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宏伟通讯员张建华肖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3月10日上午,襄汾县陶寺村举办“陶寺第四届二月二龙抬头社火节”,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聚集到该村文化广场,舞龙舞狮、载歌载舞,纪念帝尧诞辰。襄汾陶寺为帝尧之都、中国之源。陶寺村拥有陶寺遗址、关帝楼、陶寺两周墓地等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说农历“二月二”为帝尧生日,每年这一天,人们都要举办各种活动纪念帝尧诞辰。上午10时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响起,上百名群众舞动的9条巨龙腾空而来,各色彩龙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而穿云布雨,时而翻江倒海,时而仰天长啸,时而卧底潜行。队员们娴熟的技艺、刚劲的动作,博得阵阵掌声。陶寺遗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观象台,当时可将一个太阳年365天或366天分为20个节令,除了包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之外,还有粟、黍、稻、豆的农时。“二月二”前后是24节气中的惊蛰。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传说过了“二月二”,冬眠的龙便被春雷惊醒,抬头而起,人们就开始春耕生产。文物是基础,发展靠旅游,升华在节庆。近年来,襄汾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使一大批传统文化项目在保护挖掘中得到传承,为打造“一座都城”储备了丰富的文化资源。陶寺村的“天塔狮舞”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惊、险、奇、绝、美等特点被誉为“华夏一绝”,现已发展为当地群众的致富产业。广场中央,27条长凳搭成的13层、8米高的天塔高高耸立,只见一名女领狮人吹响口哨,两大四小共六只“狮子”在塔内旋转攀爬,瞬间登上塔顶,转眼、动耳、摆尾、舔吻等细节惟妙惟肖,“水中捞月”“蜻蜓点水”“瑶池摘星”等高难度动作令人叫绝。3小时的社火,威风锣鼓、旱船、抬阁、花轿、扇子舞、腰鼓等15个节目精彩连连,引得里三层、外三层观众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在朋友圈、微博“晒”片。陶寺乡乡长韩文跃对记者说:“3月6日,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答记者问时,大篇幅介绍了‘一座都城’,把陶寺推向了世界,当地干部群众备受鼓舞。我们一定要在‘十三五’期间奋发有为,把陶寺乡建成文化旅游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