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貌似很喜欢读卡夫卡,所以我(此段冗长,也请你一定要看完

)
先介绍一下卡夫卡这个人再来说他的作品,不全是官方,有些个人愚见,欢迎指正和反驳。
弗朗茨.卡夫卡,这位世界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的伟大作家,就其生活经历而言,也许除了三次订婚三次解除婚约,终生未婚之外,可谓是再平常不过了。从1883年出生到1924年病逝(经历省略我不喜欢打字),这便是他短暂普通的一生,既没有做出什么惊心动魄的英雄业绩,也没有过惊世骇俗的举动;既非春风得意,亦非穷困潦倒;既非一帆风顺,亦非颠沛流离。从形而下来看,一个常人。但若从精神层次来进行来观察却迥然不同,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痛苦和磨难,孤独和愤懑的内心世界。
作为一个作家,他无法完全从事创作,也不珍惜他的作品。正如他是一个二元帝国的臣民一样,他的内心是一个二元的世界,这也就决定了卡夫卡性格上的矛盾和两重性(md就是精分

);无归属感、陌生感、孤独感、恐惧感便成为这种性格的衍生物。
他是犹太人,生于布拉格,说的是德语,是奥匈帝国的臣民;犹太民族、斯拉夫民族、德意志民族的成分混杂一身,促使他成为多重的无归属感的人。他沉痛地写道:“……可是他(卡夫卡)没有祖国,因此他什么也不能抛弃,而必须经常想着如何寻找一个祖国,或创造一个祖国(中二病晚期这或许正是日本人喜欢读卡夫卡的原因吧

开玩笑)。”
以我的观点来看卡夫卡,当然,我并不能面面俱到,恐怕也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再多的换位思考也抵不过一次亲身经历。当陌生感成为一个人的主宰时,他便不得不从他生活的世界返回自身世界,这样孤独感便成为了必然产物。在卡夫卡的日记、书信、杂感中,读者会一再遇到恐惧这个字眼。恐惧外部世界对自身的侵入,恐惧内心世界的毁灭。他曾这样写道:“我总是力图传达一些不可传达的东西,解释一些不可解释的事物,叙述一些藏在骨子里的东西和仅仅在这些骨子里的所经历的一切。”
卡夫卡把写作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大追求,是维持他生存的形式然而恰恰又是写作使他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写作成为了魔鬼效劳而得到的奖赏,是一种带来死亡的恐惧。他渴求爱情,渴求建立家庭,然而也正是由于恐惧失去自由影响他的写作(啧啧,你看卡夫卡内心多么扭曲变态

)解除几次婚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