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解读吧 关注:109贴子:167
  • 6回复贴,共1

2 悟空出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悟空出生于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山顶之仙石,花果山为十洲祖脉,百川会处,四周大海,山势雄伟,书中称之为“擎天柱”,又称作“万劫无移大地根”。
“东胜神洲”:东方为木,主生发,故能生成花果山这一祖脉;
“傲来国”即无所从来,从“无”中来。万物皆从“无”中来,“无中生有”是东方传统文化对物质生成规律的基本认识,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一切可见的物质皆由不可见的能量生成”;
花果山四周为海,说明花果山由水生成,为水中金;
书中极表花果山之特殊地理,这与古代极其重视风水是有关的。现代科学也发现,山川大地并不是一下子全部生成,而是逐渐扩张而成,比如:海底的山岭产生火山,逐渐向外扩张。其实即使是整个宇宙的生成也是逐渐扩张而成的,并不是一下子生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基于此,我们可以认为《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并不是我们现在这个陆地上的某一座山,而是指陆地的生发之处,所以《西游记》把花果山称为“十洲祖脉,百川会处”、“万劫无移大地根”,乃先天原始祖气,万物得之而生。
我们做任何事都喜欢探本求源,修行也是这样,修行的根本任务查找本源,过上真实生活,因此《西游记》开宗明义直接谈本源。不过把花果山这个地方定为本源,这仅仅是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定义的,因为真正的本源是如来藏,所以《西游记》还要进一步取经,只有到达西方(这里的西方指如来藏)才算过上真实的生活,而不是象现在这样终日在幻化人生中流浪生死。
为什么花果山这个地方并不是世界的真正本源呢?因为花果山代表因果的源头。开花结果是一个因果的过程,花果山就是因果的代名词。我们大家生活在因果的世界里,因此我们每个人都会追问:因果的源头是什么?第一因是什么?西方人把第一因归结为上帝,一切皆源自上帝,上帝就是源头。《西游记》则把源头定义在花果山,满足了人们对事物来源的探究心理。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第一因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我们在谈论第一因的时候,已经在心中前提性地认为世界是真实的,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找到第一因,虚幻的东西是没必要谈论第一因的,这就象“眼冒金星”,我们从来不追问“究竟哪个金星是第一个产生的?”,因为我们都明白眼中金星是虚幻的。然而恰恰是这个前提出现了问题,无论是量子力学等现代科学,还是中国传统文化,都认为我们生存的世界是一个虚幻的世界,是不真实的。不真实的东西是没必要谈论第一因的,因此无论佛家还是道家,都不谈论第一因。
虚假与真实相对,虚假都是由真实产生的,对于虚假的事物,我们研究的目的自然是要查找其真实的本质,因此无论佛家还是道家,都致力于研究真实。《西游记》开篇即讲第一因,这仅仅只是基于一般人对世界的直观认识,事实上《西游记》是排斥第一因的,因为《西游记》最终的结果是证入“西天(如来藏)”。假若《西游记》也认为第一因(花果山)是真实的,那么取经的最终结果应该是花果山,而不是“西天”。之所以让“悟空”诞生于花果山,一方面是为了强调悟空代表先天,另一个意思是要告诉我们修行是借假修真,是“因幻起修”的。为什么能够借假修真因幻起修呢?因为虚幻的事物都是由真实的东西产生的,因此必然含有真实的成分,必然含有如来藏的特征,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特征回归真实。
