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作为远程支援舰,“氰”级对续航,升限的极高要求和对防护的较低需求使得试飞院决定在舰上安装实验型核聚变发动机。实际使用发现反应堆和配套系统的性能都远超预期,足以满足作战要求,核聚变动力被保留下来。
战舰的四部“舰本-105”型工质循环核聚变发动机被分别安装在四个发动机短舱内,单台功率45兆瓦。这种反应堆与裂变反应堆不同,它在不对外输出时是需要停机的,再启动时需要舰内发电机对其供电数十秒,这也是磁约束系统的局限性之一。
虽然聚变动力几乎没有放射性污染物产生,但为确保系统的足够冗余度,仍采用与裂变动力相似的“双回路双循环”设计。
系统的一回路,即反应堆回路,使用高压(500ATM)钠蒸汽作工作物质,从反应堆中蒸出的钠蒸汽大部分进入热交换器,一小部分进入发动机侧面的磁流体发电机发电,以便在提供电能的同时调整一回路循环压力。
二回路使用高比热容的普通水作工作物质,其压力和温度都比一回路低得多,但其流量较大,便于热交换过程的进行。最后产生推力的实际上是高速涵道风扇吹出的冷(相对涡喷而言)气流,这同时也是一种降低战舰红外特征的设计。
由于舰本式反应堆功率极大,本级舰升力被设计为基本来自发动机(而不是空气浮箱)。也就是说,一旦两台以上的发动机无法工作,战舰就会坠落。这是一种效益极高但也极其冒险的方案。但由于本级航巡主要利用其远程武器作战,而且机动性高(跑得掉),聚变动力也不失其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