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 庄
总是会重复那样的梦。梦里,房屋林落,炊烟袅袅,牛羊欢畅,世事安好。夜幕下,温婉月色,眸间流转,狗尾草的味道枕着残幕褪去的青烟在墙角中弥漫。远处戏楼上,青衣挥着衣袖咿呀哼唱,近处,母亲倚在门口一声声唤我回家。醒来,忆起,那是生我养我的村庄模样。
生我的村庄在周围十里八村算是绝对的大村,没有几个小时绕不遍整个村子。幼年的乡村,最朴素动人的风景,总是随处可见,没有雾霾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庄稼地,一处处低矮的房屋,一辆辆拉着玉米杆的马车,几千户面朝黄土的农人就在古朴的村庄里耕耘着不紧不慢的农家人生。在那里,很少有尔虞我诈,也不问山河易主,虽清贫素食,却安渡流年。驴踢丫子的传说,农历六月二十八雷打不动的唱戏求雨场景,正月十五蹦鼓子、踩高跷的特色社火表演,还有形形色色的人闻轶事,总是在一次次午夜梦回时,站在岁月船头与我深情对望。
幼时的我,体弱多病,父母严加管护,绝不允我像其他孩子一样,冬天尽情玩耍雪球,夜晚畅意看电影。不能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于是习惯一个人坐在大院的石阶上,看天空云彩游走,看墙角蚂蚁搬家,闲了时,我主动走近奶奶的西屋,做她忠实的听众,安慰七十岁老人的孤独,也让她分担十岁小女孩的孤独。不想朝夕的相伴,竟成为奶奶土炕上最疼爱的孙女,从此那份关爱予我成长种种自信,也让我懂得,付出,原是一切获得的根本。后来我家搬入新房,坐落村庄南端,每次回老院看奶奶,须经过村庄最热闹的场地。场地上有座古老的戏楼,有一个比我还年长的水塘,一个磨面加工厂和一个小诊所。戏楼热闹,水塘沉寂,加工厂的机器停停转转,诊所中人来人往,存在的模式截然不同,却在村庄中心地带相依共生。据说那水塘曾有人投河自尽,所以每经与此,脚步和心跳都会加快,生怕有人突然从水塘冒出来拽住我的脚跟。今年,新一届村委干部将水塘彻底填平,并在上面打了机井,从此彻底结束夏天大半个村民家没水喝的历史,举村欢欣。那个戏楼现在已成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于我的最大意义是村民对福祉的憧憬和向往。每年冬季夏季各唱一次,而夏季农历六月二十八必定下雨,为村民带来福祉的同时,也成为十里八村的奇闻。那个加工厂我再熟悉不过,上小学时,我曾数次骑着自行车驮着玉米光顾,机器大概是那年代村里最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在那台古老的机器跟前,总是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着大大小小的袋子。一袋袋玉米从斗子里放进去,一会地上链接的长长的布袋就鼓起来,颗粒玉米便成面状经过那个操作机器的人来回抖动后倒入自家的口袋里。那个磨面的房子很高,只有两扇小小的窗户,光线从高高的窗户里射进屋内,会看到无数的面粒在那条光线中飞舞,而那个操作机器的人身上漂浮着玉米面的味道,站在时光里不瘟不火的样子,就被一个小女孩深深记住。那诊所是一个刘姓赤脚医生所开,脸上永远挂着自信的微笑,就诊语言干脆有力,总是给予患者莫大的安慰。