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墙功”又名“靠山功”,也叫“虎背功”,简称“撞墙”,乃杨式太极拳不传之秘,以前只有正式投门拜帖之弟子方能得到真传;“撞墙功”可说是太极拳练发劲的一个窍门、基本功,要练“穿透劲”也非此不可,为太极拳致用之无上法门。
一、效用
1、可助通督脉,早成“河车倒运”之法,亦是“通三关”的快捷方式,要练成有“劲”发之太极拳阴柔功夫,非此不为功。 2、可活动五脏六腑,清除体内酸毒、废物,使细胞活化、再生,强化免疫力与自疗力。
3、适度撞击背部“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穴道,强化脏腑之功能,强化脾脏,从而增长肌肉,从根本上治疗类风湿、湿疹;另对泌尿、生殖系统之功能亦有帮助。
4、使背部肌肉松柔,有助静脉回流,加速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从而降低血压。 二、动作要领
1、量距离:两脚打开一肩宽,离墙约一尺宽自然站立,背贴墙壁。当上半身往前倾,倘不刻意出力即能自然离开墙面,表示离墙距离适中,如须用点力才能离开墙面,则表示距离稍远,须再靠近些。
2、落胯:稍下落即可,膝盖不必弯太低,全身放松,上体保持正直。 3、撞墙:
(1)臀部以上身躯以一个平面往后平靠,要出乎自然向后躺,不可刻意出力往后仰靠,而双手自然摆荡。追求功夫上身者可双臂抱球(撞墙时抱球,离墙时垂臂)。 (2)初期撞击面在肩胛骨以下,一个声音,不可出现两个撞击面或两声,否则不舒服。 (3)撞击剎那,应自然吐气,不可憋气,至于是否搭桥,倘不致于咬到舌头,则可顺其自然。 4、离墙:通过上半身往前倾,自然离开墙面,不可有刻意出力离墙之感;而背部离墙或竖直背部时,整个脚掌仍应紧贴地面,且膝盖弯度要固定(微弯即可),不可有上下起伏之情事。 三、注意事项
1、落胯、膝微弯,腰背才能松。
2、靠墙或离墙时,身体则应松静自然,不可有任何刻意动作。 3、靠墙时,注意胯部亦应随上半身后躺,离墙时,则应藉上身往前倾之力使臀部离开墙面,不可有丝毫用力之动作,且双脚掌亦应紧贴地面,不可翘起。
4、臀部离墙、上身竖直时,落胯之膝盖仍应保持原姿势,不可有上下起伏之动作。 5、双手要下垂,自然摆荡,不可僵硬。 6、呼吸要自然,尤在撞墙瞬间更不可憋气。 7、墙面务须平整,撞时,应确实检查,绝不可有凸起物,“撞大树”则严格禁止,否则易使椎骨脱位,甚至半身或全身不遂之情事发生。
四、要点解析
1、全身要求放松,不可出力或僵硬,尤在撞击瞬间,更须如此;主在使体内脏腑能随着身体撞墙而起到振动的作用,不致因出力而使肌肉韧带紧绷,而影响脏腑运动之效果。
2、全身放松,尤其是腰背的放松,在撞击瞬间更须注意加点意念,使撞击时能起到按摩“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各脏腑穴道之加乘效果;且腰背放松,又能使背部血液循环,尤其是静脉回流加快,不致因回流慢,而影响头部血液的供应。
3 、撞墙时,气冲督脉而上,倾身离墙时,头上之气引往任脉而下,形成撞墙一次,任督两脉走一圈,即如气功所谓:“小周天功”是也!
4、靠墙部位:撞击面初期要求在肩胛骨以下,且撞击瞬间只能出现一声,除身体感觉较舒服外,另与脏腑器官多数在腹部有关;当然时日一久,撞墙时,应是整个背部(含肩胛骨与夹脊)都是撞击面才对,倘只想撞击背部某一点或面,亦无不可,但如在初学时撞击面仅摆在膻中穴相对之“夹脊”上,会令人有不舒服之感,恐使初学者望而却步,实不宜也!
