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j21吧 关注:1,671贴子:29,049
  • 20回复贴,共1

ARJ21的历年新闻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2007年的。

这是2014年的。

这是2015年的。
我没别的意思,大家自己看吧


1楼2016-04-10 12:31回复
    @haojockey


    2楼2016-11-03 18:16
    回复
      第一个新闻稿是2007年的,正好10年


      3楼2017-08-04 17:49
      回复
        2016年的呢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8-05 16:42
        收起回复
          重度拖延症患者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8-06 20:45
          回复
            其实,事情可以追溯到2006年


            6楼2017-08-15 11:15
            回复
              我来总结几句。我的观点很明确,arj的延迟,不是商飞一个公司的问题,是整个中国民航制造业的问题,不能通过几篇新闻稿就说商飞管理有问题,因为这种把戏别的制造商也会耍。然而呢,有些人就在其中岔开话题。我拿arj和787比,他们就说787先进arj落后,787是大飞机arj是小飞机,787延迟的比arj短。他们丝毫没有提及787在运营后出现的各种危及飞行安全的事故(症候),也没提及波音比商飞早起跑了近百年。又有人拿arj和ssj比。不过他们丝毫没有提及俄罗斯在苏联时期积累下来的航空工业的底子,退一步说,就算把俄罗斯和中国摆在同一起跑线上,arj进度落后于ssj是落后在适航取证这一环节,而ssj的适航取证是交给欧洲人的,不需要俄罗斯民航部门操心,arj则是caac一手主导,faa则在背后看caac的表现。最后呢,有些人理亏了,就开始对我人身攻击,说我做人没底线。我就奇怪了,我上面说的哪一条是假话?哪一条不够客观公正?倒是某些人一直带着有色眼镜,故意隐瞒部分事实,试图带跑节奏,还开始恶意刷帖。我倒真是觉得这群人不要脸


              IP属地:墨西哥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8-16 13:04
              收起回复
                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IP属地:辽宁8楼2017-08-16 21:56
                收起回复
                  一、多重因素叠加致ARJ21-700交付一再推迟
                  1、ARJ21项目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简单回顾迄今为止项目研制一路的坎坷历程。2002年项目启动
                  时制定了2005年8月实现首飞、2007年交付用户的计划目标。其
                  后项目推进不断经历延迟实际成功首飞的日期是2008年11月28
                  日交付工作更是历经多达十余次推迟(见附图1)现如今计划要到
                  2012年才能交付首个用户成都航空。
                  交付推迟在国内外民机项目中并不鲜见。以波音最新的中远程宽
                  体客机B787和空客远程宽体客机A380为例B787项目推出时计划
                  2008年5月实现首架交付(EIS)。实际上到今年9月27日波音才
                  向日本全日空(ANA)交付了首架B787比原计划延迟愈3年期间
                  共经历多达7次的交付推迟。同样的空客2000年12月正式推出
                  A380项目时曾计划于2006年3月交付用户。原定交货时间被推迟一
                  年半之后直到2007年10月新加坡航空才接收首架订购的飞机。
                  虽然国内外民机开发项目都存在一定概率的推迟现象但不能
                  就此认为ARJ21项目持续不断的推迟是正当和合情合理的。


