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星雨吧 关注:6贴子:404
  • 12回复贴,共1

【存档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博尔赫斯:如果说达尔曼没有希望,他至少也没有恐惧。他跨过门槛时心想,在疗养院的第一晚,当他们把注射针头扎进他胳臂时,如果他能在旷野上持刀拼杀,死于械斗,对他倒是解脱,是幸福,是欢乐。他还想,如果当时他能选择或向往他死的方式,这样的死亡正是他要选择或向往的。
这时候愤怒是一件好事,你生气地将生命连同一本看不懂的书投诸火焰,残存的灰烬在谜语下闪烁,这才是这本书被解读的方法,是你应当遵循的生活准则。当你老了,你的对手只是你的少年时代,他在向你诘问和讨要昔年的梦想。
我这样的冷漠的人,遭遇这种处境也是应当的 。从没有真切地去关心别人,有些时候却是极在意的。但是如果我对你嘘寒问暖,多半是别有企图或者心怀愧疚。这两种情况都是少的,我已经不会接受、不会拒绝,成为了一个可以被他人的热情随意摆弄的人。
哲人们早已经把我们遗弃,他们对于少年时代的忧郁都讳莫如深,或者冷酷嘲讽: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受伤。现在,只有自杀的、殉情的、落水的作家,才是我的老师。
这一生绝不能囿于感情,财富,和道理。
现在,我是个没有梦想的人。我做事没目的。我所有的决定都不是为了获得什么、成为什么,只是为了避免什么、拒绝什么。我不知道自己期待什么,但尝试一些次后,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可能就是在这些尝试里,梦想就越来越隐晦、越来越珍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3-13 09:34回复
    现代作家们对别人永远不及对自己的 1/8关心。我因为这个恨他们。他们写自己的满腹委屈,写自己的无所事事,这怎么可以呢?人不能不爱别人啊。
    ——王小波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8-24 19:50
    收起回复
      现代诗歌具有一种极端的自我反讽能力。现代诗歌的本体从来没有固定过,不断变换、更新的本体才是现代诗歌的本体。但是,这并不是说形式变更成为了诗歌的主流,而是现代性将历史推入了一个急剧变动的漩涡,现代诗歌则正好处于这个漩涡的核心地带。进入现代之后,所谓的乌托邦想象已经成为一种更为真实、更贴近当下的历史想象,而不是一种纯粹的形而上幻觉。或者说,现代诗歌中的乌托邦想象总是具有政治性维度。
      ——胡桑


      3楼2017-01-16 13:04
      回复
        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在技术复制盛行的消费主义时代,一首只是在表层一味追求新奇的诗可能迅速成为一种被复制的产品而被消费,固执的新奇和惊异仅仅是一种时尚的盗版。现代(当代)诗歌越是试图将自己变成一种风尚,就越会被人们迅速地遗忘。在二十世纪前半叶,瓦雷里在《诗人笔记》中就告诫过,“不可追求标新立异,尤其是在我们的时代;因为任何标新立异都要强化目的,过分急于通过雕虫小技的方式来炫示自己,结果是早上的独创当天晚上就被复制;而且在早上越是触目和新奇,当天晚上就会由于效果的重复而益发触目,令人难以忍受——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


