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吧 关注:1,141贴子:211,689
  • 8回复贴,共1
又是清明,发一篇旧文,权作对陈不旧老师(去年冬天因突发疾病去世)的怀念!
高山仰止
本人一介书生,每每与人论及官德、艺德及人品时,总与人争得面红耳赤。笔者坚持认为,做官者如果没有好的官德,纵然有再大的本领,也难让人敬重;同理,艺术界的家们、星们,如果缺少艺德,即使头上有再多的光环,也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作为一个普通人,也同样要讲究人品,没有优秀的品质,即失去了做人之本,也就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人。所以说,无论为官者、从艺者,抑或是平头百姓,都应以自己的人格立身处世,感召人、影响人、折服人,这就有了无以替代的魅力,让高山仰止,万人拥戴!
在我的大半生经历中,能称得上人之楷模、堪为人师之表者,当首推洛阳的陈不旧(如陵)老师了!
陈如陵老师在《洛阳教育报》做副刊编辑时,有个引人注目的笔名叫陈不旧,发表了不少文章,真是名如其人,笔锋老辣,文字练达,而观点新颖,陈而不旧,深深地吸引了我。我除了敬重,不曾想过能与他交上朋友!
那是一个人间九月天,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洛阳教育报社的陈如陵和孙龙合老师到洛宁来采访剪纸艺术家李笑白先生,我应邀做向导,自然大喜过望。我问他们:“田稼夫编辑者谁?”孙老师笑着说:“就是咱这如陵阿姨!”他向我说了一个“典故”:有一名学生向报社写稿,误以为陈如陵老师是女编辑,给他写了一封信,称如陵为阿姨。而从此他把该版编辑改为田稼夫了。陈老师呵呵一笑,腼腆地说:“叫田稼夫更确切些,编辑就是在自己的园地里耕耘稼穑嘛。”也就是此时,我才知道陈不旧、田稼夫皆陈如陵也。
在之后的近距离接触中,我发现陈如陵老师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特点:如他的名字,他黑红的脸庞,瘦削的身材,戴一副近视镜,说话有点口吃,但分外亲切。这些毫不影响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我则感觉文人就应当是这样的,富有精神的钙质,比起那些口若悬河、妄自尊大的学者来说更本质和纯粹一些。
陈老师是湖南人,在日军侵华时,祖籍惨遭践踏,陈老师举家迁陡洛阳,在他的一系列文章中,明显可以感受到他对列强入侵的愤怒,充满民族气节,这就更加增强了我对他的尊崇。我进一步知道了他是一个原则性极强、爱憎分明、为人耿直、治学严谨的人,而这些品格和素养,正是我所推崇的具有鲜明个性和完善人格的师表形象。
后来,我出于对陈如陵老师的敬重,也不想让他为难,只偶尔向他主编的《途中人》版面寄稿子。那次,我将一篇自我感觉良好的散文打印稿《关于生命的思考》寄给他,原以为很快就会发表的。等了一个月,陈老师回信了,他用方格纸工工正正、一字一格地给我写了3张亲笔信,言辞真诚,亲切感人。他说:“……散文往往是通过人和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引起人心灵的共鸣,达到情感的共振,而你的文字虽然优美流畅,富有哲思,但大而空,说教性太强,读起来很美,但掩卷后却难以让人记住些什么。所以,不拟采用,现原稿奉还,望加斟酌。”接着,他又以朋友的身份,与我交谈为人为文的道理。他说:“你们县有一位焦静波老师,写来的稿子文字瘦小几难辨认,加之常掉标点符号,让人发急,可人家的文字有生活气息,有内容,且语言风趣幽默,让人过目难忘,可向他商讨沟通……”最后,他亲切地告诉我:“今后来稿,看得清就行了,不必非要打印,能省就省点……。”捧读陈老师的来信,泪水模糊了眼睑,他的为人为文之道跃然纸上,其言之诤诤,语之凿凿,更令我没齿难忘,我当即肃然命笔,给老师回音:“……稿子虽未发表,却让我受了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诲,读老师的文字,如饮甘霖雨露,这是我写稿以来最高的礼遇了……!”这件事,让我在之后的做人、处事、治学、为文中,时时鞭策自己奋然前行,不敢懈怠,不敢妄自菲薄,也成为我对别人议论写作时的谈资。
可能在98年吧,陈如陵老师到《教育时报》做了一年编辑,我知道陈老师耿直认真,不循私情,多次写好稿子,却不敢贸然寄给他,有篇《生命的启示》反复修改,直到认为可以拿得出手了,才放飞邮箱。果然,在陈老师斧正后刊发了,这让我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了,写作水准自然有了较大提升。
时报在2000年开辟了一个很有创意的专栏,叫做《一百个教师的自述》,让广大教师倾诉心中块垒,反映教坛百味人生。我身边有一个很好的素材,事迹生动、曲折感人。栏目要求必须是教师口述,本报记者采写。与陈老师联系后,他让我拿个初稿,我把稿子拟好,取了个题目叫《他交的都是背运》。陈老师接到稿子后,当晚在家修改,边修边打电话向我询问有关情节,考证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我一一回复,长达几个小时,最后,他将题目定为《想当公办教师可真难》,可谓一语中的,发人深思。电话两端,我们两个用心交流,我更被他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长夜难眠。
稿子见报后不久,他以私人名义给我寄来100元稿费,我打电话让他收回去,他说什么也不肯。后来,他到洛宁采访,在神灵寨的竹林内,我将100元稿费奉还给他,他发了脾气,诚恳又风趣地说:“……你写的稿子,把我的名字冠在前面,我已沾光了,咋还能占稿酬于己呢?我把稿子交到编辑部时,就交待说了,如能发表,可直接将稿酬寄给你本人,可人家报社按规则行事,我只能给你寄过来。”我再推让不过,只有感激涕零地说:“洛宁没有什么稀罕东西,你走时,我买点竹器送你吧!”陈老师又生气地正色道:“我求求你,在洛阳我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房子,这次装修,许多东西因没处放都扔了,你买竹器我放什么地方?情我领了,你也别再提起。”
看似一件小事,使我对陈老师更崇尚有加,他诚恳、率直、厚道、重情的品格,令人心生感念,肃然起敬。
如今,我和陈老师缘隔两地,各忙其事,联系并不算多,可两心通明透亮,从无任何距离。他每出一本集子,总要题好字送我一本;我每到洛阳去,他也常款待我,而我却时常扼腕,拿不出能让陈老师高兴的业绩,但我心里总矗立着一座丰碑,那就是陈老师,让我景仰,也让高山仰止。


1楼2016-04-01 15:31回复
    陈老师好人品,令人起敬。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4-01 17:49
    回复
      好的老师是自己思想的清道夫,也是自己人生的指路人。羡慕你曾经有这样一位兄长般的老师,令人肃然而起敬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4-02 22:16
      回复
        受益非浅,令人起敬。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4-03 14:02
        回复
          再读
          顶一下,
          我知道,帖子的主人不会回应我的。
          人已去,德长留。


          6楼2017-05-14 19:27
          回复
            麦武哥,您在那里还好吗?再也不能与您切磋文字了,再也不能…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7-05-14 20:43
            回复
              对楼主怀念一次。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5-14 21:34
              回复
                越来越多地了解到老师的文风和威望!从老师的文字中,从大家的缅怀中。。。老师一路走好!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7-05-15 17:01
                回复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10楼2017-05-16 03: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