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与凤翔交界处为一东西走向、绵延不断的莽塬,塬上是陈仓区(以前的宝鸡县)与凤翔县交界处,往北走,要不了多久就进入凤翔地界。塬下就属于宝鸡市辖区。顺着塬有一条人工修的引水渠,名为引渭渠,上游开闸放水的时候,水势甚是凶猛,小时候偶尔从那经过,那水或是碧森森幽绿幽绿,或是因夹杂黄土泥沙太多而浑浊不清,但看着总是让我觉得心惊胆战。
塬上有个村子,官方的名称写作“寨子”,但按当地的方言,这个地名的发音类似“猜字”二字的发音,属于现在的千河镇管辖。记忆中上次去那里的时候,也许我还不过五六岁的样子。在这个小村庄的附近,有一个高出地面的小土山,这个小土山有一个很文雅的名字,唤作景峰山——其实按照我父亲给我的说法,根本算不得什么山,不过是一个高出地面一点的土堆而已。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有一个道人来到了这个村庄,不知道为什么一眼就看中了这个景峰山,于是在这里安下身来,开始隐居修行。后来人们知道这位道人名字叫做“马鹏”——至于他的姓到底是“马”还是“麻”,名字是“朋”还是“鹏”,我没有机会去考证。按照当地传说中的发音,姑且这样写。而且我猜,这个名字应该也不是他的道号,十有八九是他的俗家姓名。
关于马道爷——后来人们都恭恭敬敬的称他老人家“马神仙”——他老人家的故事,我知道的不多,都是很小的时候我爷爷或者我父亲给我讲故事随口零零散散的说一些,有的自己就忘记了。我隐约记得一些的也是云里雾里。话说某一天,马道爷在景峰山停下了云游的脚步,他选中这个小土山,在山上修起了一座小小的道观(我虽然没去过,但周围很多村庄有类似的这样建筑,规模一般都很小,大多比一个农家小院还小,所以这个道观想来也不会大)。许多年过去了,因为某个大型的工程——也许就是前面提到的引渭渠,也许是某条铁路,我记不清了,因为是小时候老人当故事讲给我听的——开工了,按照最初设计的图纸,景峰山恰好在工程的路线上,正常的结果是,景峰山要被夷为平地的,马道爷的道观也必将不复存在,但很奇怪的是,在工程施工中,线路走到景峰山附近的时候,忽然转了一个弧度出来,恰好绕过了小小的景峰山,马道爷的道观也因之得以继续留存——这件事自然很神奇,有些有心人仔细一想,恍然大悟,原来当年马道爷选这山建这道观,都是有玄机有深意的。按照我爷爷的说法,马道爷是早就预料到多少年后的事情了,也早就预料到这个山和这个道观会有惊无险的躲过这一劫,因为马道爷是神仙,未卜先知啊。至于是不是马道爷真的这么神仙的预测到了多少年后事情,现在已经无法找他老人家去证实了。我只知道多少年过去了,景峰山和那个道观依然存在,并且香火不断,每年的农历二月和六月,当地都会因为这个小小的道观而赶一场盛大的庙会。
马道爷在当地隐居下来,平时也会给人看病,而且没有他老人家治不好的病。从我爷爷的讲述来看,他看病的方式应该不是全靠医术,更多的是依靠符篆这类的东西。因之附近的人也都逐渐意识到这位道爷是真有仙术的,越来越尊敬他,马神仙的尊号也十里八乡渐渐都知道了。
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机缘——只能说机缘凑巧罢——马神仙收了一个弟子,这个弟子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也没有见过他的人,但他和我有着亲戚关系,他是我奶奶的小舅舅,我父亲一提起他就恭恭敬敬的称为“舅爷”,论辈分我应该叫他“太舅老爷”才对。我的父亲对于农村常见的一些按科学的观点称为“巫婆神汉”的人及他们的行径一向很鄙视和怀疑,但对于他这个舅爷的种种神奇表现却笃信无疑,他不止一次的在我跟前表示他舅爷是“有法术的”。有时候我会想,之所以我父亲会怀疑那些寻常的“巫婆神汉”,也许是因为他见过真正的高手了,所以除却巫山不是云罢。