5、双手:宜自然下垂摆荡,即离墙时,手往前摆,撞墙时手往后摆;其好处是:手比较能放松,且借着摆荡之力,有助身体的离墙与撞墙,减少初学者刻意出力之毛病,尤可借机训练荡手,体会手荡的感觉,俾早日达到“太极不动手、动手非太极”之境界;至于是否要双手互抱置于胸前,一则使内气集中夹脊,二则可免肩胛骨受伤之论,乃个人体会之层次问题,就随学者之机缘与感受而定了。
6、步法:两脚平行与肩同宽,而脚跟距墙边之距离,乃依上半身重心往前微倾能轻松自然离墙为准,至于重心,则不论靠墙或离墙,则透过意念尽量让全身放松(尤其是后腰背),使气与重量能沉至整个脚掌支撑为原则。
7、呼吸:太极拳“呼气”、“吸气”均以鼻子自然行之(道家养生所谓:最好的调息就是不要去调息),重点是撞墙之瞬间,绝不可憋气或停止呼吸,让其自然吐出为宜(尤不可刻意由喉头吐气);至于是否须搭桥,则视会不会咬到舌头而定,倘无此顾虑,则以自然为宜。
8 、禁忌:孕妇、生理期、饱食者或手术未满一年者勿练,而心脏病、高血压、身体虚弱或五十岁以上者,初期应由教练进行陪练,且须特别强调:撞墙不在撞大力,而是要在全身完全放松之情况下,自然顺势靠墙,使脏腑两侧之肌肉与韧带能在适度平衡中自然振动,净化体内,倘如欲使力撞墙,则将使其效果大减,会有不舒服之感。所以一定要顺其自然,练习一段时间适应了,力量自然而然就会加上去。
一、效用
1、可助通督脉,早成“河车倒运”之法,亦是“通三关”的快捷方式,要练成有“劲”发之太极拳阴柔功夫,非此不为功。 2、可活动五脏六腑,清除体内酸毒、废物,使细胞活化、再生,强化免疫力与自疗力。
3、适度撞击背部“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穴道,强化脏腑之功能,强化脾脏,从而增长肌肉,从根本上治疗类风湿、湿疹;另对泌尿、生殖系统之功能亦有帮助。
4、使背部肌肉松柔,有助静脉回流,加速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从而降低血压。 二、动作要领
1、量距离:两脚打开一肩宽,离墙约一尺宽自然站立,背贴墙壁。当上半身往前倾,倘不刻意出力即能自然离开墙面,表示离墙距离适中,如须用点力才能离开墙面,则表示距离稍远,须再靠近些。
2、落胯:稍下落即可,膝盖不必弯太低,全身放松,上体保持正直。 3、撞墙:
(1)臀部以上身躯以一个平面往后平靠,要出乎自然向后躺,不可刻意出力往后仰靠,而双手自然摆荡。追求功夫上身者可双臂抱球(撞墙时抱球,离墙时垂臂)。 (2)初期撞击面在肩胛骨以下,一个声音,不可出现两个撞击面或两声,否则不舒服。 (3)撞击剎那,应自然吐气,不可憋气,至于是否搭桥,倘不致于咬到舌头,则可顺其自然。 4、离墙:通过上半身往前倾,自然离开墙面,不可有刻意出力离墙之感;而背部离墙或竖直背部时,整个脚掌仍应紧贴地面,且膝盖弯度要固定(微弯即可),不可有上下起伏之情事。 三、注意事项
1、落胯、膝微弯,腰背才能松。
2、靠墙或离墙时,身体则应松静自然,不可有任何刻意动作。 3、靠墙时,注意胯部亦应随上半身后躺,离墙时,则应藉上身往前倾之力使臀部离开墙面,不可有丝毫用力之动作,且双脚掌亦应紧贴地面,不可翘起。
4、臀部离墙、上身竖直时,落胯之膝盖仍应保持原姿势,不可有上下起伏之动作。 5、双手要下垂,自然摆荡,不可僵硬。 6、呼吸要自然,尤在撞墙瞬间更不可憋气。 7、墙面务须平整,撞时,应确实检查,绝不可有凸起物,“撞大树”则严格禁止,否则易使椎骨脱位,甚至半身或全身不遂之情事发生。
四、要点解析
1、全身要求放松,不可出力或僵硬,尤在撞击瞬间,更须如此;主在使体内脏腑能随着身体撞墙而起到振动的作用,不致因出力而使肌肉韧带紧绷,而影响脏腑运动之效果。
2、全身放松,尤其是腰背的放松,在撞击瞬间更须注意加点意念,使撞击时能起到按摩“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各脏腑穴道之加乘效果;且腰背放松,又能使背部血液循环,尤其是静脉回流加快,不致因回流慢,而影响头部血液的供应。
3 、撞墙时,气冲督脉而上,倾身离墙时,头上之气引往任脉而下,形成撞墙一次,任督两脉走一圈,即如气功所谓:“小周天功”是也!
4、靠墙部位:撞击面初期要求在肩胛骨以下,且撞击瞬间只能出现一声,除身体感觉较舒服外,另与脏腑器官多数在腹部有关;当然时日一久,撞墙时,应是整个背部(含肩胛骨与夹脊)都是撞击面才对,倘只想撞击背部某一点或面,亦无不可,但如在初学时撞击面仅摆在膻中穴相对之“夹脊”上,会令人有不舒服之感,恐使初学者望而却步,实不宜也!
5、双手:宜自然下垂摆荡,即离墙时,手往前摆,撞墙时手往后摆;其好处是:手比较能放松,且借着摆荡之力,有助身体的离墙与撞墙,减少初学者刻意出力之毛病,尤可借机训练荡手,体会手荡的感觉,俾早日达到“太极不动手、动手非太极”之境界;至于是否要双手互抱置于胸前,一则使内气集中夹脊,二则可免肩胛骨受伤之论,乃个人体会之层次问题,就随学者之机缘与感受而定了。
6、步法:两脚平行与肩同宽,而脚跟距墙边之距离,乃依上半身重心往前微倾能轻松自然离墙为准,至于重心,则不论靠墙或离墙,则透过意念尽量让全身放松(尤其是后腰背),使气与重量能沉至整个脚掌支撑为原则。
7、呼吸:太极拳“呼气”、“吸气”均以鼻子自然行之(道家养生所谓:最好的调息就是不要去调息),重点是撞墙之瞬间,绝不可憋气或停止呼吸,让其自然吐出为宜(尤不可刻意由喉头吐气);至于是否须搭桥,则视会不会咬到舌头而定,倘无此顾虑,则以自然为宜。
8 、禁忌:孕妇、生理期、饱食者或手术未满一年者勿练,而心脏病、高血压、身体虚弱或五十岁以上者,初期应由教练进行陪练,且须特别强调:撞墙不在撞大力,而是要在全身完全放松之情况下,自然顺势靠墙,使脏腑两侧之肌肉与韧带能在适度平衡中自然振动,净化体内,倘如欲使力撞墙,则将使其效果大减,会有不舒服之感。所以一定要顺其自然,练习一段时间适应了,力量自然而然就会加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