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觉醒吧 关注:15贴子:1,216
  • 7回复贴,共1

《观呼吸》德宝法师---内观禅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6-04-03 18:28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此处的信心与戒律有特殊的意义,佛教的信心,不是一古脑地鼓励人们信仰经典,先知或权威人士。此处信心的意义更接近于自信。认知某样事物为真,是因为你看到了它的运作,因为你亲自观察过它。同样地,戒律不是盲目顺从权威人士订定的行为准则,而是因为你认知到它比你现在的行为更殊胜,而自觉与自发的一种健康的习惯模式。
      禅修的目的是达到个人转化。进入禅修一端的‘你’,与踏出禅修另一端的‘你’不同。禅修透过一连串让你变得更敏锐的过程,藉由深入觉察你自己的思惟,话语与行为,而改变你的性格。你的傲慢蒸发了,敌意也枯竭了,你的内心变得平静,生命也就安定下来。像这样,做好禅修,将能帮助你悠游于顺境与逆境之中。它能控制你的紧张,恐惧与忧虑。你不再心神下定,激情也能获得控制,你开始明白事物,生命从挣扎的姿态转变成自在地滑翔,这一切都是都是透过觉悟而来。
    禅修令你专注与思考的力量更加敏锐。然后,慢慢地,你自己潜在意识的动机与机制变得清楚起来。你的直观更锐利,思想的精确度也提高了,你逐渐抛开偏见与妄想,洞见事物的实相。
      这些理由是否足够支持你费工夫去修禅?大概不够。这些都只是纸上谈兵的论证而已,要了解努力修禅是否值得,只有一个方法:学习正确地做,并且亲自去体验。
      一路走来,你只知道应该还有其它的生活方式,一种看待世界更好的方式,或者更完整地接触生命的方式。
      你无法碰触到真实的生命,既然无法再次办到,当然再也快乐不起来。没有人真的放松自己,大家都只是在假装而已。它是深细而无所不在的习气,是慢慢缠绕而成的结,需要我们以同样的方式,一次一小段,慢慢解开它。当它留不住时,我们便竭尽全力重复那个会引起这种想法的经验,让我们称这种心灵习惯为“执着”。我们的内心充满不满与批评,我们在自身周遭遍筑围墙,因而被困在自己爱憎的牢笼中,感到痛苦万分。我们真正追求的不是表面的目标,那只是过渡的方法而已。我们真正追求的,是本能需求得到满足时的舒缓的感觉。舒缓、放松还有解除压力。
      幸好,你还有另外一种选择:你可以学习控制你的心,跳出贪爱与憎恶的无尽循环。
      过度开发物质层面,却会因此赔上感情与心灵层面,为此,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你现在的样子,是你过去的果;你未来的样子,则是你现在的果。
      禅修被称为“伟大的老师”,它是净化的炉火,透过觉知,缓慢而确实地运作。
      禅修透过一连串让你变得更敏锐的过程,藉由深入觉察你自己的思惟、话语与行为,而改变你的性格。


    4楼2016-04-03 18:31
    回复
      注意力放在自己与他人的相似处
        禅修者的工作就是藉由彻底检视它,并以正念取代它,来消除这种不善的习惯。相较于注意自己与别人的差异,禅修者训练自己注意两者的相似之处。他将注意力集中在众生普遍皆有的因素,亦即那些会拉近他与别人距离的事物上。所以如果有比较的话,那也只会带来亲密而非疏远。
        呼吸是一个普遍的过程。一切脊椎动物的呼吸法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所有生物与外在环境交换气体的方式都大同小异。这是选择呼吸做为禅修焦点的原因之一。禅修者藉由练习入出息念,进而体会我们与其它生命的一体性。这并不表示我们应该对差异视若无睹,差异确实存在,它只意谓着我们不要去强调差异,而要将重点放在大家共有的普遍因素上。
        观察你的感觉和意识的变化
        正确的程序应该是,当我们禅修接触到任何一个感官对象时,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停留在它上面,而是应该观看那个对象如何影响我们的感官与认识。我们应该观察生起的感觉,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活动。此外,我们也应该在观察这些现象时注意意识的变化。在观察这些现象时,我们应该清楚觉知时,我们应该清楚觉知那些被观察的那些事物的普遍性。刚开始接触事时,我们心里会迸出喜欢、讨厌或普通的感觉火花。那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既发生在别人身上,也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应该看清楚这点。在这些感觉之后,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反应,我们可能会感受到贪欲、性欲或嫉妒,也可能感到恐惧、忧虑、不安或无聊。这些也都是很普通的反应,我应该单纯地注意它们,然后接受它们。我应该了解这些都是正常的人性反应,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
        这种练习,刚开始时可能会让人体勉强或做作,但是和我们平常所做相比,并不会不自然,我们只是不熟悉而已。藉由练习,这种习惯取代了我们平常以自我为中心的比较,而且一旦熟悉之后,我们会觉得更自然。最后,我们会充满包容与体谅之心,不再因为外在事物沮丧或自满,逐渐能与一切众生和谐共处。