为什么悟空会出生在花果山这个地方呢?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按照现代人的思维进行认识。现代人喜欢讲“能量”,如果从“能量”的角度讲,很显然这个地方能量非常大。花果山山势雄伟,书中称之为擎天柱,这也是在告诉我们此处能量极大。在能量大的地方出生自然先天禀赋深厚,更何况还是山顶的石头,能量就更大了,因为山顶与山脚相比,山顶更接近虚空,在这里物质与虚空相比占比很小。虚空是一种高级物质,经常生活在高级物质中,自然容易与高级物质相应,这是非常有利于修行的。
这里我们要明白一个原理:量子力学告诉我们物质是“观察与被观察”关系的描述,而“观察与被观察”关系建立在“选择性思维”基础上,“选择性思维”是“执着心力”强化到一定程度后才产生的一种思维功能,由此可见,物质是和极强的执着心力对应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希望自己能够保持甚至深化柔软心,这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不得不接触物质。只要我们接触物质就是在培养执着心,就是在强化执着心,这也是寺院往往建在山顶的原因,因为山顶的周边是虚空,虚空是高级物质,是和柔软心相应的。
在修行中,我们很多人往往喜欢在山洞里修行,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不利的,因为初学者执着心较重,在物质的重重包围中就更容易强化执着心,从而导致昏沉或烦闷。哪些人可以在山洞里修行呢?只有具有一定功夫的人才可以在山洞里修行,这些人往往已经开天目,因此即使在山洞里,他们也丝毫不会受山洞的局限,他们随时都能生活在天眼的世界里,生活在广阔的虚空里,生活在微观物质状态。微观物质是没有远近大小内外之别的,是无空间局限的,是和柔软心相应的,因此即使在山洞里,他们也是生活在微观物质状态,生活在高级物质世界,丝毫不受山洞局限。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诞生孙悟空的仙石位于十洲祖脉大地根,并且正当山顶,尤其“四面更无树木遮阴”,这样自然能够与虚空相应,能够融于高级物质,十分有利于证入高级物质世界。
石者金也,仙石更是纯金。金者乾也,悟空先天即为乾金之体,从道家的角度讲,悟空先天阳气充足,利于修行。从道家的角度讲这里其实是在暗喻悟空的修行是“童体修真”。
注意这里的“石”很多人强调其“土”性,其实“石”虽为土却是少土,土性不重,性近于金,故“土能生金”实为“石”能生金。我们常说“金石之家”,把金石并提就是这个道理,故“石”常归为“金”。若土中无石,土性过重是无法生金的,《西游记》后文五庄观即如此。
先天禀赋如此深厚,所以悟空出世后立刻就能“目运金光”,震动天庭。玉皇大帝命千里眼、顺风耳查看,发现悟空服食山中果实,于是这两人上报玉皇大帝说:这猴子“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这里的顺风耳、千里眼其实指的是用天眼、天耳这两种神通查看,并不是有两个名字叫千里眼、顺风耳的人。陆地上的食物是低级物质,服用低级物质自然会逐渐堕落,因此悟空逐渐丧失先天能力,金光潜息。我们地球上的人类也是这样来的,佛教经典提到:地球上最初的人类是从光音天来的,由于贪食地球上的食物,结果导致身体发生变异而无法返回光音天,不得不在地球定居下来。这说明食物对身体影响很大,我们要服用对改造身体有利、对修行有利的食物。不过要想达到更为高级的层次,比如:要想重新返回光音天,我们是不能服用地球上的任何食物的。
诞生悟空的这块石头高三丈六尺五寸寓意为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寓意为二十四节气,九窍八孔寓意为九宫八卦,见风化猴指在业力作用下化为猴子,佛教常把业力比喻为风和浪。悟空生于灵石,灵石先化为卵,“似圆球样大”,后见风化猴,“五官具备,四肢俱全”,这个过程是描述实证中身体觉受消失和恢复的过程。我们当前生活在宏观物质状态,因而有明显的空间觉受,有五官、四肢等觉受;在实证中,我们将逐渐证入微观物质状态,微观物质是没有空间觉受的,因此在微观物质状态,我们对物质的体验是一种圆球样包容的感觉;之后,连这种感觉也将消失,我们将进入一种没有任何物质体验的高度灵敏清明的状态。
《西游记》开篇即用大量篇幅谈花果山,谈悟空的出世,然而现实世界中并没有作者所描述的这种花果山,很显然作者这里设置和描述花果山是有一定用意的。《西游记》是一本指导修行的书,因此作者对花果山的设置和描述自然也是服务于修行的。《西游记》常常把山比作“人身”,不过花果山是比较特殊的山,当然要用来比喻比较特殊的人身。什么样的人身比较特殊呢?从修行的角度讲,当然是童子身比较特殊,有利于修行,因此这里的花果山是用来比喻童子身的。身体是山,山顶的灵石当然就是“头”了,只有“头”才称得上“灵”。