我记忆中于马神仙的两个小故事,我爷爷跟我讲过,我父亲也跟我讲过,内容都是一样。按故事内容推测,应该是我父亲的这位舅爷传下来的。据说有一天下午天快黑的时候,马神仙对我的太舅老爷说,平凉赶庙会,唱戏哩,咱俩晚上看戏去。并让我太舅老爷先走,他吃完饭再赶过去。——关于平凉这个地方,我百度了一下结果是这样的:“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三省(区)交汇的‘金三角’,地处北纬34°54’~35°43’,东经108°30’~107°45’之间,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历史上是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这个地方距离景峰山的距离,我不知道有多远,但我估计放到今天,即使开车走高速也得好几个小时罢?那个时候我的这位太舅老爷跟着马道爷已经学了不少的法术,于是他就做起法来,先行一步。他的法术有个名称按我爷爷的说法唤作“四鬼抬轿”,也就是说能役使四个鬼给他抬轿(我甚至怀疑《水浒》中的神行太保戴宗会的也是这一类法术),跟腾云驾雾基本上差不多罢。所以我的太舅老爷到平凉这趟用的时间,应该远远小于今天我们开车从景峰山到平凉的时间——因为我的太舅老爷做起法术到了平凉的时候,晚场的戏还没开场。农村赶庙会唱戏,晚场一般是天黑后不久就开始的。天快黑的时候我的太舅老爷从景峰山出发,到了平凉晚场还没开始,速度显然比我们开汽车走高速快的多。话说我的太舅老爷见戏还没开场,就决定跑到戏台子后面去看看——戏台子后面是演员化妆的地方,小时候我们那里赶庙会我也经常跑到戏台子后面去看演员化妆。我的太舅老爷到了戏台子后面,正往里瞅,有人在他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他回头,只见马道爷正站在身后,淡淡道,你咋这么慢,我都抽了一锅烟了你才来……咦,原来马道爷和小时候的我有一样的癖好啊,也喜欢到戏台子后面看演员化妆呢!
马神仙毕竟不是神仙,终有一天,他去世了。他没有子嗣,我的太舅老爷作为弟子,按照当地的习俗,把他老人家安葬了,当地的习俗是土葬,马神仙也从此入土为安了。但当地百姓对马神仙依然无比信奉,如果有谁遇到疑难杂症治不好,就去马神仙的坟前上个香,捧一搓坟头土回去当药吃,病居然就真的好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马道爷的坟头就这样变的日益小了起来。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终于也刮到了寨子这个小村。有那富有革命精神的斗士,忽然想起马鹏这个人是封建迷信的典型代表,即使死后多少年了余孽依然存在,愚昧的乡民夫妇居然还相信他坟头的土可以治病!不行,必须破除这反革命的封建余孽!!于是押解着我那“宣扬封建迷信”的太舅老爷,雄赳赳气昂昂的奔赴马道爷的坟地,后面黑压压跟着四乡八邻的男女老幼。到了目的地,革命小将们立刻热火朝天的甩开膀子,不仅要刨平马某人的坟头,更誓要将封建迷信余孽的棺材扒开挫骨扬灰!!