                  IP属地:辽宁9楼2017-08-16 22:01
                  回复
                    2、多种因素叠加致交付推迟
                    “以人为鉴”分析B787和A380项目的经验教训可知设计反
                    复修改及供应链问题是导致出现反复推迟的主要原因。作为波音在
                    21世纪推出的首款新机型B787飞机上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和航空
                    工业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技术的集中采用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在
                    研制阶段设计反复修改。除了采用新技术外波音和空客在B787和
                    A380项目上还摒弃了过去传统的定制“买卖”模式转而采用新的
                    “设计与制造”合作模式。供应商在产品设计、研发和制造方面比以
                    前承担更多的责任。这种向供应商转嫁责任和风险的模式给主制造商
                    带来了风险控制上的难题。在项目上对供应商的过度放权使得部件
                    供应商在关键节点达不到配套要求结果只能是导致飞机交付推迟。
                    而这些问题也都存在于ARJ21-700的研制过程中。此外还存在产研
                    体系重组调整、适航审定格外严格等因素。
                    产研体系的不断重组、调整
                    项目启动时当时的中航一集团设想采用市场运行机制和管理模
                    式组建一航商飞作为项目法人单位。但在其后的实际运作过程中
                    一航商飞与各参研单位间的任务分工、权责关系始终没有完全厘清
                    生产关系一直处于磨合过程中。而后ARJ21项目又历经从一航商飞
                    到中国商飞的项目法人单位的改换。这些变故无疑拖延了项目的研制
                    进度。
                    供应链的挑战
                    ARJ21项目的开发采用国际通行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
                    飞机机体结构件的研制工作分别由国内多家航空制造企业负责发动
                    机、航电、电源等分系统则全部通过竞标的市场化方式在全球范围内
                    采购(见附图6)。由于是首次采用这一民机开发模式既便是象波音、
                    空客这样有丰富民机项目管理经验和完善项目管理体系的厂商都不
                    可避免的遭遇供应链问题而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初次涉足、明显缺乏
                    经验的中国商飞所面临的挑战是可以预见的。2008年3月ARJ21-700
                    就曾因包括飞控系统在内一些关键系统供应商延误试验条件迫使首
                    飞日期推迟六个月。
                    设计的反复修改
                    ARJ21-700如成功推出市场将是国内首个走完产品研制生产全
                    过程的大型民机项目(见附图2)。由于对一些民机研制方面的新技术
                    缺乏储备和经验设计上出现反复是非常正常的现象。2005年6月
                    在详细设计阶段就一度暴露出设计超重、发动机进气道畸变和深失速
                    等技术问题2009年12月进行全机稳定俯仰(2.5G)极限载荷静力
                    试验时又发生了局部失效的意外情况在完成工程研制进入调整试飞
                    阶段后原计划完成适航审定需进行1,600小时的试飞当前累计飞
                    行时间已达1,800多小时仍未获得TIA反映出ARJ21-700在研制调
                    整试飞过程又出现一些原有的设计问题飞机当前的技术状态仍不稳
                    定。
                    适航审定格外严格
                    ARJ21-700飞机的适航审定工作刷新了多项我国民机研制的记
                    录是我国首架自行设计并在型号设计中全面贯彻《中国民用航空规
                    章》第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5)的飞机首架全面进行
                    系统安全性设计和系统安全性评估的飞机首架由众多国外供应商参
                    与研发的民用飞机。“万事开头难”众多的第一次令民航局对
                    ARJ21-700项目的适航审定工作极为重视审查内容和严格程度远超
                    以往。


                    IP属地:辽宁10楼2017-08-16 22:03
                    收起回复
                      其实飞机研制是一项浩大工程,任何航空公司都会在初期提出雄心勃勃的目标!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谁能如期实现的,更没有超前完成的先例。所以,媒体发表的时间节点之类的美好愿景没有认为那是一个一定会实现的承诺。


                      IP属地:辽宁11楼2017-08-17 16:06
                      回复
                        尤其是那些第一次做飞机开发的公司,MRJ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日本三菱重工的实力和管理能力这都是人所共知的吧: 2008年开始商业化生产时,预计2013年首次交付,然而目前来看将延迟约7年。随着开发长期化,当初估计1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9亿元)规模的成本预计增至数倍,预计将给公司业绩带来压力。
                        此前计划于2018年开始交付飞机,之后又宣布延迟到2019年。


                        IP属地:辽宁12楼2017-08-17 16:11
                        回复
                          别管这些,只要能交付,交付时间还来得及就行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8-18 09: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