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清朝灭亡。1914年,北洋政府决定在原国子监筹建历史博物馆,将从前属于清内阁大库的档案文书,统归历史博物馆所有,又一律搬迁入故宫午门外朝房里,或端门的门洞中储藏,之后仍然处于丢弃无人管理的状态。
就在这时,在北洋政府里任职的一些前清遗老们,想到储藏在午门外朝房里的原内阁大库文书中,曾夹带某些宋版、元版,以及明版书籍的残本零页,得之可卖大钱,于是偷偷潜入档案故纸堆中“淘宝”,还顺手窃取几许贵重的档案文本,这是清内阁大库档案遭致散失之始。
时至1921年左右,北洋政府财政危机,教育部拖欠教职员工薪金太多,教育部为筹措钱财,决定属于历史博物馆的原内阁大库档案,除留下一小部分外,装成9000麻袋,重约15万斤,作价4000银元,当作废纸卖给了京城西单牌楼北大街的同懋增纸店,用为重新造纸原料。纸店老板雇用50辆大马车,历时十余天,方把午门外朝房和端门门洞里的大库档案,搬运到广安门善果寺的库房里暂存起来。
大库档案出皇宫落入纸店后,李、张两姓伙计,竟然先行零售了档案文书,以一块银圆可买一件文书档案,顺利地卖出了1000余件;书店王子元重金买走了150斤档案;北京琉璃厂某位老板出钱200元,买走了一批“精品”。
同懋增纸店老版如此售卖,很快,内阁大库档案文书已散失成不足8000麻袋,约计12万斤了。著名古文物学家、古文字学家罗振玉得知后奔走筹措资金,以13000元高价,于1922年2月,从同懋增纸店买得余下所有的大库档案。随后,罗振玉对大库档案文书进行了整理与研究,汇编成十册《史料丛刊初编》,陆续印行于世,当即引发国内外历史学术界的极大震动。由此,清内阁残存的档案文书的历史价值被充分认识,王国维称清朝内阁大库档案为“自来未能有比者”的贵重的古物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