      13楼2016-04-03 18:37
      回复
        此外,在新鲜空气吸进与呼出肺部时,我们感觉到肺部、腹部与下腹部的扩张与收缩。腹部、下腹部与胸部的扩张与收缩,是宇宙律动的一部分。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有相同的扩张与收缩的律动,就和我们的呼吸与身体一样。不过,我们关心的重点是呼吸的起伏,以及身心的各种细节。
          吸气的过程,使我们稍微体会到一点安定。但是如果在几秒内不把气吐出去,这一点安定就会转变成紧张。在我们把气呼出后,这个紧张就得到了缓解。吐完气后,如果我们等太久没有再吸进新鲜空气,又会再感到紧张。这意谓着每一次我们的肺充满时,我们就必须把空气吐出去,而每一次肺空虚时,就必须再把空气吸进来。当我们吸进空气时,我们稍微体会到一点安定,吐气时,也稍微体会到一点安定。我们渴望安定与缓解压力,不喜欢紧张与透不过气的感觉。我们希望安定停留久一点,压力则快一点消失。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于是我们再度感到恼怒与不安,因为我们渴望回到安定,并且停留久一点,希望紧张赶快消失,并且永远不要再回来。在这里我们看见了,在无常的情况下,即使只是渴望一点恒常,都会造成痛苦与不安。由于根本没有一个自我实体可以控制这个情况,我们将因此而更加失望。
          深入体会呼吸中的无常
          不过,如果我们以既不渴望安定,也不讨厌紧张的态度观察自己的呼吸,并且深入体会呼吸中的无常、苦与无我,我们的心就会变得平静与安定。
          心不会一直都与呼吸的感觉在一起,它有时也会跑到声音、记忆、感情、认知、意识与心行上去。当我们经验到这些状态时,就应该暂时忘记呼吸的感觉,立即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些状态上,而且是一次一个,不是一次面对全部。当它们消退时,再让心回到呼吸上,那是心的基地。无论它旅行到哪里,或者旅行了多久,呼吸,才是心可以安住的家。切记,一切心灵旅程都是在心的内部进行。
          每一次心回到呼吸上,都是带着更深入无常、苦与无我的洞见回来。我们的心变得更具洞察力,更能无私与客观地看待这些事情。心慢慢地了解到,无论身体、感受、思惟、心行或意识,都只是更透彻洞见这个身心复合体实相的途径。


        17楼2016-04-03 18:41
        回复
          你可能会发现,每次都坐在同一个地方会有帮助。为禅修保留一个专用的场地,对多数人来说都是一项助缘。你很快便会将深沉禅定的平静与那个地方联想在一起,那个联想有助于你更快进入状态。那需要一点实验。多试几个地方,直到找到一个让你感到舒适的地方为止。你只需要找一个你不会感到不自然的地方,你可以在那个地方禅修而不会太过分心。
            参加共修也不错
            许多人发现参加团体共修能得到支持与帮助。规律练习的纪律是最重要的,多数人发现,如果他们有团体共修时间表的支持,将更容易规律地打坐。你已经许下承诺,便被期许要保持它,因此,可以明智地避免“我很忙”之类的托词。也许你可以在自己住的地区找到一群禅修者,即使他们各自练习不同的禅法也没有关系,只要那是一种沉默的形式即可。另一方面,你也应该尝试在禅修中保持自给自足,不要依赖团体的存在,不要让它成为你打坐的唯一动机。只要做法正确,打坐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因此,把团体当做辅助,而非唯一的支持。
            什么时候坐?
            提到打坐,最重要的原则是中道,也就是不要做得太多,也不要做得不够。这并不表示,你只能根据一时兴起的灵感打坐。它的意思是,你设定一个练习时间表后,就温和而坚定地持续去做。把设定时间表的举动视为一种自我策励,如果你发现你的时间表已经不再是策励,反而成为一种负担,那么一定是哪里出错了。禅修不是一种责任或义务。
            禅修是一种心理活动,你将面对感觉与情绪的素材。因此,它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活动,与每一次你所采取的态度密切相关。你最可能得到的,是你所期待的。因此当你期待打坐时,你的练习就会做得最好。如果你坐下来期待恼人的苦役,那也是很可能会发生的。因此设定一个合理的日常生活模式,让你往后都可以适用。如果你开始对解脱感到不耐烦,那么就有必要做一些调整与改变了。
            早晨起床是禅修的好时机,那时你的心最清新,还不需要埋头于沉重的工作。早晨禅修是展开一天的好方式,它把你调整好,可以为有效地处理事情做好准备。你可以更轻盈地度过这一天,不过前提是,要确定你已经完全清醒。如果你只是坐在那里打盹,就没有什么用处,因此睡眠一定要充足。开始禅修前可以先洗脸或沐浴,或者先做一些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只要能让你充分苏醒,不管需要做什么都尽管去做,然后就坐下来禅修。无论如何,不要让自己被俗事给绊住。你很容易忘记打坐,让禅修成为你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事。
            晚上睡觉前是另一个禅修的好时机,此时你的心充满一天下来所累积的心灵垃圾,如果能在睡前放下这些负担,那会是一件很棒的事。你的禅修会清理并恢复你的心。重建你的正念,如此你的睡眠才会是真正的睡眠。
            每天固定禅修,但别修到体力透支
            


          21楼2016-04-03 18:44
          收起回复
            1


            38楼2018-04-25 13:30
            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2-03-31 1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