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木斋吧 关注:15贴子:70
  • 2回复贴,共1

最新仿冒海南黄花梨木材①—是个神马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本文缘由前几日朋友开料朋友圈晒图片如下:











IP属地:北京1楼2016-03-23 14:19回复
    其实这就是安哥拉花梨,当然是安哥拉花梨中的极品料!!!
    安哥拉花梨木
    学名:Pterocarpus angolensis
    科名:Faboideae (papilionoideae)蝶形花亚科
    俗名:Muniga(辛巴威Zimbabwe),Girassonde(安哥拉Augola),Ambila(莫三鼻克Mozambique),Muninga,mninga(坦桑尼亚Tanzania),Mukwa(尚比亚Zambia),Kiaat、Kajat(南非S.Africa)
    我们行里面中国的俗称有:安哥拉花梨,亚花梨,非洲黄花梨等名称。并不是所有的安哥拉花梨都是上图这样,极少极少有材料能达到如此品级,所以大家不要看了图片就误以为所有的安哥拉花梨都是这样的!!!
    以上所展示图片均为安哥拉花梨极品原料的横切面,下面我们来看看颈切面。
    先来秀一下新买的相机吧.....



    脚都受伤了还给你们亲自开料做对比,我容易嘛....

    下图为颈切面未打磨剖面




    从上面没有打磨的颈切面就不难看出了,毛孔粗大,纤维很粗,可以推断此料质木性很大,意味着不论做什么缺少任性,很容易开裂变形!
    下面是打磨后的颈切面图片

    虽然经过了打磨,但仍然无法掩盖其木质纤维的粗大!


    IP属地:北京2楼2016-03-23 14:20
    回复
      下面来看看一看横切面同海南黄花梨的对比实拍!(找了一块比较差的海黄原料横切面做对比)


      海南黄花梨。王世襄老先生描述的很到位——“静而不宣”,用在以上两图对比的解释就是,海南黄花梨纹理虽然生动多变,但让人感觉不乱,不闹腾,色泽上不浓妆艳抹的妖艳,艳丽,而图片对比“安哥拉花梨极品料”的横切面纹理,颜色过于浓艳,可以说浓妆艳抹,让人觉得很假!!!
      插一个图片海南黄花梨鉴定必要的几个要素如下图

      海南黄花梨的评级要素与鉴别要素一样,鉴别需要从①:纹理,②:颜色,③:油性,④:细腻程度,⑤:比重,⑥:色泽,还有一点就是普通消费者可能闻不到的⑦:气味儿,这七点入手,从此六点来对比“安哥拉花梨极品料”①,②,③,④,⑤(料质个体差异不好判断),⑥,最后着重说下⑦,安哥拉花梨开料就是普通的花梨木味,略微发酸,不好闻,海南黄花梨开料,是降香味儿,让人很舒服,即便是吸入一大口都不会让人打喷嚏的刺鼻辛辣味儿,当然个别海南料开料辛辣味也是有的,但是没有越南辛辣味儿更明显一些。关于①——⑥点,大家自己看图自己揣摩总结吧,我这里就不便多余累述了,下面会给出颈切面的对比图片,也是大家自己找一下感觉,黄花梨鉴定没有别的方法,就是多看,多看,看多了自然就有了感觉.....
      颈切面对比

      “安哥拉花梨极品料”打磨至1000目砂纸,而海黄没有打磨,仍然能从细腻程度对比出很大的差异,至于纹理什么的要素大家自己慢慢看,自己总结吧。

      最后发几个安哥拉花梨极品料的成品珠子图片

      珠子直径为2.5CM

      海南黄花梨同“安哥拉花梨极品料”对比总结!
      ①:纹理呆滞,无太多变化。
      ②:颜色浓妆艳抹,过于妖艳。
      ③:油性干涩,不够温润。
      ④:海黄的细腻是让人感觉润如玉,此珠子完全没温润细腻的感觉。
      ⑥:色泽,没有荧光感,不够透亮,若打磨3000左右砂纸,海南黄花梨阳光下有入木三分的透亮感,并且阳光下有荧光,隐隐约约感觉到器物表面有一层荧光的感觉。
      ⑦:气味儿,就不用多说了,一般消费者买成品很难从气味儿来判别,气味儿在开料时候最有用,成品小的器物味道太淡,很难闻的出来。

      最新仿冒海南黄花梨木材②——迄今为止最像海南黄花梨的料是什么?(连气味儿都很像),近期更新,敬请关注....


      IP属地:北京3楼2016-03-23 14: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