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夏和所有的大师都经常说识别一个信念,然后放下或清理掉。我感觉识别很容易,但放下具体是一种什么样的过程和感觉?所以我回想我生命中有限的几次“放下”的经验。
中学的时候,我单恋一个男生,表白被拒绝,痛苦挣扎了很久,因为觉得他是最优秀的,而我得不到。之后有几年时间一想到还是不舒服,现在知道这里面有个负面信念是“我不够优秀,所以不值得得到最好的”、“不值得被爱”、“永远都得不到了”。但在大学的时候过了一段很充实的日子,感觉到自己的优秀和价值,慢慢地可以把这件事拿出来跟朋友说了。之后工作时还遇到过更优秀的追求者,世俗观点来看,比当初那个男生还要好很多,回看之前的痛苦,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我体验到“我很优秀”。知道之前那种“我不值得得到最好的”观点不是真的。那件事已经影响不到我了,我甚至可以嘲笑一下当初的自己,这就是放下了。
读书的时候有一次数考不及格,我对这个分数耿耿于怀,很长时间不想跟别人谈分数,因为它代表了别人所说的"没有能力,没有前途“的信念。之后工作实战,觉得学校分数论前途都是浮云,不是真的,至少按我身边的例子,我体验到那个信念不是真的,影响不了我。所以我还能跟别人开玩笑说那次分数。
再说几个例子,这种放下的感觉就更明白了。我工作的时候工资近万,每个月随便花都有剩,所以有个“很有钱” “处于社会中上层”的信念“,当别人称我为吊丝的时候,我觉得OK,没有感觉,因为我体验到不是真的。但当我开玩笑说别人是吊丝的时候,我奇怪地发现有些人居然生气了。这就是有没有放下的区别。你想想,如果盖茨被人叫吊丝,他应该不会生气,因为根据他天天被人艳羡的体验,他知道”他是吊丝,没钱“这个信念不是真的。
其实上面的例子里有个”优越感“的幻觉,我后面再举一个例子就能看清这个幻觉了。之后我遇到一个新室友,她工资1W多,比我多几千,我一开始不觉得有差别,但她每天都穿得光鲜亮丽,用各种品牌,有时会嘲笑一下我的工资和生活品质。久而久之,我对她那些品牌产生了兴趣,但我的工资显得有点吃紧了,有一次她称我为吊丝,我莫名其妙就生气了,因为我突然觉得这是真的。后来,我还发现她的朋友叫她吊丝,她也会生气,我了解到她的朋友都是家里很有钱的,开公司,可能她潜意识觉得自己还不够他们好吧。所以,如果今天依靠优越感这个幻觉快乐的话,明天被人比下去了,可能快乐就不存在了。
我的人生经验还很有限,能体验到”放下“的例子不多,大家可以多补充。
回到重点,回顾”放下“的过程和感觉是为了总结”放下“的方法。我总结方法的是:要认出这个信念不是真的,才能真正放下,但最最关键的前提是你要真实地体验到它的对立面是真的,这个在未达到之前就好难了,太考想像力了。
所有的这些我是在看莱斯特觉醒故事里思考到的,因为和所有负面信念对立的终极信念就是——“我已经是完美圆满的,我是无条件被爱的,无限的存在。”——而我要如何去体验到这个信念是真的呢?只能去假装吗?
他一直在说你不是这个身体,不是这个头脑,你要放下这个身体,这个头脑。(但他强调放下是不会消失的)他说要验证你有没有放下,就想像一下你把这个身体扔下悬崖的感受,你就知道你是多么执着于它。我看过《灵魂之旅》后,我觉得死亡不是真的,所以当别人对我说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完全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可以说我不怕死,但是,我特别特别恐惧死前身体可能遭受的疼痛,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有多么放不下我的身体,因为我依然觉得“我就是这具身体”是真真切切的。
昨天我开始假装我不是这具身体,突然变成了观察者——”它要进电梯时好像有点紧张,为什么呢?它怕别人不会等它,它会被夹到" "它要去吃饭了,它觉得它是有需求的” “它搭配了这么多菜,它觉得这样吃下去是美味的”(突然间没什么食欲了)“它刚刚赞扬了一下别人,好像有点违心,它觉得它需要讨好别人”。之后,我的手脚好像有点和椅子、床融化在一起的感觉,可能只是发麻的错觉。然后视力好像有人在调照相机的感觉,时好时坏,很难聚焦,好像有点晕晕胀胀的时候,家里的柜子看上去软软的。我立刻叫停,不想再玩觉醒了。
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放不下,都还没体验够,我不想一下子全都变了,我怕失控。就好像一个小孩意识到他可以突然间长大时,他想缓一缓,体验一下童年的单纯和无知。我突然意识到莱斯特说过你没觉醒是因为你放不下这个有限的物质界,因为你不相信觉醒后会更快乐。
