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城市吧 关注:1,436,209贴子:104,514,465

陕西黄帝陵祭祀与河南黄帝故里拜祖为何水火不相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黄帝陵清明祭祀活动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就这样遇上了,本来无论祭祀黄帝还是拜祖大典都是对黄帝的一种纪念,然而陕西学者砖家屡屡对河南发起攻击,欲至河南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为死地。围绕这一话题大批砖家对与究竟该祭陵还是祭庙进再一次进行了PK。其实每一年这个时期都会有类似掐架,最近更有学者发布新闻直指河南祭祀黄帝是利益作祟,本来一个是陵一个是庙看似并无矛盾,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水火不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4-09 15:20回复
    无论是衣冠冢上坟,还是故里拜祖。虽然都有利益在里边,但不可否认的是都是以黄帝为名义的。宣传自己怎样都可以,但是通过诋毁抹黑别人来抬高自己就令人不耻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4-09 15:24
    回复
      有人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造假?那么究竟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衣冠冢又怎么个真?黄帝故里又怎么个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4-09 15:25
      收起回复
        我想问下你是哪里人? 这个帖子不是前几天被删了?


        19楼2016-04-09 15:26
        收起回复
          在远古时期,新郑是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出生于轩辕之丘。又定都于有熊。后来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被后人尊为中华始祖。据《易经》、《史记》、《山海经》等记载,轩辕黄帝故里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新郑市。春秋时代的历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郑具茨山(俗称“始祖山”)朝拜黄帝的记载,唐代以后渐成规制,盛世时由官方主拜,乱世时由民间自办,一直绵延至今。
          轩辕黄帝的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即上巳节,是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自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有三月三拜轩辕的活动。
          黄帝,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黄帝同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华夏部落联盟领袖,我们的祖先。以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开创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突出了中华民族寻根拜祖的主题,象征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薪火相传。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6-04-09 15:27
          回复
            河南人,有点是非观吧。陕西黄帝陵祭拜了上千年了,各朝各代皇帝,包括国父孙中山等领导都提过字。不要让别人厌恶你!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16-04-09 15:28
            收起回复
              洛阳:黄帝、炎帝的母族有蟜氏居平逢之山;
              《国语·晋语四》:“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山海经·中次六经》:“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蟜虫...
              ~~~~
              洛阳:黄帝游河洛,得遇洛书;
              《尚书·中侯》:“黄帝巡河洛,龟书赤文成字象轩。”
              《帝王世纪》:“黄帝之时,天下大雾三日。黄帝出游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于海,始得图书。
              ~~~~
              灵宝:黄帝铸鼎荆山下
              汉王充《论衡·道虚篇》: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
              ~~~~
              ~~~~
              新安:黄帝密都青要山
              《山海经·西次三经》:“青要之山,实维帝之密都。”
              《庄子在宥》云:黄帝闻广成子在空同之上,故往见之,问以至道之要。
              明,成化年间《河南总志》:“崆峒山,在钧州西北五十里,上有逍遥观。
              清,蒋廷锡编《(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崆峒山,在州西北五十里,山前有观,名逍遥,盘旋而上,悬崖绝壑,石洞瀑布淙淙有声,为一郡之胜。旧志云,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
              清,光绪二十八年田文镜《河南通志·山川》:“崆峒山,在州西北五十里,山前有观名逍遥。
              清,张元方《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崆峒山在州西南,汉司马迁尝西游至此。相传崆峒山有三:一在安定,一在临洮。庄周述黄帝问道崆峒山,遂游襄城,登新郑之具茨而访大隗诸山,皆于此山相接壤,禹州之崆峒当为近。”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崆峒山在汝、禹二州境,上有大仙观,盘旋以上,悬崖有瀑布,水正下石涧,淙淙振林木。崖巅有石洞,中有白犬,常游洞外,因号其冢为玉狗。峰上有广成子庙及崆峒观,下有广成墓及城,即黄帝问道处。平凉、临洮各有崆峒山,各云广成子隐地。庄子言黄帝问道崆峒,遂言见大隗,迷于襄城之野,其为此山无疑。”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6-04-09 15: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