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第二年主要参战国签署了著名的凡尔赛“和约”。大家都知道福煦元帅的名言“这不是和平,这这只是二十年的休战。”但我想,他说的不仅仅是二十年后的二战……
由于一战中众多战败国解体,如同化学变化中的分子。但原子的数目永远不变,众多新生国家在欧洲大陆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但这些国家对于凡尔赛条约划定的国境线基本都不太满意,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匈牙利与罗马尼亚,但本文的主角并不是这两个国家,而是从18世纪末长久以来一直遭受奴役的波兰(尽管成立过公国,不过后来随着拿破仑的玩完,大公国也吹了)。
波兰独立后,由强硬派的毕苏斯领导,恰逢此时,俄国正在进行内战,回敬俄国人的机会到了(俄国曾多次参与瓜分波兰的行动)。1920年4月,波军向俄国全线突击,很快,维尔纽斯、基辅、明斯克相继落入波军手中,似乎一切迹象都表明,一个“大波兰”即将诞生在欧洲大陆。
但随着高尔察克的白军支持不住,苏军打算收复之前所有被波军攻占的要地,并在5月下旬做好了一切准备。
苏军组成了两个方面军,其中有6个集团军和一个骑兵集团军以及一个骑兵军。著名的图哈切夫斯基带领4个集团军和和一个骑兵军(总计15万人和595门火炮)从普里皮亚季(居然想起了cod4)以北前进,叶格洛夫则带领剩下的兵力在普里皮亚季以南前行。
他们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推进很快,但似乎俄国人的目标不仅仅是驱逐波军,他们还要拿下波兰首都华沙,试图再次控制波兰。
图哈切夫斯基所指挥的方面军突破较快,长驱直入480公里来到了波兰腹地。于7月20日拿下格罗基诺,令人吃惊的是,在这场战役波军居然出动了数十辆坦克(极有可能是雷诺,因为支撑波兰的英法两国大部分坦克太慢,如圣沙蒙、施耐德和大游民,只有法国雷诺算是较为灵活的坦克,但具体还是不祥,此处为个人猜测。)。不过,这些装甲力量并未起太大作用。
尽管变化突然,但波军高层还是恢复了镇定。总参谋长洛兹瓦多夫斯基并不认为波军大势已去,苏军由于普里皮亚季中沼泽的阻碍被迫分兵,由于他们两路所逼退的波军逐渐合拢,使得波军的指挥调度更加方便;同时,由于苏军运输力低下,补给已经成为问题。
英法也派出一个顾问团前去帮助波军,他们当中就有法国的魏刚将军。
波军计划反攻,毕苏斯认为只要击垮北线苏军主力,南线苏军也失去作用。为此,他先调集了两个师和骑兵旅到北线,随后又增加了两个集团军(合计48000人);而首都华沙也有多达4.6万人镇守,另外城北还有2.6万人的预备队。一旦反击失败,他们决心与苏军战斗到低。(看到了柏林保卫战的影子)
图哈切夫斯基决定先收拾北郊的预备队,他投入了三个集团军(他总共只有四个集团军和1个骑兵军)进攻会以彪悍的“盖伊汗”骑兵为先导,随后再把自己手头剩下的兵力向华沙统统砸去。波军暗自窃喜:因为轻敌的图哈切夫斯基的部队南面基本都没有掩护。
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一名波兰传令官被打死,反击计划全部被苏军缴获,但图哈切夫斯基认为这是波军的圈套:这上面有两个师分明在南线(之前提到了)作战,怎么可能参加北线的反攻?他对此不予理睬。
8月12日是进攻开始日,但由于之前的作战,苏军骑兵的前进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但他们得到了16集团军的有效支援,向华沙北部防线进攻。那里的波军收到命令:反攻发起前务必不惜一切代价坚守此防线。13日~14日,战斗异常激烈,波军第11师被击溃,苏军突破到了距离华沙仅24公里小镇。但就是如此,初期失利的波军竟然发起反击,生生地把苏军轰了回去。15日,波军直接突袭了苏军第4集团军的司令部,苏军逃命时连计划都忘了带走!对此,波军投入装甲兵加大了局部反攻的力度。