在众人的围观下,坟被起开了,棺材也被从坟里拖了出来。革命的小将们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撬开棺材的,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棺材打开后,里面只有一身马道爷当年入殓的时候穿的道袍,但,根本找不到丝毫的马鹏的尸骨……小时候每次我父亲跟我讲这个故事讲到这里的时候,总是要强调一句:“我舅爷说了,马鹏入殓的那天晚上,他明明亲眼看着尸首装进了棺材定好棺材的……”
马道爷的故事,我知道的就这些,至于开棺后为什么棺材里根本没有马道爷的尸骨,谁也给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唯一能解释通的,就是马道爷是神仙,其实当初根本没死。也许死不过是他跟人们开的一个玩笑,也许他与景峰山这个地方的缘分已尽,他需要用一种方式来了结,所以他飞升了……但后来有人传说马道爷其实去了西藏,据说还有人在西藏见到了马道爷,他已经是个小道童的形象了……啊!西藏,那是个对当地人而言遥远的地方,那是个对许多人而言,神秘的地方。马道爷是不是真的去了那里,谁也没法考证了,至于马道爷以一个小道童的形象出现在那里是谁见到的、又是怎样认出这个小道童居然就是当年的马道爷,那更是无从知晓了……
塬上有个村子,官方的名称写作“寨子”,但按当地的方言,这个地名的发音类似“猜字”二字的发音,属于现在的千河镇管辖。记忆中上次去那里的时候,也许我还不过五六岁的样子。在这个小村庄的附近,有一个高出地面的小土山,这个小土山有一个很文雅的名字,唤作景峰山——其实按照我父亲给我的说法,根本算不得什么山,不过是一个高出地面一点的土堆而已。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有一个道人来到了这个村庄,不知道为什么一眼就看中了这个景峰山,于是在这里安下身来,开始隐居修行。后来人们知道这位道人名字叫做“马鹏”——至于他的姓到底是“马”还是“麻”,名字是“朋”还是“鹏”,我没有机会去考证。按照当地传说中的发音,姑且这样写。而且我猜,这个名字应该也不是他的道号,十有八九是他的俗家姓名。
关于马道爷——后来人们都恭恭敬敬的称他老人家“马神仙”——他老人家的故事,我知道的不多,都是很小的时候我爷爷或者我父亲给我讲故事随口零零散散的说一些,有的自己就忘记了。我隐约记得一些的也是云里雾里。话说某一天,马道爷在景峰山停下了云游的脚步,他选中这个小土山,在山上修起了一座小小的道观(我虽然没去过,但周围很多村庄有类似的这样建筑,规模一般都很小,大多比一个农家小院还小,所以这个道观想来也不会大)。许多年过去了,因为某个大型的工程——也许就是前面提到的引渭渠,也许是某条铁路,我记不清了,因为是小时候老人当故事讲给我听的——开工了,按照最初设计的图纸,景峰山恰好在工程的路线上,正常的结果是,景峰山要被夷为平地的,马道爷的道观也必将不复存在,但很奇怪的是,在工程施工中,线路走到景峰山附近的时候,忽然转了一个弧度出来,恰好绕过了小小的景峰山,马道爷的道观也因之得以继续留存——这件事自然很神奇,有些有心人仔细一想,恍然大悟,原来当年马道爷选这山建这道观,都是有玄机有深意的。按照我爷爷的说法,马道爷是早就预料到多少年后的事情了,也早就预料到这个山和这个道观会有惊无险的躲过这一劫,因为马道爷是神仙,未卜先知啊。至于是不是马道爷真的这么神仙的预测到了多少年后事情,现在已经无法找他老人家去证实了。我只知道多少年过去了,景峰山和那个道观依然存在,并且香火不断,每年的农历二月和六月,当地都会因为这个小小的道观而赶一场盛大的庙会。
马道爷在当地隐居下来,平时也会给人看病,而且没有他老人家治不好的病。从我爷爷的讲述来看,他看病的方式应该不是全靠医术,更多的是依靠符篆这类的东西。因之附近的人也都逐渐意识到这位道爷是真有仙术的,越来越尊敬他,马神仙的尊号也十里八乡渐渐都知道了。
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机缘——只能说机缘凑巧罢——马神仙收了一个弟子,这个弟子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也没有见过他的人,但他和我有着亲戚关系,他是我奶奶的小舅舅,我父亲一提起他就恭恭敬敬的称为“舅爷”,论辈分我应该叫他“太舅老爷”才对。我的父亲对于农村常见的一些按科学的观点称为“巫婆神汉”的人及他们的行径一向很鄙视和怀疑,但对于他这个舅爷的种种神奇表现却笃信无疑,他不止一次的在我跟前表示他舅爷是“有法术的”。有时候我会想,之所以我父亲会怀疑那些寻常的“巫婆神汉”,也许是因为他见过真正的高手了,所以除却巫山不是云罢。
