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雍四年七月十八秋天气:阴
皇太后-杨双宜
羲和宫
[使个小丫头去招李氏来一趟。]
才人-李湄
羲和宫 [乌髻就着一支珠簪儿,清爽得很。行时肩开背直,伏时下腰额点地,储秀的那一套使得熟捻标致]妾见过殿下。
皇太后-杨双宜
羲和宫
[与人隔着一道帘,加之眼睛不大好使,是以并不能瞧清来人样貌如何,因腿脚不便,便只是歪在榻上,念书的小丫头已然自偏门退下了,唯有另一个粉衣的小丫头仍跪在脚踏上帮着敷腿,依例赐下座,良久才开口]李家的丫头,是…陇西李氏么?
才人-李湄
羲和宫 [自座下一缓笑]陇西李氏乃是大族,从来都是备受崇敬仰望的,只不过从未有幸一睹其族人神采。妾虽是同姓的却不与之血脉同宗,并攀不得这层关系。[顿了一顿]家父是偏远地界的出身,时任御史台监察,妾是家中长女。
皇太后-杨双宜
羲和宫
[哦一声]御史台监察,李家的…[自在脑中过一回]可是叫李晏的么?
才人-李湄
羲和宫 [似是许久未听人提起父亲之名,面上不由泛出女儿色来,眼梢温软。乖觉一应]承蒙您能记得家父姓名,听来极是亲切。
皇太后-杨双宜
羲和宫
[这就笑了]原来你是他家的姑娘。孤很记得他,太宗在位那会儿,每日上朝必少不了听他一顿弹劾,弹劾的那几位竟又是太宗素来倚重的人,是以每每下朝回来,难免总有抱怨。只是这样耿直的人总不常见了,正是看重他这一点,即便是千般抱怨,竟又不曾有任何怪罪的意思。[闲话家常一样的]你是李晏教出来的女儿,孤信得过他。[再问]有多大了?
才人-李湄
羲和宫 [感同身受一般地亦笑了]妾与兄长大小便有套与家父周旋的法子,管叫春风化雨。但纵是这样了也免不了日日被耳提面命,一点错处竟也要分毫拿捏的,处事着实少了意趣。[缓轻之声下耸了肩,仍是笑色自嘲]不过现今分别三年,却时常想念家父的几句斥语来。不过得束己时才受用。[听了问话时卧蚕一拱]妾……年底儿就得进十八了。
皇太后-杨双宜
羲和宫
[难免也跟着想起已故的先父,一声叹哽在喉间,只是强忍伤心罢了]这么说,较皇帝还要大上两三岁,[点头]这样也好,省得一群年轻小丫头成日介围在皇帝跟前,个个不知轻重……你聪慧懂事,皇帝身边都该是你这样的才好,孤自此也不怕没人帮着提点皇帝了。[说了有一会儿的话,自有丫头识趣地奉上茶,抿下一口又接着问]在家中做姑娘时,都学过什么?
才人-李湄
羲和宫 [唇角微弯了下]辅佐夫君,本就是身为嫔妃头一件的大事。[遂伸手接过了盏子,有些认真地想了会儿]这么看来诗词歌赋与琴棋书画,因家里重视的缘故都有幸碰过的,触类旁通下皆有几分浅薄底子。只其中自小学的古琴略突出些,好过旁的一筹。[恰时歇了一口气]只这些年不得时常练习,也因住在一处的缘故实在不便。不过在储秀里素日都握笔练字,有意养着手劲儿,还未松懈呢,总想着若哪一日能拾起来绝不致荒废可惜。[笑]但免不了指里有层薄茧了,经不得细瞧。
皇太后-杨双宜
羲和宫
[听着不无满意]你年纪原较她们要大,便更要稳重一些,兼是家中长女的缘故,倘曾学过些管家的事宜,孤的意思…是让你帮着管起宫里的事宜,将来昆仑有主,有你帮衬着,也不致使她无措。就是不曾学过也不打紧,现在着手学起来也不是不能够的,依孤看,就先从少阳的事宜学起,怎么样呢?
才人-李湄
羲和宫 [这才将茶盏放下起身,矮腰下来时背是直的,向来与旁人说话都是面照着面。只现下微颔了首,簪上珠坠接洽了光,润润地泛出了颜色]妾还不曾经事儿,只有用十二分心学了才不算辜负。[轻声]只这一应事物还不大熟悉,也不知遇见什么该向哪位讨教。
皇太后-杨双宜
羲和宫
正是了,[将盏一放]宜诸的江御女从前便耳濡目染的,平日倘有不明白的,只管问她就是了。[当即赐下一支如意金簪,留人用过午膳才放人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