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从来就不是一个靠几个指标高低一争高下的。
《天梯》
http://media.weibo.cn/article?id=2309403954767226396640&location=35
音域:大字组A - 小字一组A# - 小字二组D#
如果不是这次《我是歌手》,我真的很难,很难想像,一贯举重若轻的李克勤,会选择做这样一个作品。印象里的他,无论是面对音乐还是生活都是一个淡然知足的人。作品也是以细腻精致见长,很少有大开大合的处理方式。这一次的演绎,更像是摆脱了他本人特质的一次发挥。相比上一场《可惜不是你》字里行间都是“李克勤”的从容,这次他是完全把自己交给作品,交给观众来评判。
如果说歌唱比赛尚要追求一个“技术指标”,那么这次的《天梯》一定是一个完美达标作品,将近两个半八度的演唱跨度,真声最高音小字一组A#,假声小字二组D#,和声里C AllStar更是给出了真声小字一组B,假声小字二组A#的超高音。两厢交融,虽然在收音和调音过程中损失了一些内容,但仍然能感受到声音层次和虚实变化上配合很得当:音色上李克勤“务实”,C AllStar“务虚”。虚实结合,既有高亢清晰的旋律线又有人声和音来弥补李克勤音色中天然偏冷的部分,二者相得益彰,不得不说是一种巧思。
但如果你只在这首歌的编曲中看到了“大编制”“有和声”“音域广”几个指标,那就太拘泥于表面了。音乐,从来就不是一个靠几个指标高低一争高下的。李克勤请来原唱,不是给观众混脸熟的,更不是壮声势来的。和声是这首歌与生自来的标签,它背后代表的是这首歌思想感情的精华部分。《天梯》是两位老人的爱情故事的结晶,更是对现代都市年轻人的爱情观的启迪。这种由“一”到“众”,由小到大的感情推进,只有和声营造出的“众”才能诠释这种小爱带给人的震撼。这也是为什么在香港的演出中,作为这个爱情故事的见证者之一,C AllStar的出场总能给这首歌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动。每次和声出场并戛然而止的时候,你总能从现场观众脸上找到感动的痕迹。
作为一首叙事感很强的作品,这首歌原唱与李克勤的音色对比在作品中营造了两个形象:都市爱情中迷路的年轻一代和用一生浇灌爱情的两位老人。在开头处安排的四声部和音,为整个作品奠定了一个温馨感人却不悲戚的感情基调。C AllStar的声线略带些青涩味道却十分真挚,与哼鸣着缓缓加入进来的李克勤的深厚饱满的声音对比,为整首歌增添了一种跨越时代的感情。主歌部分李克勤的咬字和气息功力尽显,尽管这首歌旋律细节很多,例如“能共你,沿途来爬天梯,不用忌讳”一句中的频繁波动,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每一粒音都十分清晰的内功。看似轻松,实际操作起来需要很好的气息掌控能力作为支持。
第一遍副歌部分先是由主唱用清晰的声线勾了出一个壮美的爱情画卷。“几多对,持续爱到几多岁;当生命仍能为你豁出去”点名主题,而后由一人之声变成群体之力,加入和声后力量和层次感都比前一段更丰富。“能撑下去”用假声唱出的简单的坚持比真声更让人动容。第二段主歌和副歌从格式上与第一段保持一致,不同的是主唱的音色由淡然的叙事转换为抒情,在每一个细节点上都累计了许多感情释放的位置,为华彩段落做准备。
从“握着手,而幸福包围泥墙简陋”,队形开始改变,两种声音形象分据舞台一侧,进入对唱阶段。一句“爱到永久”开始了长达16秒的长音,这句长音最霸道的地方绝不是时常,而是配合时常歌手选择的演唱强度。这个位置是4个和音和主唱一起演唱,C AllStar的King还贡献了一个小字二组A#的超高音,基础音量在现场一定是非常震撼的。因此主唱必须要在伴唱强大的“攻势”之下保持住声音的强度才能维持音量上的基本平衡。而李克勤是第一个进音的,也是最后一个结束的,中间长达16秒的时间里要始终保持这样的高强度用声状态,对体力的消耗可想而知。而到下一句“几多对”一出口我就服了,刚刚结束的超长强音就像没发生过一样,声线依旧清晰有力,而且穿透力相当惊人,声音状态直逼08年红磡个唱的《好戏之人》的音色。而且升key之后这首歌彻底被抬到换声点附近,主唱不得不反复演唱G,G#, A, A#等位置相当磨人的音,想保持音色的一致性是非常困难的。但他还是能保持一贯的风采,举重若轻。最后以D#结尾,完成得也很圆满。