三岁那年,我麻疹合并肺炎,性命危急时,父亲找来刘医生为我果断医治并守我整夜,救我苏醒,从此,父亲万般感念,每个中秋节都会送给医生二斤月饼,一直到我出嫁。村庄的大街上,一代又一代的人在那里来来去去,黑发变白发,年轻到年老。有时候,会碰见二伯,给我买瓜子或烧饼,也会路过那条熟悉的小巷去看看姑姑。最终一站抵达奶奶的大院时,总看见她一个人坐在窗户前,看着窗外的景物,一棵几乎和她一样大年龄的老杏树,几只出来觅食的母鸡,奶奶的脸上布满记忆和企盼。奶奶老了,眼睛看不见,很多人都辨认不清了,但最最让我奇怪的是,每次我开门进去,奶奶在看见我的那一刻,会准确的叫出我的乳名并脸上骤然绽放出最幸福的微笑。
除了亲人,邻里百姓的情分亦是村庄最鲜活的记忆。胡同里住着的四毛奶奶,桃子娘,陈年哥哥,莲花姐姐,还有不够一米驼背的的梅婶子,如今看来,均不算俊俏之人,但那熟悉的面容和质朴的乡音,却经久难忘。去家中自留地时,必经村庄最东南端一条小巷,巷里有一位老婆婆,黑黑的皮肤,胖胖的身材,至今没问过父母那是谁家老人。她常常坐在门口一块石头上,不说话,但满脸的慈祥和笑容仿佛秋天的阳光一样温热,在与她的对视中,我一次次轻轻从她身边路过,温暖走过岁月之初。村里还有许多疯傻之人。那个钱姓女人便是其中一个,据说她因考上学校被人挤占而发疯。每天,她疯疯癫癫在田野中游荡,不管周围发生什么,一个人自语,一个人流浪。有一天我正好遇到了她。年幼的我无法抗拒对她的恐惧正想拼命逃跑时,手里的书掉在地上。眼睁睁地看着她走过来捡起书本,走到我的身旁。那一刻,我呆呆站在那里,吓得无法动弹,以为她会攻击我,却不想这个素日在村人眼里疯傻之人,瞬间竟是那么柔软,那么安静。她的眼睛在停留在书本的那一刹,我看到她的眼神居然是清澈而干净的。现在想想,那些疯傻之人必定有痛彻心扉的经历,但即使疯傻,在某些时候,心大概也如明镜,辨得出自己的初心。她终究还是喜欢书的吧,所以对爱书的小孩也不会贸然伤害。我所依恋的村庄啊,就那样包罗着万象,寻常故事,奇闻杂谈,周而复始,久远流传。有的人外出打拼,官至京城,但绝大多数守着村庄,终老一生。无论哪种生活形态,因了与它的血肉相连,都割舍不断。
驴踢丫子迁城的故事大概是我的村庄的经典传说。“驴蹄丫子”姓董,万全县旧羊屯村人,偶得“天书”,常使法术干些不轨之事,事后,总在身后留下一行驴蹄印子以掩饰身份,被人送于外号“驴蹄丫子”。一日,“驴蹄丫子”研习“天书”,欲将市容整齐繁华,城墙坚固易移的万全古城迁至旧羊屯。他精选四个胡萝卜埋于万全卫城四个城墙脚下,并在四个墙角安装了吊环,子时三刻,“驴蹄丫子”依天书暗念咒语作法,万全卫城三角徐徐升起三尺有余,唯东南角纹丝不动。他赶去城东南角,却见一母猪正在啃食萝卜,见“驴蹄丫子”呵斥,母猪叼起萝卜不见了踪影。只听“轰隆” 巨响,城池腾起的三个城角又落回原地。翌日,人们发现,东南角比之前低了很多。迁城之计,终成一梦。今年万全右卫城重笔修建,在镇的南门外,开辟出一个小公园,有关卫城景致传说都浓缩与此,引来众人观赏。那天无意中看到居然有驴蹄丫子的典故,心里竟如看到亲人一般亲切。那个传说流传了很多年,但传说必经是传说,村庄依然就在原地,无法分享京城的繁华,也不失落曾经的错过,只是安静的守着它的儿女,静渡流年。
世间万物有灵,纵是山河变迁,村庄一如既往,对它的子女不离不弃。在远离村庄的日子,我们长夜相对,与心底的它一生偎依。所以,即使容颜苍老,即使房屋斑驳,即使村庄里跑着疯傻的女人,只要记着它生我育我的恩泽,就会存一份恒久的村庄情结,在每一个午夜,声声念回。
