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西医属于两套不同的医学体系。当作为“舶来品”的西医进入中国,“爬山、吃肉、骂中医”曾被当作一种时髦,中医药被贴上“不科学”的标签,进而被人忽略、忘却,乃至一度沦落到被废除的边缘。但随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中医药如同遗落的珍珠重放光彩。拭去厚厚的历史灰尘,中医药独特的价值正在重现。
无论是去年国务院下达的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意见》还是两会上人大代表们纷纷力挺中医的态度,都不可否认中医药产业已经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医药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拉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序幕,古老的中医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但目前现状并不是中西医“并重”问题,能“并存”就不错了。话虽偏激,却真实的反映了现状。新中国成立60多年,西医师数量相比新中国建立初期增加了30多倍,中医师只增加了不到1倍。《2014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76.0亿人次,其中中医类总诊疗人次8.7亿人次,只占11%左右。中西医发展不对称,原因之一就是中医科学大多学科缺乏标准,而大多中医科学都基于医生的经验。从中医理论的演进过成就可以看出,中医的理论现阶段的确是经验医学。
中医标准化面对的困境
其一,过去中医的传承模式就是师带徒,而师父的观点就是传承于上一代人的经验加上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理解(各代人对于中医经典著作偏好也是不同的)。这里很重要的节点就是对于经典著作理解的偏差性,由于古代交通落后,信息交换的成本太大,很难相互沟通,再加上地域疾病的差异,产生了很多医学流派,光是统一这些医学流派的观点难度就相当大了,更不用说诊断的标准。
其二,各类临床数据量化的困难程度,这个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资金投入,我们知道中医药实行辨证论治,最大的特点是个性化。但个性化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毫无章法。归根到底,个性化的诊疗也有一定之规。想要把大量的中医药领域的各类技术做出量化,趋于标准,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标准化是保障中医药质量安全的基本依据,是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中医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发展和创新的必然。
天人中医认为
无论是中医或是西医,其学科存在的根本意义就是为了使人类获得健康,只不过一个是从宏观角度,另一个是从微观角度来入手,其目的还是一致的,都是为人类造福,使人类文明进步。拿中医来讲,标准化与是为了能更普适的为人类服务,最关键的是患者真正得到了健康。所以中医的标准化离不开基础数据的支撑。希望看到中医在人类绚烂文明史上画出浓墨重彩的那一笔。
无论是去年国务院下达的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意见》还是两会上人大代表们纷纷力挺中医的态度,都不可否认中医药产业已经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医药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拉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序幕,古老的中医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中西医并重”是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但目前现状并不是中西医“并重”问题,能“并存”就不错了。话虽偏激,却真实的反映了现状。新中国成立60多年,西医师数量相比新中国建立初期增加了30多倍,中医师只增加了不到1倍。《2014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76.0亿人次,其中中医类总诊疗人次8.7亿人次,只占11%左右。中西医发展不对称,原因之一就是中医科学大多学科缺乏标准,而大多中医科学都基于医生的经验。从中医理论的演进过成就可以看出,中医的理论现阶段的确是经验医学。
中医标准化面对的困境
其一,过去中医的传承模式就是师带徒,而师父的观点就是传承于上一代人的经验加上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理解(各代人对于中医经典著作偏好也是不同的)。这里很重要的节点就是对于经典著作理解的偏差性,由于古代交通落后,信息交换的成本太大,很难相互沟通,再加上地域疾病的差异,产生了很多医学流派,光是统一这些医学流派的观点难度就相当大了,更不用说诊断的标准。
其二,各类临床数据量化的困难程度,这个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资金投入,我们知道中医药实行辨证论治,最大的特点是个性化。但个性化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毫无章法。归根到底,个性化的诊疗也有一定之规。想要把大量的中医药领域的各类技术做出量化,趋于标准,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标准化是保障中医药质量安全的基本依据,是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中医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发展和创新的必然。
天人中医认为
无论是中医或是西医,其学科存在的根本意义就是为了使人类获得健康,只不过一个是从宏观角度,另一个是从微观角度来入手,其目的还是一致的,都是为人类造福,使人类文明进步。拿中医来讲,标准化与是为了能更普适的为人类服务,最关键的是患者真正得到了健康。所以中医的标准化离不开基础数据的支撑。希望看到中医在人类绚烂文明史上画出浓墨重彩的那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