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吧 关注:205,489贴子:1,432,027

回复:黄巢起义对大唐的影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历代评价
王夫之《读通鉴论》:“亡汉者黄巾,而黄巾不能有汉;亡隋者群盗,而群盗不能有隋;亡唐者黄巢,而黄巢不能有唐。”
黄仁宇:“……黄巢渡过长江四次,黄河两次。这位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流寇发现唐帝国中有无数的罅隙可供他自由来去。各处地方官员只顾本区的安全,从未构成一种有效的战略将他网罗。”
欧安欣: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战争轰轰烈烈,壮烈一时;他的军事战略表现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成为我国军事战略史上的宝贵遗产,影响后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7楼2017-02-08 15:32
回复
    轶事典故
    五岁对诗
    黄巢五岁时候陪老人,父亲为菊花连句,老头想找不到,他随口回答说:“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黄巢父亲责怪他。于是老翁说:“他能诗,但不知道轻重,可以命令他再写一篇。”黄巢回答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正月十五挂红灯
    唐朝末期,黄巢带领起义军北上,攻打浑城,围城三天攻不下来。黄巢秘密入城打探,为一个老人所救。老人并告诉了黄巢攻城的方法。黄巢很感动就说:“老人家,你家有红纸吗?”老人说:“现成的没有,店铺里能买到的。”黄巢说:“你买几张红纸,扎个灯笼,正月十五挂在房檐上。”黄巢走后,老人把消息传给邻居,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全城穷百姓都知道了,家家买红纸扎灯笼。黄巢回到大营,马上召集将士商量,到了夏历正月十五晚上,带着五千精兵,摸过护城河,按老人所指的路悄悄入城,一声号炮,内外夹攻,很快攻破城门,起义军进城了!这时,穷人家门口都挂起了红灯,全城灯火通明。凡是挂红灯笼的大门,起义军一律不入;不挂红灯的,起义军冲进去抓赃官老财,只一宿就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杀光了。第二天,黄巢开仓分粮,还派人给那位老人送去二百两银子。
    自那以后,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红灯。这个习俗便流传下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9楼2017-02-08 15:35
    回复
      端午“插艾草”
      黄巢的义军攻打中原地区,时值端午。当地官员放出风声:“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动员民众逃离家园,是为“走黄巢”。以牵制义军不断扩大之势。
      中原地区某户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妇人与二个小孩,一小孩为亲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遗孤。亲生的小孩刚能行走,她嫂子的遗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岁。妇人带着二小孩逃难,背着她嫂子的遗孤,却让自己刚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却落在后头。走不多远,遇一黄衣人,问:“嫂嫂为何不让大小孩走路,而让小的小孩走路?”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其实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无奈你何。”言罢竟忽不见。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而作,并沿途叫逃难之人插艾草可破黄巢之刀云云。因此妇人平时善良,多行善事,诸多民众都相信,依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黄巢”,在家中过端午节[47]。
      果然,义军过境,见家中插艾草的人家,无人打扰,随军的医生还为民众看病,问疾苦。一时妇人遇仙人指点之事在各地传开,平民之家,不再“走黄巢”,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妇人行忠义之事[47]。
      其实,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艺高强。义军所到之处,都是无人村,义军无人支援,成了孤军。谋士知有蹊跷,化成便衣,独自寻找原因,遇是了妇人。忽然不见,只是纵身跳上大树隐藏起来了。谋士小施一计,不仅破了官府的“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为义军获得民众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成风,世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今天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0楼2017-02-08 15:35
      回复
        黄巢点兵
        黄巢在惠州时候,还亲自到潼湖的驻军点兵排阵,至今潼湖还流传着黄巢点灯阅兵的传说,并有一个非常独特的“黄巢点兵”奇观可印证:以前的潼湖,是一个典型的积水洼地,每年的龙舟雨后,潼湖水就会涨得满满的。就在大水初涨的头几天晚上,夜幕下的湖中央偏东的水面上就会陆续出现耀眼的亮光,一盏,两盏,无数盏,一排排、一串串地悬浮在波涛上,把几里水面照得通明,接着就消失了。人们一直相信,那就是传说中的黄巢点兵。[48]
        黄巢还到博罗的石湾视察部队。当年,士兵为练习攀登城墙,堆起了很多高高的土墩。石湾现还有黄巢墩地名,据说那就是当年的遗存地。黄巢也曾移师公庄小住。公庄有天子岭地名,甚至还在镇东的獭子圩牛尾石下洞中,还留有一座黄巢的造像。在公庄,还有一座山叫天子嶂,相传也与黄巢有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1楼2017-02-08 15:35
        回复
          封禁山
          铜钹山是上饶八大景区之一,是千里武夷山脉的起点。同时铜钹山都被称为“封禁山”,在唐朝末年到清末的近千年的时间中,这里一直被封禁,百姓不得进入,所以铜钹山也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生态风貌。
          当年黄巢率领起义军在进驻江西境内的时候,走到了铜钹山这座森林茂盛的大山,这里的地形复杂,山高险峻,林茂草深,而且有很好的隐蔽性,是历代造反者们理想的藏身地,于是,黄巢便选定铜钹山作为军需的“供应处”和“后勤医院”,在战场上受伤的伤员可以在这个清幽之地好好的修养身体,并很快的康复重新投入战斗中,所以说,铜钹山对于黄巢的军队来说,可谓功不可没。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2楼2017-02-08 15:36
          回复
            盗挖乾陵
            参见:乾陵、黄巢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3楼2017-02-08 15:37
            回复
              个人作品
              《全唐诗》录黄巢三首七言诗。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4楼2017-02-08 15:37
              回复


                125楼2017-02-08 17:0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6楼2017-02-15 22:0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7楼2017-02-16 23:1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8楼2017-02-17 01:05
                      回复
                        高适《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9楼2017-02-19 17:3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0楼2017-02-21 22:30
                          回复
                            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1楼2017-02-25 16:47
                            回复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2楼2017-02-27 2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