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吧 关注:161,378贴子:597,167
  • 15回复贴,共1

诸葛亮拜师与修道的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着个白发老道人。
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的问这问那。诸葛亮总是乐呵呵的用手势一一回答。
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诸葛亮会说话了,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
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和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
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
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天天上山求教。
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
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
有一天,诸葛亮下山经过半山腰的一个废弃的“庵”时,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的下起雨来。
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
这时,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只见这女子长的细眉大眼,仙姿娇娆,犹如仙女下凡。
他不由动了心,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就过来歇息用茶。”
诸葛亮从“庵”中出来时,觉的有一丝奇怪,怎么以前从来没见过这地方有人住呢?!
打这以后,诸葛亮每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吃的饭菜。
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4-13 16:10回复
    诸葛亮开始迷迷糊糊起来。
    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习厌倦了起来,师父讲的他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印不到脑子上;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
    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毁树容易栽树难哪!
    我白下了这些年的功夫!”
    诸葛亮听出来师父的话里有话,就低着头说:“师父!我不会辜负您的一片苦心的!”
    “这话现在我却不信。”
    老道人望着诸葛亮说:“我看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哑病,收下你当徒弟。
    前些年你是聪明加勤奋,师父我苦心教你不觉的苦;现在你是由勤奋变懒惰,虽聪明也枉然哪!
    还说不辜负我一片苦心,我能相信吗?”
    老道人又说:“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4-13 16:11
    回复
      这天晚上子时,诸葛亮悄悄来到庵里,打开房门,果然见床上只有衣裳,不见有人。
      他立即点火去烧那衣裳。
      仙鹤正在天河里洗澡,忽觉心头一颤,便急忙往下张望,发现庵内出现火光,“呼”的飞了下来。
      她见诸葛亮正烧她的衣裳,扑过来便啄诸葛亮的眼睛。
      诸葛亮眼疾手快,拿起拐杖,一下子把仙鹤打落在地。
      他伸手去抓,抓住了仙鹤的尾巴。仙鹤拼命挣脱,翅膀一扑一闪,又腾空飞去。
      结果仙鹤尾巴上的羽毛被诸葛亮抓掉了。
      仙鹤秃了尾巴,便与天宫中的仙鹤个个不同。
      从此便再也不去天河里洗澡,也不敢再混进天宫去偷可以化作美女的衣裳,永远留在人间,混进了白鹤群里。
      从此,诸葛亮为不忘这个教训,把仙鹤尾巴上的羽毛保存起来,以此作为戒鉴。
      打这以后,诸葛亮更加勤奋,凡师父讲的,书上写的,他都博学强记,心领神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又过了一年,正是诸葛亮烧美女画皮的那天,老道人笑着对诸葛亮说:“徒弟呀,你跟我已经九年了。
      该读的书都读了,我要传授的你都听了。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已年满十八岁了,该走出家门,干你自己应该干的事啦!”
      诸葛亮一听师父说他“满师”啦,连忙恳求说:“师父,徒弟我越学越觉的学识浅薄,还要再跟你多学点本领!”
      “真正的本领要在实干中才能得到,书上学来的,还要看天地万物变化,随时而转,随机应变,才有用啊!
      比如你上那仙鹤当的教训,以后不要再被情色迷恋,这是直接的教训;推而广之,世上一切事物都不可被它的表像所迷惑,要小心谨慎从事,洞察其本质才是。
      这算是我临别的嘱咐吧!今天我就要走了。”
      “师父,你往哪里去?”诸葛亮惊奇地问:“以后我到哪里看望您呀?”
      “四海云游,没有定向。”
      顿时,诸葛亮热泪滚滚,说道:“师父一定要走,请受徒弟一拜,以谢栽培大恩!”
      诸葛亮躬身拜罢,抬头不见了师父,从此便再也寻不到他的踪影。
      老道人临走,给诸葛亮留下一件东西,就是他后来常穿的八卦衣。
      诸葛亮因为怀念师父,常把师父的八卦衣穿在身上,只当师父永远在自己的身边。
      诸葛亮不忘师父的教诲,尤其是那临别的嘱咐,特意把带在身边的羽毛做成一把扇子,拿在手中,告诫自己谨慎从事。这就是诸葛亮手中那把羽扇的来历。
      在古时,任何一个人要想从师学正道,或者要学一门真正的本领,第一个要过的关就是色欲关,首先要把色欲看淡。
      古人把能否去掉色欲这一关看的很主要,根本就不是武侠小说描写的那样,为了美女,为了红颜知己,痴迷不醒,去杀去斗。
      这一关要过不去,那什么都不要学了,回家算了。
      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有像「仙鹤」这样的朋友,喜欢吃喝玩乐与搞笑,却无法深入谈心,该认真的时候,他们依然一派轻松,玩世不恭,久而久之,发觉和他们在一起真是有点...言之无物。
      这种人可以把他当个开心果或一般朋友,但却不能深交,以免自己也会渐渐受他们影响,变得和他们一样终日嘻笑人间,反而忽略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4-13 16:23
      收起回复
        写的挺好。不知真假。其实无论真假故事寓意还是不错的。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4-13 17:48
        回复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下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最后这里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
          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
          心与心之间,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
          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认知去评论一个人,判断一件事的对错。
          不要苛求别人的观点与你相同,不要期望别人能完全理解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观点。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觉得别人必须理解自己。
          其实,人要看轻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
          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不要背后说人,不要在意被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4-13 23:20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6-04-14 00:39
            回复
              诸葛亮还有这个经?


              IP属地:江西12楼2016-04-19 19:16
              回复
                不入世才不会想出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4-21 21:5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4-30 23:37
                  回复
                    写的挺好,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戒色欲,有成就的古人都是这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5-24 13: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