《西游记》把身体比作“山”,而身体是逐渐生成的,身体的各个部位不仅在生成时间上有差异,在重要性方面也是不同的。作者把花果山比作身体的同时,又极赞花果山是“祖脉”,是“万劫不移大地根”,这是从时间和重要性方面对花果山进行界定。作者这样描述的用意何在呢?很显然,作者是在暗示我们虽然把身体比作山,但不要认为身体上任何部位都能称作“花果山”,只有那些最早生成和最重要的部分才能称作花果山。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只有“中脉”能够配得上“祖脉”和“大地根”等称呼,因为中脉能够生成身体的其他组织,中脉就象现代物理学中“弦”理论中的“弦”那样,能够生成万物。由此可见,这里的花果山和《西游记》以后各章节中的山一样,虽然都是指身体,但花果山尤其用来特指“中脉”,其他各章节中的山则只能用来指身体的其他部位。
当我们把花果山确定为身体的中脉时,你将发现对花果山的所有描述全部符合“中脉”的基本特征:花果山境界异常美好,这是在暗示证入中脉这个阶段后,我们将获得非常美好的体验;中脉能够生成各种可见的物质,身体中各种可见器官都是围绕中脉且由中脉生成的,被生成的这些低级物质在阴阳属性方面属于“阴”,“阴”为“海”,因此花果山四周是海;道家修行讲究“三花聚顶”,花果山同样有“花”和“顶”,因此以后天兵天将在花果山和悟空战斗其实是在暗喻中脉阶段的修行;中脉的顶端是“头”,这一点和花果山山顶灵石也是吻合的;此外,“祖脉”、“擎天柱”、“大地根”等等皆在描述中脉,身体的其他任何部位都配不上这种称号。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西游记》中常用“山”比喻人体,而山与山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其中花果山更用来比喻童子身,比喻人体的中脉。童子身虽然很好,有利于修行,但毕竟是后天物质,而中脉是先天物质,为什么《西游记》既用花果山代表后天物质,又用花果山代表先天物质,是不是有矛盾?不是的。任何物质都是如来藏生成的,因此任何物质的本质都是如来藏,都是先天,都是真实的,但我们普通人对物质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认识的,也就是说我们对物质的认识是局限于其形象的,我们总认为物质就是形象,这是错误的。物质的形象是一种错觉,是假的,这些假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后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任何物质都有“真假”两种特性,它的本质是真实的,是先天的,它的形象是虚假的,是错觉,是后天。花果山正是这样,它既可以用来代表中脉,代表先天,同时也可以用来代表后天的身体。
我们在修行中要从后天返还先天,二郎神在花果山和悟空交战这个情节就是谈如何从后天(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返还先天(中脉)。
婴儿刚出生时都是开天眼的,因此悟空一出生就能目运神光,照射天界。婴儿在发育的过程中,不断服食人间食物,就逐渐丧失了这种先天能力。怎样才能保留和深化这种先天能力呢?《西游记》告诉我们,要象悟空那样,首先安住于水帘洞,然后再进一步修行,因此接下来悟空就开始步入正式的修行。


1楼2016-04-10 22:11回复
    沙发


    2楼2016-04-19 03:51
    回复


      IP属地:湖北3楼2016-04-19 08:44
      回复
        高人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6-04-19 09:17
        收起回复


          5楼2016-04-21 14:56
          回复
            不离于原文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8-13 15: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