由此也不难看出,一个完整的好演出首先就是要找到好作品作为素材,而《天梯》无疑是李克勤至今为止选用的素材库当中,最具潜力的一首歌。如果说其他场的翻唱都可以抛开原唱谈问题,那本场绝对是一个例外,谈这首歌一定要从原作说起。
之前也有人问,为什么选《天梯》。
首先必须说,这个作品本身确如李克勤所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粤语歌。它的成功背后是近几年来粤语歌中比较少见的配置:小故事、小人物、小制作、新人演绎。但是它获得的成功是许多hit歌手费劲心力都未能达到的高度。《天梯》的故事和旋律带给大家的感染力几乎是无差别的,不受风格甚至音色冷暖的限制,靠着创作者敏锐的判断力、出众的叙事节奏掌控力,缔造了一个与现代都市爱情观形成鲜明对比的“简单”爱情旋律。其实细观之下这首歌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它能把一个很好的故事素材融入到流行音乐的框架中,然后在跟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困境相对接,形成共鸣。
首先,这首歌的成功之处在于整体性非常强。旋律+歌词搭配的特别好。如果拿掉歌词,但看旋律其实并没什么奇特的地方,就是普通情歌的旋律做的稍微夸张了一点而已。但是这首歌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在旋律的大框架下做了许多小细节,感情把控和节奏切分也非常合理。配合故事中的种种场景,很容易产生代入感,而这在流行音乐写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难点——如何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故事的主人公,两位老人生活在重庆腹地,故事开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虽然有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但是它距离香港,距离现代都市的青年男女太远,仅仅是普通的叙事歌曲几乎是难以获得观众的共鸣的。因此在歌曲的设计上并没有特别直白的奔着这个故事本身撒狗血,而是采取带入的叙事法,讲述“我”跟“你”之间的故事,用歌词中的细节拉近了观众与歌曲的距离。
而且歌词在描绘场景的过程中加入了许多与原背景故事紧密相联的关键词和意向,比如“如可找个荒岛”、“隔绝尘俗只想要跟你可终老”、“能共你 沿途来爬天梯 不用忌讳”、“千夫所指里 谁理登不登对”、“从崎岖这路途 开垦给你可走得更好”。看似没有直白的讲出故事的情节,但每一个关键词的出现都是一次情感的推助。让更多人能从歌曲中讲述的平凡爱情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时又从关键词中感受到原形故事里爱的伟大。歌曲中用的长音很少,大多都是密集的歌词,通过不同的节奏型给人一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觉,把感动无限延伸下去。这种小爱给人的感动由于更贴近生活,给人带来的震撼甚至要大过社会层面的大爱,这就是一个好作品的魅力所在。
一个小作品的成功,没有歌手和制作人的名气保驾护航,却收获了更多人的感同身受。这样的成功或许正是李克勤希望在音乐行业看到的,一种真实的感动。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他会在常规赛的最后一轮选择推广这样一个作品。看似意外,其实绝非偶然。还记得他在节目刚开始的宣传片里说的那句话,“选择什么样的作品就是选择作怎样一个歌手”,有如此感悟的李克勤,我希望你的作品能走到更多人心里。