我记忆中于马神仙的两个小故事,我爷爷跟我讲过,我父亲也跟我讲过,内容都是一样。按故事内容推测,应该是我父亲的这位舅爷传下来的。据说有一天下午天快黑的时候,马神仙对我的太舅老爷说,平凉赶庙会,唱戏哩,咱俩晚上看戏去。并让我太舅老爷先走,他吃完饭再赶过去。——关于平凉这个地方,我百度了一下结果是这样的:“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三省(区)交汇的‘金三角’,地处北纬34°54’~35°43’,东经108°30’~107°45’之间,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历史上是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这个地方距离景峰山的距离,我不知道有多远,但我估计放到今天,即使开车走高速也得好几个小时罢?那个时候我的这位太舅老爷跟着马道爷已经学了不少的法术,于是他就做起法来,先行一步。他的法术有个名称按我爷爷的说法唤作“四鬼抬轿”,也就是说能役使四个鬼给他抬轿(我甚至怀疑《水浒》中的神行太保戴宗会的也是这一类法术),跟腾云驾雾基本上差不多罢。所以我的太舅老爷到平凉这趟用的时间,应该远远小于今天我们开车从景峰山到平凉的时间——因为我的太舅老爷做起法术到了平凉的时候,晚场的戏还没开场。农村赶庙会唱戏,晚场一般是天黑后不久就开始的。天快黑的时候我的太舅老爷从景峰山出发,到了平凉晚场还没开始,速度显然比我们开汽车走高速快的多。话说我的太舅老爷见戏还没开场,就决定跑到戏台子后面去看看——戏台子后面是演员化妆的地方,小时候我们那里赶庙会我也经常跑到戏台子后面去看演员化妆。我的太舅老爷到了戏台子后面,正往里瞅,有人在他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他回头,只见马道爷正站在身后,淡淡道,你咋这么慢,我都抽了一锅烟了你才来……咦,原来马道爷和小时候的我有一样的癖好啊,也喜欢到戏台子后面看演员化妆呢!
马神仙毕竟不是神仙,终有一天,他去世了。他没有子嗣,我的太舅老爷作为弟子,按照当地的习俗,把他老人家安葬了,当地的习俗是土葬,马神仙也从此入土为安了。但当地百姓对马神仙依然无比信奉,如果有谁遇到疑难杂症治不好,就去马神仙的坟前上个香,捧一搓坟头土回去当药吃,病居然就真的好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马道爷的坟头就这样变的日益小了起来。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终于也刮到了寨子这个小村。有那富有革命精神的斗士,忽然想起马鹏这个人是封建迷信的典型代表,即使死后多少年了余孽依然存在,愚昧的乡民夫妇居然还相信他坟头的土可以治病!不行,必须破除这反革命的封建余孽!!于是押解着我那“宣扬封建迷信”的太舅老爷,雄赳赳气昂昂的奔赴马道爷的坟地,后面黑压压跟着四乡八邻的男女老幼。到了目的地,革命小将们立刻热火朝天的甩开膀子,不仅要刨平马某人的坟头,更誓要将封建迷信余孽的棺材扒开挫骨扬灰!!
在众人的围观下,坟被起开了,棺材也被从坟里拖了出来。革命的小将们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撬开棺材的,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棺材打开后,里面只有一身马道爷当年入殓的时候穿的道袍,但,根本找不到丝毫的马鹏的尸骨……小时候每次我父亲跟我讲这个故事讲到这里的时候,总是要强调一句:“我舅爷说了,马鹏入殓的那天晚上,他明明亲眼看着尸首装进了棺材定好棺材的……”
马道爷的故事,我知道的就这些,至于开棺后为什么棺材里根本没有马道爷的尸骨,谁也给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唯一能解释通的,就是马道爷是神仙,其实当初根本没死。也许死不过是他跟人们开的一个玩笑,也许他与景峰山这个地方的缘分已尽,他需要用一种方式来了结,所以他飞升了……但后来有人传说马道爷其实去了西藏,据说还有人在西藏见到了马道爷,他已经是个小道童的形象了……啊!西藏,那是个对当地人而言遥远的地方,那是个对许多人而言,神秘的地方。马道爷是不是真的去了那里,谁也没法考证了,至于马道爷以一个小道童的形象出现在那里是谁见到的、又是怎样认出这个小道童居然就是当年的马道爷,那更是无从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