总是会重复那样的梦。梦里,房屋林落,炊烟袅袅,牛羊欢畅,世事安好。夜幕下,温婉月色,眸间流转,狗尾草的味道枕着残幕褪去的青烟在墙角中弥漫。远处戏楼上,青衣挥着衣袖咿呀哼唱,近处,母亲倚在门口一声声唤我回家。醒来,忆起,那是生我养我的村庄模样。
生我的村庄在周围十里八村算是绝对的大村,没有几个小时绕不遍整个村子。幼年的乡村,最朴素动人的风景,总是随处可见,没有雾霾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庄稼地,一处处低矮的房屋,一辆辆拉着玉米杆的马车,几千户面朝黄土的农人就在古朴的村庄里耕耘着不紧不慢的农家人生。在那里,很少有尔虞我诈,也不问山河易主,虽清贫素食,却安渡流年。驴踢丫子的传说,农历六月二十八雷打不动的唱戏求雨场景,正月十五蹦鼓子、踩高跷的特色社火表演,还有形形色色的人闻轶事,总是在一次次午夜梦回时,站在岁月船头与我深情对望。
幼时的我,体弱多病,父母严加管护,绝不允我像其他孩子一样,冬天尽情玩耍雪球,夜晚畅意看电影。不能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于是习惯一个人坐在大院的石阶上,看天空云彩游走,看墙角蚂蚁搬家,闲了时,我主动走近奶奶的西屋,做她忠实的听众,安慰七十岁老人的孤独,也让她分担十岁小女孩的孤独。不想朝夕的相伴,竟成为奶奶土炕上最疼爱的孙女,从此那份关爱予我成长种种自信,也让我懂得,付出,原是一切获得的根本。后来我家搬入新房,坐落村庄南端,每次回老院看奶奶,须经过村庄最热闹的场地。场地上有座古老的戏楼,有一个比我还年长的水塘,一个磨面加工厂和一个小诊所。戏楼热闹,水塘沉寂,加工厂的机器停停转转,诊所中人来人往,存在的模式截然不同,却在村庄中心地带相依共生。据说那水塘曾有人投河自尽,所以每经与此,脚步和心跳都会加快,生怕有人突然从水塘冒出来拽住我的脚跟。今年,新一届村委干部将水塘彻底填平,并在上面打了机井,从此彻底结束夏天大半个村民家没水喝的历史,举村欢欣。那个戏楼现在已成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于我的最大意义是村民对福祉的憧憬和向往。每年冬季夏季各唱一次,而夏季农历六月二十八必定下雨,为村民带来福祉的同时,也成为十里八村的奇闻。那个加工厂我再熟悉不过,上小学时,我曾数次骑着自行车驮着玉米光顾,机器大概是那年代村里最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在那台古老的机器跟前,总是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着大大小小的袋子。一袋袋玉米从斗子里放进去,一会地上链接的长长的布袋就鼓起来,颗粒玉米便成面状经过那个操作机器的人来回抖动后倒入自家的口袋里。那个磨面的房子很高,只有两扇小小的窗户,光线从高高的窗户里射进屋内,会看到无数的面粒在那条光线中飞舞,而那个操作机器的人身上漂浮着玉米面的味道,站在时光里不瘟不火的样子,就被一个小女孩深深记住。那诊所是一个刘姓赤脚医生所开,脸上永远挂着自信的微笑,就诊语言干脆有力,总是给予患者莫大的安慰。三岁那年,我麻疹合并肺炎,性命危急时,父亲找来刘医生为我果断医治并守我整夜,救我苏醒,从此,父亲万般感念,每个中秋节都会送给医生二斤月饼,一直到我出嫁。村庄的大街上,一代又一代的人在那里来来去去,黑发变白发,年轻到年老。有时候,会碰见二伯,给我买瓜子或烧饼,也会路过那条熟悉的小巷去看看姑姑。最终一站抵达奶奶的大院时,总看见她一个人坐在窗户前,看着窗外的景物,一棵几乎和她一样大年龄的老杏树,几只出来觅食的母鸡,奶奶的脸上布满记忆和企盼。奶奶老了,眼睛看不见,很多人都辨认不清了,但最最让我奇怪的是,每次我开门进去,奶奶在看见我的那一刻,会准确的叫出我的乳名并脸上骤然绽放出最幸福的微笑。
