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了法师:
一、念佛秘诀。生死心不切,大家都很著急,不少人在问:怎样才能生死心切?如何对治生死心不切?我们曾经在历代祖师大德的著作里面去寻找,寻找念佛的秘诀,最后发现六个字:时时作临终想。历代祖师传给我们念佛的秘诀,就这六个字:时时作临终想。浓缩起来就一个字:死。对於「死」这个话题大家不要忌讳,有人谈死色变,我们往往该忌的东西不忌,不该忌的东西去忌。古人说:现在即须畏惧死亡,临终时则无所畏惧;我等相反,现在无所畏,临终时唯以手抓胸,手忙脚乱。大家都羡慕海贤老和尚念佛的功夫,他念佛的功夫怎么成就的?每一时、每一刻都当成今生最后一刻,拼命念佛。生死心不切,从哪里下手?从痛念无常下手,时时作临终想。
宋朝草庵禅师写了一篇《念佛诀》,简单扼要,不到三百字。这篇开示很短,但可以说是历代祖师开示念佛秘诀的经典代表作,对指导我们念佛非常宝贵。草庵禅师在《净土圣贤录》榜上有名,往生极乐世界。《念佛诀》: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难念;西方极乐世界谁不愿生,而罕得生者,盖念佛之人未得诀耳。教念佛而使之真切者,其唯死之一字乎?死之一字在念头上,境缘自然冷淡,情爱亦自轻微。名利势豪,向此处俱用不得;见闻知解,到此时也行不得。四大各离,将何所靠;孤魂无主,安得自由。此时不见弥陀,恐逢罗刹;不生净土,恐入驴胎。莫视此事为缓!明日之事,今日不知。莫将此事为轻,错过今生,沉沦永劫。是一切事无如生死大事,则事事皆不切之事。於一切时总作临命终时,即时时皆念佛之时。如是念佛,斯为切心。如是切心,方生净土。须下死功夫,才成净业。常念死时节,方肯切心。此乃成佛之阶梯,是诚念佛之妙诀也。
一、念佛秘诀。生死心不切,大家都很著急,不少人在问:怎样才能生死心切?如何对治生死心不切?我们曾经在历代祖师大德的著作里面去寻找,寻找念佛的秘诀,最后发现六个字:时时作临终想。历代祖师传给我们念佛的秘诀,就这六个字:时时作临终想。浓缩起来就一个字:死。对於「死」这个话题大家不要忌讳,有人谈死色变,我们往往该忌的东西不忌,不该忌的东西去忌。古人说:现在即须畏惧死亡,临终时则无所畏惧;我等相反,现在无所畏,临终时唯以手抓胸,手忙脚乱。大家都羡慕海贤老和尚念佛的功夫,他念佛的功夫怎么成就的?每一时、每一刻都当成今生最后一刻,拼命念佛。生死心不切,从哪里下手?从痛念无常下手,时时作临终想。
宋朝草庵禅师写了一篇《念佛诀》,简单扼要,不到三百字。这篇开示很短,但可以说是历代祖师开示念佛秘诀的经典代表作,对指导我们念佛非常宝贵。草庵禅师在《净土圣贤录》榜上有名,往生极乐世界。《念佛诀》: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难念;西方极乐世界谁不愿生,而罕得生者,盖念佛之人未得诀耳。教念佛而使之真切者,其唯死之一字乎?死之一字在念头上,境缘自然冷淡,情爱亦自轻微。名利势豪,向此处俱用不得;见闻知解,到此时也行不得。四大各离,将何所靠;孤魂无主,安得自由。此时不见弥陀,恐逢罗刹;不生净土,恐入驴胎。莫视此事为缓!明日之事,今日不知。莫将此事为轻,错过今生,沉沦永劫。是一切事无如生死大事,则事事皆不切之事。於一切时总作临命终时,即时时皆念佛之时。如是念佛,斯为切心。如是切心,方生净土。须下死功夫,才成净业。常念死时节,方肯切心。此乃成佛之阶梯,是诚念佛之妙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