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朋友圈突刮一股春风,虽有春风一支,但无一点红色,黯然伤感,溯其根本来自茶器天下,便索性注册个账户,春风已刮,不想追风,实在囊中羞涩,便另辟蹊径,在茶器天下写了篇拙文,说了说我和晓芳窑。本人心怀一石二鸟之意,斗胆把此文贴到吧里,只为刷刷存在感,请各位吧友、各位爷见谅海涵。
初识晓芳窑,那要从2013年初台湾自由行说起,台北故宫是必访之地,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保存完整的文化艺术,正如秦孝仪老先生所说“中国之美,美在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之美,尽在故宫”。然而我钟情的却是宋代的汝窑,那一抹“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天青色。出泥不染的莲花式温碗,高雅清丽的奉华纸槌瓶,素雅隽秀的无纹水仙盆,造型雅致,釉面温润,开片细碎,宛若蝉翼,若隐若现,自然天趣。站在它们面前,领略宋人的美学和意境,惊叹宋徽宗的艺术造诣,陶醉与痴迷,从那一刻开始我便爱上了汝窑。回到天津,慢慢才知道,在台北北投有一个晓芳窑,烧制的仿汝窑让众多同志趋之若鹜,价格也是很有优势。略感遗憾,便是在台北与晓芳窑擦肩而过,后来才知只有预约才能拜访,只好等下次去台湾。于是痛下决心,在上海门店预定了我的第一件晓芳窑作品仿汝窑天青临泉壶。






认识晓芳窑,等待是一种煎熬,更是一种对美好的期望。拿到临泉壶是喜悦的,也是腰疼的,更是激动的。雍容大雅的器型,内敛的釉色,温润如玉般的触感,仔细端详那蝉翼般的开片,层次感强烈,纵横交错浑然一体。四十年来,蔡晓芳老先生怀揣着一颗虔诚的制瓷之心,努力的将古瓷精髓和当代美学完美的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烧制出一批又一批精美的茶器。在此,向蔡晓芳老先生致敬,老人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确实不容易。从那以后,收了几个晓芳窑普品,不论营销如何,不论制坯如何,不论配釉如何,不论窑温如何,那或许是耳边的声音,那或许是台湾同胞的精明,但我只相信我看到的,我摸到的,每每喝茶赏杯,总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温润内敛,富有一种如水墨画般的流动感。有人独爱春风,有人独爱小雅,而我是个泛爱的水瓶座,不管是景德镇的,不管是河南汝州的,不管是浙江龙泉的,不管是中国台湾的,只要是好的美的,我都喜欢,因为我是个茶杯控。我执迷于其中,乐此不疲,管他三七二十一。
初识晓芳窑,那要从2013年初台湾自由行说起,台北故宫是必访之地,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保存完整的文化艺术,正如秦孝仪老先生所说“中国之美,美在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之美,尽在故宫”。然而我钟情的却是宋代的汝窑,那一抹“雨过天晴云破处”的天青色。出泥不染的莲花式温碗,高雅清丽的奉华纸槌瓶,素雅隽秀的无纹水仙盆,造型雅致,釉面温润,开片细碎,宛若蝉翼,若隐若现,自然天趣。站在它们面前,领略宋人的美学和意境,惊叹宋徽宗的艺术造诣,陶醉与痴迷,从那一刻开始我便爱上了汝窑。回到天津,慢慢才知道,在台北北投有一个晓芳窑,烧制的仿汝窑让众多同志趋之若鹜,价格也是很有优势。略感遗憾,便是在台北与晓芳窑擦肩而过,后来才知只有预约才能拜访,只好等下次去台湾。于是痛下决心,在上海门店预定了我的第一件晓芳窑作品仿汝窑天青临泉壶。






认识晓芳窑,等待是一种煎熬,更是一种对美好的期望。拿到临泉壶是喜悦的,也是腰疼的,更是激动的。雍容大雅的器型,内敛的釉色,温润如玉般的触感,仔细端详那蝉翼般的开片,层次感强烈,纵横交错浑然一体。四十年来,蔡晓芳老先生怀揣着一颗虔诚的制瓷之心,努力的将古瓷精髓和当代美学完美的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烧制出一批又一批精美的茶器。在此,向蔡晓芳老先生致敬,老人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确实不容易。从那以后,收了几个晓芳窑普品,不论营销如何,不论制坯如何,不论配釉如何,不论窑温如何,那或许是耳边的声音,那或许是台湾同胞的精明,但我只相信我看到的,我摸到的,每每喝茶赏杯,总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温润内敛,富有一种如水墨画般的流动感。有人独爱春风,有人独爱小雅,而我是个泛爱的水瓶座,不管是景德镇的,不管是河南汝州的,不管是浙江龙泉的,不管是中国台湾的,只要是好的美的,我都喜欢,因为我是个茶杯控。我执迷于其中,乐此不疲,管他三七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