇帝的遗漏(政策失误)
                              职能
                              拾遗:以谏为职的官员称作谏官,又形象地被称作言官,但言官亦指监察官员。类似于谏议大夫、补阙、正言、司谏之类的官员。
                              唐代进谏使命由门下省和中书省共担。门下省设给事中四名及辅员若干,并设左谏议大夫四名,左散骑常侍四名。中书省则设右谏议大夫四名,右散骑常侍四名。唐代还创设了补阙和拾遗两个官职,分置左右,左隶门下省,右隶中书省。补阙和拾遗均为谏官,负责看管供其他谏官呈递奏折所用的四只匣子。
                              大家还记不记得,在杜甫的生平中,曾经因为安史之乱后跟随太子左右(其实没多久就当了皇帝,算是讨了近乎)被封为右拾遗,但后来不久就辞官了,大概就是因为这是个闲置的官职,实现不了理想抱负,杜甫就辞官了。
                              由此可见,对于新人玄宗还是持怀疑态度,先赏一个小官做做。不过如果张相就此灰心丧气的话,就没有后来的盛世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03-15 13: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