除了亲人,邻里百姓的情分亦是村庄最鲜活的记忆。胡同里住着的四毛奶奶,桃子娘,陈年哥哥,莲花姐姐,还有不够一米驼背的的梅婶子,如今看来,均不算俊俏之人,但那熟悉的面容和质朴的乡音,却经久难忘。去家中自留地时,必经村庄最东南端一条小巷,巷里有一位老婆婆,黑黑的皮肤,胖胖的身材,至今没问过父母那是谁家老人。她常常坐在门口一块石头上,不说话,但满脸的慈祥和笑容仿佛秋天的阳光一样温热,在与她的对视中,我一次次轻轻从她身边路过,温暖走过岁月之初。村里还有许多疯傻之人。那个钱姓女人便是其中一个,据说她因考上学校被人挤占而发疯。每天,她疯疯癫癫在田野中游荡,不管周围发生什么,一个人自语,一个人流浪。有一天我正好遇到了她。年幼的我无法抗拒对她的恐惧正想拼命逃跑时,手里的书掉在地上。眼睁睁地看着她走过来捡起书本,走到我的身旁。那一刻,我呆呆站在那里,吓得无法动弹,以为她会攻击我,却不想这个素日在村人眼里疯傻之人,瞬间竟是那么柔软,那么安静。她的眼睛在停留在书本的那一刹,我看到她的眼神居然是清澈而干净的。现在想想,那些疯傻之人必定有痛彻心扉的经历,但即使疯傻,在某些时候,心大概也如明镜,辨得出自己的初心。她终究还是喜欢书的吧,所以对爱书的小孩也不会贸然伤害。我所依恋的村庄啊,就那样包罗着万象,寻常故事,奇闻杂谈,周而复始,久远流传。有的人外出打拼,官至京城,但绝大多数守着村庄,终老一生。无论哪种生活形态,因了与它的血肉相连,都割舍不断。
驴踢丫子迁城的故事大概是我的村庄的经典传说。“驴蹄丫子”姓董,万全县旧羊屯村人,偶得“天书”,常使法术干些不轨之事,事后,总在身后留下一行驴蹄印子以掩饰身份,被人送于外号“驴蹄丫子”。一日,“驴蹄丫子”研习“天书”,欲将市容整齐繁华,城墙坚固易移的万全古城迁至旧羊屯。他精选四个胡萝卜埋于万全卫城四个城墙脚下,并在四个墙角安装了吊环,子时三刻,“驴蹄丫子”依天书暗念咒语作法,万全卫城三角徐徐升起三尺有余,唯东南角纹丝不动。他赶去城东南角,却见一母猪正在啃食萝卜,见“驴蹄丫子”呵斥,母猪叼起萝卜不见了踪影。只听“轰隆” 巨响,城池腾起的三个城角又落回原地。翌日,人们发现,东南角比之前低了很多。迁城之计,终成一梦。今年万全右卫城重笔修建,在镇的南门外,开辟出一个小公园,有关卫城景致传说都浓缩与此,引来众人观赏。那天无意中看到居然有驴蹄丫子的典故,心里竟如看到亲人一般亲切。那个传说流传了很多年,但传说必经是传说,村庄依然就在原地,无法分享京城的繁华,也不失落曾经的错过,只是安静的守着它的儿女,静渡流年。
世间万物有灵,纵是山河变迁,村庄一如既往,对它的子女不离不弃。在远离村庄的日子,我们长夜相对,与心底的它一生偎依。所以,即使容颜苍老,即使房屋斑驳,即使村庄里跑着疯傻的女人,只要记着它生我育我的恩泽,就会存一份恒久的村庄情结,在每一个午夜,声声念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