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再次提问“病毒”的设定。我就将文中已经显示的“病毒”的一些特性总结一下吧:
1. “病毒”诱发了人类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异常和病变现象,这些现象是实际存在并被人们接触的。
2. 虽然可以从一系列的异常病变现象中证明”病毒“存在的痕迹,却无法实际观测到”病毒“本身。
3. 事关“病毒“的情况,存在不可证伪性。这种不可证伪性来自于主观的偏向性(”病毒“研究者认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倾向于“病毒”的心理病态现象),但不可否认来也有客观认知的局限性。目前为止,没有人可以同时保持主观的无偏向和客观认知的全知性。
4. 虽然基于理性,可以认为”病毒“是大而不当的臆想,实际并不存在,却仍旧需要解决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病变现象。而大多数研究者,就是在研究这些病变现象的过程中,感受到”病毒“存在的痕迹。
5. 未知是无限的,未知的某物在未知的黑暗里也是移动着的,而并非固定在某一处,被动等待着被解析,认知的扩展性并不等同于解析的必然性——只有基于这一点,”病毒“于本文的地位才能确立。
1. “病毒”诱发了人类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异常和病变现象,这些现象是实际存在并被人们接触的。
2. 虽然可以从一系列的异常病变现象中证明”病毒“存在的痕迹,却无法实际观测到”病毒“本身。
3. 事关“病毒“的情况,存在不可证伪性。这种不可证伪性来自于主观的偏向性(”病毒“研究者认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倾向于“病毒”的心理病态现象),但不可否认来也有客观认知的局限性。目前为止,没有人可以同时保持主观的无偏向和客观认知的全知性。
4. 虽然基于理性,可以认为”病毒“是大而不当的臆想,实际并不存在,却仍旧需要解决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病变现象。而大多数研究者,就是在研究这些病变现象的过程中,感受到”病毒“存在的痕迹。
5. 未知是无限的,未知的某物在未知的黑暗里也是移动着的,而并非固定在某一处,被动等待着被解析,认知的扩展性并不等同于解析的必然性——只有基于这一点,”病毒“于本文的地位才能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