《天梯》
http://media.weibo.cn/article?id=2309403954767226396640&location=35
音域:大字组A - 小字一组A# - 小字二组D#
如果不是这次《我是歌手》,我真的很难,很难想像,一贯举重若轻的李克勤,会选择做这样一个作品。印象里的他,无论是面对音乐还是生活都是一个淡然知足的人。作品也是以细腻精致见长,很少有大开大合的处理方式。这一次的演绎,更像是摆脱了他本人特质的一次发挥。相比上一场《可惜不是你》字里行间都是“李克勤”的从容,这次他是完全把自己交给作品,交给观众来评判。
如果说歌唱比赛尚要追求一个“技术指标”,那么这次的《天梯》一定是一个完美达标作品,将近两个半八度的演唱跨度,真声最高音小字一组A#,假声小字二组D#,和声里C AllStar更是给出了真声小字一组B,假声小字二组A#的超高音。两厢交融,虽然在收音和调音过程中损失了一些内容,但仍然能感受到声音层次和虚实变化上配合很得当:音色上李克勤“务实”,C AllStar“务虚”。虚实结合,既有高亢清晰的旋律线又有人声和音来弥补李克勤音色中天然偏冷的部分,二者相得益彰,不得不说是一种巧思。
但如果你只在这首歌的编曲中看到了“大编制”“有和声”“音域广”几个指标,那就太拘泥于表面了。音乐,从来就不是一个靠几个指标高低一争高下的。李克勤请来原唱,不是给观众混脸熟的,更不是壮声势来的。和声是这首歌与生自来的标签,它背后代表的是这首歌思想感情的精华部分。《天梯》是两位老人的爱情故事的结晶,更是对现代都市年轻人的爱情观的启迪。这种由“一”到“众”,由小到大的感情推进,只有和声营造出的“众”才能诠释这种小爱带给人的震撼。这也是为什么在香港的演出中,作为这个爱情故事的见证者之一,C AllStar的出场总能给这首歌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动。每次和声出场并戛然而止的时候,你总能从现场观众脸上找到感动的痕迹。
作为一首叙事感很强的作品,这首歌原唱与李克勤的音色对比在作品中营造了两个形象:都市爱情中迷路的年轻一代和用一生浇灌爱情的两位老人。在开头处安排的四声部和音,为整个作品奠定了一个温馨感人却不悲戚的感情基调。C AllStar的声线略带些青涩味道却十分真挚,与哼鸣着缓缓加入进来的李克勤的深厚饱满的声音对比,为整首歌增添了一种跨越时代的感情。主歌部分李克勤的咬字和气息功力尽显,尽管这首歌旋律细节很多,例如“能共你,沿途来爬天梯,不用忌讳”一句中的频繁波动,也丝毫没有影响到他每一粒音都十分清晰的内功。看似轻松,实际操作起来需要很好的气息掌控能力作为支持。
第一遍副歌部分先是由主唱用清晰的声线勾了出一个壮美的爱情画卷。“几多对,持续爱到几多岁;当生命仍能为你豁出去”点名主题,而后由一人之声变成群体之力,加入和声后力量和层次感都比前一段更丰富。“能撑下去”用假声唱出的简单的坚持比真声更让人动容。第二段主歌和副歌从格式上与第一段保持一致,不同的是主唱的音色由淡然的叙事转换为抒情,在每一个细节点上都累计了许多感情释放的位置,为华彩段落做准备。
从“握着手,而幸福包围泥墙简陋”,队形开始改变,两种声音形象分据舞台一侧,进入对唱阶段。一句“爱到永久”开始了长达16秒的长音,这句长音最霸道的地方绝不是时常,而是配合时常歌手选择的演唱强度。这个位置是4个和音和主唱一起演唱,C AllStar的King还贡献了一个小字二组A#的超高音,基础音量在现场一定是非常震撼的。因此主唱必须要在伴唱强大的“攻势”之下保持住声音的强度才能维持音量上的基本平衡。而李克勤是第一个进音的,也是最后一个结束的,中间长达16秒的时间里要始终保持这样的高强度用声状态,对体力的消耗可想而知。而到下一句“几多对”一出口我就服了,刚刚结束的超长强音就像没发生过一样,声线依旧清晰有力,而且穿透力相当惊人,声音状态直逼08年红磡个唱的《好戏之人》的音色。而且升key之后这首歌彻底被抬到换声点附近,主唱不得不反复演唱G,G#, A, A#等位置相当磨人的音,想保持音色的一致性是非常困难的。但他还是能保持一贯的风采,举重若轻。最后以D#结尾,完成得也很圆满。
