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对西部蒙古的称呼在元朝时被称为斡亦剌,又称卫拉特、卫喇特;也许这样的称呼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可能有些陌生。而到了明朝时期改称为瓦剌这个词,大家就熟悉了,因为在历史书上的“土木堡之变”等等资料中大家都看到和听说过了。明末清初,瓦剌各部又分为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分。漠西蒙古又叫厄鲁特蒙古,游牧在现新疆的天山之北,阿尔泰山之南,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等地区,其部落与部落之间并没有形成具体的和统一的管理机构,而仅仅只是设立了一个松散的议事机构——丘尔干(蒙古语会盟之意)的领主代表会议。在明朝崇祯十三年(1640年)厄鲁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首领会盟于塔尔巴哈台并制定了《蒙古卫拉特法典》,确定了以藏传喇嘛教为信仰的宗教,厄鲁特蒙古部族开始采用回鹘式蒙古文字,1648年后使用托忒文。这些历史档案资料其实也不是为公布于众的,而是尘封在新疆的博物馆和档案库里的。
土尔扈特部族的渊源出自历史上的蒙古克烈惕部,最早可以上溯到八九世纪的九姓鞑靼,土尔扈特部族始祖为翁罕(或王罕)。12世纪后半叶,翁罕为克烈惕部首领在蒙古诸部中被尊称为“也可汗”(大皇帝),就连铁木真也曾经拜其为“义父”,结为“父子安达”。土尔扈特部(克烈惕部)在12世纪时游牧于蒙古高原偏北地区。此后随着铁木真部落的崛起和元朝的建立、灭亡,该部落逐渐衰落并向西部游牧,正是这个阶段蒙古克烈惕部的一部分改名为土尔扈特部。这段历史情况我建议大家观看一下电影《成吉思汗》后,结合其中的情节和内容来了解!
土尔扈特部族的渊源出自历史上的蒙古克烈惕部,最早可以上溯到八九世纪的九姓鞑靼,土尔扈特部族始祖为翁罕(或王罕)。12世纪后半叶,翁罕为克烈惕部首领在蒙古诸部中被尊称为“也可汗”(大皇帝),就连铁木真也曾经拜其为“义父”,结为“父子安达”。土尔扈特部(克烈惕部)在12世纪时游牧于蒙古高原偏北地区。此后随着铁木真部落的崛起和元朝的建立、灭亡,该部落逐渐衰落并向西部游牧,正是这个阶段蒙古克烈惕部的一部分改名为土尔扈特部。这段历史情况我建议大家观看一下电影《成吉思汗》后,结合其中的情节和内容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