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范围来说,电影审查反映了社会发展程度和法制水平。实际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过不同形式的电影审查。欧美各国,以及韩国、日本还有香港地区大都是在1960、1970年代之后才陆续用“分级制度”取代了电影审查制度。可以说,电影制度的建立,是以对电影是什么的判断为基础的。中国电影制度,包括电影行业(制作、发行、放映以及相关服务)准入制度、电影产品(摄制、公映)准入制度的形成、改变,都是源自于对电影是什么的认知。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年龄群、不同的社会角色,都会对电影有不同认识,从而影响甚至决定着电影制度。中国电影制度的复杂性恰恰在于人们对电影性质认知的复杂性。在1949年以后,中国电影管理者曾经长期将电影视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而2002年开始的中国电影的全方位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将电影看着是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电影不是或者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机器”而是一种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电影审查带来了观念上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