中学的时候,我单恋一个男生,表白被拒绝,痛苦挣扎了很久,因为觉得他是最优秀的,而我得不到。之后有几年时间一想到还是不舒服,现在知道这里面有个负面信念是“我不够优秀,所以不值得得到最好的”、“不值得被爱”、“永远都得不到了”。但在大学的时候过了一段很充实的日子,感觉到自己的优秀和价值,慢慢地可以把这件事拿出来跟朋友说了。之后工作时还遇到过更优秀的追求者,世俗观点来看,比当初那个男生还要好很多,回看之前的痛苦,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我体验到“我很优秀”。知道之前那种“我不值得得到最好的”观点不是真的。那件事已经影响不到我了,我甚至可以嘲笑一下当初的自己,这就是放下了。
读书的时候有一次数考不及格,我对这个分数耿耿于怀,很长时间不想跟别人谈分数,因为它代表了别人所说的"没有能力,没有前途“的信念。之后工作实战,觉得学校分数论前途都是浮云,不是真的,至少按我身边的例子,我体验到那个信念不是真的,影响不了我。所以我还能跟别人开玩笑说那次分数。
再说几个例子,这种放下的感觉就更明白了。我工作的时候工资近万,每个月随便花都有剩,所以有个“很有钱” “处于社会中上层”的信念“,当别人称我为吊丝的时候,我觉得OK,没有感觉,因为我体验到不是真的。但当我开玩笑说别人是吊丝的时候,我奇怪地发现有些人居然生气了。这就是有没有放下的区别。你想想,如果盖茨被人叫吊丝,他应该不会生气,因为根据他天天被人艳羡的体验,他知道”他是吊丝,没钱“这个信念不是真的。
其实上面的例子里有个”优越感“的幻觉,我后面再举一个例子就能看清这个幻觉了。之后我遇到一个新室友,她工资1W多,比我多几千,我一开始不觉得有差别,但她每天都穿得光鲜亮丽,用各种品牌,有时会嘲笑一下我的工资和生活品质。久而久之,我对她那些品牌产生了兴趣,但我的工资显得有点吃紧了,有一次她称我为吊丝,我莫名其妙就生气了,因为我突然觉得这是真的。后来,我还发现她的朋友叫她吊丝,她也会生气,我了解到她的朋友都是家里很有钱的,开公司,可能她潜意识觉得自己还不够他们好吧。所以,如果今天依靠优越感这个幻觉快乐的话,明天被人比下去了,可能快乐就不存在了。
我的人生经验还很有限,能体验到”放下“的例子不多,大家可以多补充。
回到重点,回顾”放下“的过程和感觉是为了总结”放下“的方法。我总结方法的是:要认出这个信念不是真的,才能真正放下,但最最关键的前提是你要真实地体验到它的对立面是真的,这个在未达到之前就好难了,太考想像力了。
所有的这些我是在看莱斯特觉醒故事里思考到的,因为和所有负面信念对立的终极信念就是——“我已经是完美圆满的,我是无条件被爱的,无限的存在。”——而我要如何去体验到这个信念是真的呢?只能去假装吗?
他一直在说你不是这个身体,不是这个头脑,你要放下这个身体,这个头脑。(但他强调放下是不会消失的)他说要验证你有没有放下,就想像一下你把这个身体扔下悬崖的感受,你就知道你是多么执着于它。我看过《灵魂之旅》后,我觉得死亡不是真的,所以当别人对我说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完全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可以说我不怕死,但是,我特别特别恐惧死前身体可能遭受的疼痛,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有多么放不下我的身体,因为我依然觉得“我就是这具身体”是真真切切的。
昨天我开始假装我不是这具身体,突然变成了观察者——”它要进电梯时好像有点紧张,为什么呢?它怕别人不会等它,它会被夹到" "它要去吃饭了,它觉得它是有需求的” “它搭配了这么多菜,它觉得这样吃下去是美味的”(突然间没什么食欲了)“它刚刚赞扬了一下别人,好像有点违心,它觉得它需要讨好别人”。之后,我的手脚好像有点和椅子、床融化在一起的感觉,可能只是发麻的错觉。然后视力好像有人在调照相机的感觉,时好时坏,很难聚焦,好像有点晕晕胀胀的时候,家里的柜子看上去软软的。我立刻叫停,不想再玩觉醒了。
因为我还有好多东西放不下,都还没体验够,我不想一下子全都变了,我怕失控。就好像一个小孩意识到他可以突然间长大时,他想缓一缓,体验一下童年的单纯和无知。我突然意识到莱斯特说过你没觉醒是因为你放不下这个有限的物质界,因为你不相信觉醒后会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