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种因素叠加致交付推迟
“以人为鉴”分析B787和A380项目的经验教训可知设计反
复修改及供应链问题是导致出现反复推迟的主要原因。作为波音在
21世纪推出的首款新机型B787飞机上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和航空
工业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技术的集中采用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在
研制阶段设计反复修改。除了采用新技术外波音和空客在B787和
A380项目上还摒弃了过去传统的定制“买卖”模式转而采用新的
“设计与制造”合作模式。供应商在产品设计、研发和制造方面比以
前承担更多的责任。这种向供应商转嫁责任和风险的模式给主制造商
带来了风险控制上的难题。在项目上对供应商的过度放权使得部件
供应商在关键节点达不到配套要求结果只能是导致飞机交付推迟。
而这些问题也都存在于ARJ21-700的研制过程中。此外还存在产研
体系重组调整、适航审定格外严格等因素。
产研体系的不断重组、调整
项目启动时当时的中航一集团设想采用市场运行机制和管理模
式组建一航商飞作为项目法人单位。但在其后的实际运作过程中
一航商飞与各参研单位间的任务分工、权责关系始终没有完全厘清
生产关系一直处于磨合过程中。而后ARJ21项目又历经从一航商飞
到中国商飞的项目法人单位的改换。这些变故无疑拖延了项目的研制
进度。
供应链的挑战
ARJ21项目的开发采用国际通行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
飞机机体结构件的研制工作分别由国内多家航空制造企业负责发动
机、航电、电源等分系统则全部通过竞标的市场化方式在全球范围内
采购(见附图6)。由于是首次采用这一民机开发模式既便是象波音、
空客这样有丰富民机项目管理经验和完善项目管理体系的厂商都不
可避免的遭遇供应链问题而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初次涉足、明显缺乏
经验的中国商飞所面临的挑战是可以预见的。2008年3月ARJ21-700
就曾因包括飞控系统在内一些关键系统供应商延误试验条件迫使首
飞日期推迟六个月。
设计的反复修改
ARJ21-700如成功推出市场将是国内首个走完产品研制生产全
过程的大型民机项目(见附图2)。由于对一些民机研制方面的新技术
缺乏储备和经验设计上出现反复是非常正常的现象。2005年6月
在详细设计阶段就一度暴露出设计超重、发动机进气道畸变和深失速
等技术问题2009年12月进行全机稳定俯仰(2.5G)极限载荷静力
试验时又发生了局部失效的意外情况在完成工程研制进入调整试飞
阶段后原计划完成适航审定需进行1,600小时的试飞当前累计飞
行时间已达1,800多小时仍未获得TIA反映出ARJ21-700在研制调
整试飞过程又出现一些原有的设计问题飞机当前的技术状态仍不稳
定。
适航审定格外严格
ARJ21-700飞机的适航审定工作刷新了多项我国民机研制的记
录是我国首架自行设计并在型号设计中全面贯彻《中国民用航空规
章》第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5)的飞机首架全面进行
系统安全性设计和系统安全性评估的飞机首架由众多国外供应商参
与研发的民用飞机。“万事开头难”众多的第一次令民航局对
ARJ21-700项目的适航审定工作极为重视审查内容和严格程度远超
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