由此也不难看出,一个完整的好演出首先就是要找到好作品作为素材,而《天梯》无疑是李克勤至今为止选用的素材库当中,最具潜力的一首歌。如果说其他场的翻唱都可以抛开原唱谈问题,那本场绝对是一个例外,谈这首歌一定要从原作说起。
之前也有人问,为什么选《天梯》。
首先必须说,这个作品本身确如李克勤所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粤语歌。它的成功背后是近几年来粤语歌中比较少见的配置:小故事、小人物、小制作、新人演绎。但是它获得的成功是许多hit歌手费劲心力都未能达到的高度。《天梯》的故事和旋律带给大家的感染力几乎是无差别的,不受风格甚至音色冷暖的限制,靠着创作者敏锐的判断力、出众的叙事节奏掌控力,缔造了一个与现代都市爱情观形成鲜明对比的“简单”爱情旋律。其实细观之下这首歌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它能把一个很好的故事素材融入到流行音乐的框架中,然后在跟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困境相对接,形成共鸣。
首先,这首歌的成功之处在于整体性非常强。旋律+歌词搭配的特别好。如果拿掉歌词,但看旋律其实并没什么奇特的地方,就是普通情歌的旋律做的稍微夸张了一点而已。但是这首歌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在旋律的大框架下做了许多小细节,感情把控和节奏切分也非常合理。配合故事中的种种场景,很容易产生代入感,而这在流行音乐写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难点——如何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故事的主人公,两位老人生活在重庆腹地,故事开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虽然有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但是它距离香港,距离现代都市的青年男女太远,仅仅是普通的叙事歌曲几乎是难以获得观众的共鸣的。因此在歌曲的设计上并没有特别直白的奔着这个故事本身撒狗血,而是采取带入的叙事法,讲述“我”跟“你”之间的故事,用歌词中的细节拉近了观众与歌曲的距离。
而且歌词在描绘场景的过程中加入了许多与原背景故事紧密相联的关键词和意向,比如“如可找个荒岛”、“隔绝尘俗只想要跟你可终老”、“能共你 沿途来爬天梯 不用忌讳”、“千夫所指里 谁理登不登对”、“从崎岖这路途 开垦给你可走得更好”。看似没有直白的讲出故事的情节,但每一个关键词的出现都是一次情感的推助。让更多人能从歌曲中讲述的平凡爱情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时又从关键词中感受到原形故事里爱的伟大。歌曲中用的长音很少,大多都是密集的歌词,通过不同的节奏型给人一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觉,把感动无限延伸下去。这种小爱给人的感动由于更贴近生活,给人带来的震撼甚至要大过社会层面的大爱,这就是一个好作品的魅力所在。
一个小作品的成功,没有歌手和制作人的名气保驾护航,却收获了更多人的感同身受。这样的成功或许正是李克勤希望在音乐行业看到的,一种真实的感动。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他会在常规赛的最后一轮选择推广这样一个作品。看似意外,其实绝非偶然。还记得他在节目刚开始的宣传片里说的那句话,“选择什么样的作品就是选择作怎样一个歌手”,有如此感悟的李克勤,我希望你的作品能走到更多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