        4楼2017-01-16 13:34
        回复
          中国诗歌有过它的辉煌,中国诗人有过大出风头的时代。据传在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之后,一日与友人乘舟游江,江边立时欢声雷动,成千上万人汇聚两岸,要一睹当朝大诗人的风采。又据传苏轼晚年蒙神宗皇后赦罪,白海南一路北返,所过州县,常出现万人空巷的场面。从这些美好的传说中,不论是诗人还是诗歌读者,都培养出了一二三四种有关诗人的理念:一、诗人是超常的,不一般的,可以被观看的,因而诗人和演员有相似之处。二、诗人既然和演员有相似之处,那么他的疯癫和怪诞便可以被原谅,一经被原谅,他也就可以被效仿。三、疯癫、怪诞因此转化成某种文化特权,这种文化特权与政治权力结合在一起成为大众的神话。四、既然特权、权力可以被追求,那么诗歌写作便成为人人可为之事。
          ——西川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5-24 20:33
          回复
            艺术是文化中的一种病态表现。
            当这种病态表现成为某一文化的主要特征时,也就表明这一文化已呈“没落”状态。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6-28 20:22
            回复
              一切的死亡
              我已经历过一切的死亡,
              我要再经历一切的死亡,
              树中的木头的死亡,
              山中的石头的死亡,
              砂中的泥土的死亡,
              沙沙响的夏草的叶子的死亡
              和可怜的、血淋淋的凡人的死亡。
              我要重新出世变成花,
              我要重新出世变成树和草、
              变成鱼、鹿、蝴蝶和鸟。
              憧憬会把我往上拖,
              从每个形态拖到
              最后的苦恼,
              人类的苦恼。
              哦,震颤的拉紧的弓,
              但愿憧憬的发狂的拳头
              想把人生的两极
              弯到一处!
              你将再有好多次、好多次
              把我从死亡赶向诞生,
              赶向形成的充满痛苦的道路,
              赶向形成的辉煌的道路。
              ——黑塞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7-05 00:21
              回复
                在大理(外一首)
                庞 洁
                云南的月亮又薄又脆
                一只瓷瓶掉进洱海
                一生的时间都走在告别
                与重逢的路上
                苍山作为背景
                一个浪的道具
                应当如熨帖的俗世生活
                从诗歌的谶语中及时将人打捞
                上岸后的世界依然空茫
                没有什么比你的沉默更锋利
                我把天空和云都返还给你
                往事潮湿又明媚
                不能悲伤呵
                好天气是随机的
                汉字的任意组合也是随机的
                活着是个漫长的过程
                不提往昔的时候
                每个人都觉得来日方长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7-08 20:55
                回复
                  植物的静默
                  我知道叶片、花瓣、穗子、球果、茎干为何物,
                  四月和十二月将对你们做些什么。
                  尽管我的好奇得不到回应,
                  我还是特意向你们其中一些俯身,
                  向另一些伸长脖子。
                  我已拥有一系列你们的名字:
                  枫树、牛蒡、獐耳细辛、
                  槲寄生、石楠、杜松,勿忘我,
                  你们却没有我的。
                  我们正一起旅行。
                  同行的旅人总是闲谈,
                  交换看法,至少,关于天气,
                  或者,关于一闪而过的车站。
                  不可能无话可说:我们拥有太多共同的话题。
                  同一颗星球使我们彼此联系在一起。
                  我们投下影子,依据同样的定律。
                  我们试着理解事物,以我们自己的方式。
                  那些并不知晓的事物,使们更为亲近。
                  我将尽我所能解释这一切,随意问吧:
                  双眼看到的事物像什么,
                  我的心脏为了什么而跳动,
                  我的身体为何没有生根。
                  但如何回答无法提出的问题,
                  尤其是,当提问者如此微不足道。
                  林下植物、灌木林、草地、灯芯草丛——
                  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只是独白。
                  你们都没有倾听。
                  与你们的交谈是如此必要,却不可能。
                  如此紧迫,却被永远搁置,
                  在这仓促的人生中。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7-09 17:23
                  收起回复
                    一九七三年五月十六日
                    这么多日期中的一个
                    我们不再记得。
                    那天去了哪里,
                    做了什么——我一无所知。
                    遇到了谁,谈了什么,
                    我不能记起。
                    如果附近发生了罪案,
                    我也没有辩解之辞。
                    太阳闪耀、消失,
                    在我的视野之外。
                    地球旋转,
                    并未记录于我的笔记本。
                    我宁可假设
                    自己暂时死去,
                    也不愿继续活着,
                    却记不住任何事情。
                    毕竟,我不是幽灵。
                    我呼吸,吃东西,
                    走路。
                    脚下发出声音,
                    手指当然也在门把上
                    留下了印迹。
                    镜子捕获了我的影像。
                    我穿了一些或另一些某种颜色的东西。
                    有人肯定见过我。
                    也许那天我找到了
                    遗失的一些事物。
                    也许我遗失了后来又出现的事物。
                    我曾充满感情与知觉。
                    如今那一切就像
                    括号里的一行圆点。
                    我藏身于何处,
                    隐匿于何处?
                    消失于自己眼前,
                    是一种不错的幻术。
                    我摇动记忆。
                    也许在它枝叶间
                    沉睡多年的某些事物
                    突然振翅起飞。
                    不。
                    显然,我已要求太多。
                    甚至是对一秒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7-09 17: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