由于一战中众多战败国解体,如同化学变化中的分子。但原子的数目永远不变,众多新生国家在欧洲大陆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但这些国家对于凡尔赛条约划定的国境线基本都不太满意,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匈牙利与罗马尼亚,但本文的主角并不是这两个国家,而是从18世纪末长久以来一直遭受奴役的波兰(尽管成立过公国,不过后来随着拿破仑的玩完,大公国也吹了)。
波兰独立后,由强硬派的毕苏斯领导,恰逢此时,俄国正在进行内战,回敬俄国人的机会到了(俄国曾多次参与瓜分波兰的行动)。1920年4月,波军向俄国全线突击,很快,维尔纽斯、基辅、明斯克相继落入波军手中,似乎一切迹象都表明,一个“大波兰”即将诞生在欧洲大陆。
但随着高尔察克的白军支持不住,苏军打算收复之前所有被波军攻占的要地,并在5月下旬做好了一切准备。
苏军组成了两个方面军,其中有6个集团军和一个骑兵集团军以及一个骑兵军。著名的图哈切夫斯基带领4个集团军和和一个骑兵军(总计15万人和595门火炮)从普里皮亚季(居然想起了cod4)以北前进,叶格洛夫则带领剩下的兵力在普里皮亚季以南前行。
他们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推进很快,但似乎俄国人的目标不仅仅是驱逐波军,他们还要拿下波兰首都华沙,试图再次控制波兰。
图哈切夫斯基所指挥的方面军突破较快,长驱直入480公里来到了波兰腹地。于7月20日拿下格罗基诺,令人吃惊的是,在这场战役波军居然出动了数十辆坦克(极有可能是雷诺,因为支撑波兰的英法两国大部分坦克太慢,如圣沙蒙、施耐德和大游民,只有法国雷诺算是较为灵活的坦克,但具体还是不祥,此处为个人猜测。)。不过,这些装甲力量并未起太大作用。
尽管变化突然,但波军高层还是恢复了镇定。总参谋长洛兹瓦多夫斯基并不认为波军大势已去,苏军由于普里皮亚季中沼泽的阻碍被迫分兵,由于他们两路所逼退的波军逐渐合拢,使得波军的指挥调度更加方便;同时,由于苏军运输力低下,补给已经成为问题。
英法也派出一个顾问团前去帮助波军,他们当中就有法国的魏刚将军。
波军计划反攻,毕苏斯认为只要击垮北线苏军主力,南线苏军也失去作用。为此,他先调集了两个师和骑兵旅到北线,随后又增加了两个集团军(合计48000人);而首都华沙也有多达4.6万人镇守,另外城北还有2.6万人的预备队。一旦反击失败,他们决心与苏军战斗到低。(看到了柏林保卫战的影子)
图哈切夫斯基决定先收拾北郊的预备队,他投入了三个集团军(他总共只有四个集团军和1个骑兵军)进攻会以彪悍的“盖伊汗”骑兵为先导,随后再把自己手头剩下的兵力向华沙统统砸去。波军暗自窃喜:因为轻敌的图哈切夫斯基的部队南面基本都没有掩护。
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一名波兰传令官被打死,反击计划全部被苏军缴获,但图哈切夫斯基认为这是波军的圈套:这上面有两个师分明在南线(之前提到了)作战,怎么可能参加北线的反攻?他对此不予理睬。
8月12日是进攻开始日,但由于之前的作战,苏军骑兵的前进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但他们得到了16集团军的有效支援,向华沙北部防线进攻。那里的波军收到命令:反攻发起前务必不惜一切代价坚守此防线。13日~14日,战斗异常激烈,波军第11师被击溃,苏军突破到了距离华沙仅24公里小镇。但就是如此,初期失利的波军竟然发起反击,生生地把苏军轰了回去。15日,波军直接突袭了苏军第4集团军的司令部,苏军逃命时连计划都忘了带走!对此,波军投入装甲兵加大了局部反攻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