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吧 关注:62,789贴子:329,356
  • 6回复贴,共1
今起用文字记录记录感想。缠中说禅,境界之高,应除却佛学上的古之大德者,前无古人。其文章成系列的,教你打坐,教你炒股票和详解论语与经济学,打坐、论语、经济学、股票应为重要顺序。然世人最重教你炒股票系列,而且在里面自缠。打坐是教人之所以为人,论语教如何为人、不离承担。当然世上买椟还珠的人多了去,比如我在健身房锻炼的时候,就见有个肥胖的女人天天去健身房,每天都勤恳地洗澡,如此而已。当然在她看来已经得到了她要的。世界上的,愚人,蠢而不自知蠢的多了去,禅师说过,同一层次的无知才会产生争执。要让人的无知明白某些事理,要么用大言警醒,要么过了这个时间段。就像很多年少时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过某些年后会发觉自己那时是多么多么傻x,而正当时的时候,你认为苦口婆心地说训,他都不以为然自以为是自己多么有理多么正确。


IP属地:河南1楼2016-04-15 16:41回复
    正所谓,会者不难。就像禅师在教你打坐系列里所说的,一朝登堂入室,回望尽是笑话。
    上面这些话也是说的自己。自己因禅师略有闻其道,而因陋未能行禅师大道之皮毛。
    有所涉猎,根据禅师《论语》详解,理解文言文在于其神,其神不在字符中,是文章的总体,如同中医,离开了整体的字号是没有意义的,庖丁解牛,神遇而安牛解,文言文的阅读也一样,神不遇而且解其文,一无是处。因读了多次缠师所解论语,略有所得,然毕竟才疏学浅,先保存后、深入理解再整理。


    IP属地:河南2楼2016-04-15 16:42
    回复
      先敬颜回。
      关于孔子畏于匡的解释之荒谬。
      论语语中有一节说。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匡:动词名用,意为匡扶而称霸。意参考(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此句中的匡为动词、用筐子围起来,)参见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的解释,因为齐桓公是用王霸之术,称霸天下,这种齐模式,是很低端的人不知的社会模式,于孔子之道是相违背的,而齐国竟然一匡天下。所以说孔子因而有所忧虑。翻译意思应该是,子虽畏于匡(孔子在因齐国称霸有所担忧,在践行其道的路上还略微有所犹豫徘徊)而颜渊却紧随孔子其后面,孔子赞说,我就知道你可以固守道而不退转。颜渊说,(虽有畏)您也没有退转啊。根据论语一般用回也代指颜渊,可能此句中的回,应包含颜回和“回死”两重意思,即固守回,不能死守。既说出了孔子的坚定亦表明了颜回之决绝。这也是孔子对颜回,赞誉有加的原因。通常的解释中翻译为:我以为(颜回)你死了。死是一个既定的事实,论语中记录“颜渊死”孔子相关言行中竟有了好几节,可以看出孔子对颜渊得道而早死的重视与叹惋。既然如此,不不至于颜渊死了,孔子还和颜回对话,这与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相违背。真作颜回死了解的话,就是证实了佛教六道轮回的存在,(参见缠中说禅教你打坐系列)因为在何等地位的论语里都明确记载了此种鬼神灵异之事。


      IP属地:河南3楼2016-04-15 16:43
      收起回复
        上面说神不遇而解其文,这真是太好笑了,难道有人可以文不明而解其意?自己望文生义,故弄玄虚而指望能解孔子之意,恰如缘木求鱼。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昔吾從夫子,遇難于匡,又伐樹於宋。」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6-04-17 13:18
        回复
          我总觉得不靠谱~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4-19 23:19
          收起回复